平气和定气

✍ dations ◷ 2025-08-22 05:01:33 #平气和定气

平气(又名恒气、常气)和定气是东亚文化圈所用的夏历中推算节气的两种方法。平气将太阳周年视运动(相当于地球绕日公转)视为匀速,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定气根据太阳的实际位置确定,节气之间的黄道经度相等。夏历最初采用平气,隋朝刘焯已提出定气,但中国直到清初《时宪历》、日本直到《天保历》才正式改用定气注历。平气改定气是夏历历法史上最重大的改革之一,对置闰规则影响深远。

将岁实(回归年)长度平均分割,根据时间来确定节气,称为平气。若回归年取 365 1 4 {displaystyle 365{frac {1}{4}}} 日,则两分两至之间各相差 91 5 16 {displaystyle 91{frac {5}{16}}} 日,八节之间各相差 45 21 32 {displaystyle 45{frac {21}{32}}} 日,二十四节气之间各相差 15 7 32 {displaystyle 15{frac {7}{32}}} 日。将太阳周年视运动轨迹平均分割,根据日躔行度(黄经)来确定节气,称为定气。两分两至之间各相差90度,八节之间各相差45度,二十四节气之间各相差15度。

若太阳在黄道上匀速运动,则平气和定气是一致的。但实际上,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变化,在近日点时移动最快,在远日点时移动最慢。在各个平气之间,太阳运动经过的角度是不相等的。在各个定气之间,天数是不相等的:冬至前后,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两个节气相距只有14天多;夏至前后,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两个节气之间最多超过16天。:992

与平气相比,定气的日期计算不便,但可以准确反映太阳的实际位置,尤其是春分和秋分:按照定气算,定春分和定秋分确实为昼夜平分之日;按照平气算,平春分前两天、平秋分后两天才是昼夜平分之日。:992

中国古代历法最初采用平气。北齐张子信发现日行有盈缩(太阳运动有快慢),从平春分至平秋分较慢,从平秋分到平春分较快。隋朝刘焯受到张子信及其弟子刘孝孙学说的影响,在太阳运动不匀速的基础上,提出定气的概念:例如,定春分为冬至后88天多,夏至前93天多,这一天昼夜真正平分。但刘焯没能正确认识太阳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因此其《皇极历》对定气的推算有较大偏差。唐朝僧一行对日行盈缩规律的认识较为准确,指出日行速度连续变化,在冬至时运行最快,夏至时运行最慢。其《大衍历》已具备较为准确的计算日行轨迹的方法,用以推算朔望、日食、月食时刻,但历书中的二十四节气仍采用平气。此后的历法都清楚定气的概念,但注历均用平气。:991-992,514-515,1048-1051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使用平气还是定气注历成为中西历争中的焦点。清顺治二年(1645)《时宪历》正式改用定气,是为中国历法史上最重大的改革之一。:1004现行农历使用定气,严格按照太阳黄经确定。

日本旧历在《宽政历(日语:寛政暦)》及之前都使用平气,直到《天保历》(1844)正式改用定气。

夏历属阴阳历,置有闰月。夏历置闰与节气有关,采用无中气置闰法:若一个朔望月中没有中气(双数节气),即为前一个月的闰月。采用平气时,置闰规则简洁。采用定气时,两个中气相距天数不固定,可能短于朔望月,导致一月之内有两个中气,而前一个月或后一个月没有中气,但不予置闰,使得无中气置闰法产生附加规则。置闰规则在改用定气后大为繁复,是清初历争中反对用定气注历的关键原因。

平气和定气还会影响闰月的分布。采用平气平朔时,闰月间相隔32-33个月,较为规律。采用平气定朔时,闰月间相隔31-35个月,多为32-33个月。采用定气时,闰月间相隔27-35个月,多为27-29个月或34-35个月;由于各个中气之间的天数不固定,冬季中气相距时间短,一月之中无中气的情况较罕见,夏季反之,故闰月较少出现在冬季,而以夏季为多。:996

相关

  • << 0 1 2 3 4 5 6 7 8 9 >>3(三)是2与4之间的自然数,是第2个素数,亦是一个正整数。
  • 烂番茄烂番茄(英文:Rotten Tomatoes)是一个网站,以提供电影、电子游戏及电视节目的相关评论、资讯和新闻为主。1998年8月,网站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三位亚裔本科生创建:Senh Duong、Pa
  • 奥古斯特·巴奇奥古斯特·巴奇(1761年10月28日-1802年9月29日)(全名奥古斯特·约翰·格奥尔格·卡尔·巴奇 德语:August Johann Georg Karl Batsch)是德国植物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真菌。 他出生于
  • 奠边府战役 (电影)《奠边府战役》(),又译《奠边府》或《杀戮奠边府》,是一部1992年的法国电影,由皮埃尔·肖恩多夫(英语:Pierre Schoendoerffer)自编自导。电影叙述1954年法国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
  • 磁感应方程磁感应方程是描述磁场与导电的流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磁场随时间变化的方程,是磁流体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方程。在磁流体动力学中,等离子体可以看作是良导体,由于存在洛伦兹力,欧姆定
  • 尚文 (元朝)尚文(1236年-1327年),字周卿,元朝祁州深泽人。至元六年(1269年),经过太保刘秉忠推荐,参与制定朝仪。至元七年(1270年),朝仪成,任右直侍仪使,司农都事。至元十九年(1282年),进户部郎中。至元二
  • 794年
  • 铆钮尖丽蚌 Wood, 1815 Wood, 1815 Rolle, 1904铆钮尖丽蚌(学名:)为蚌科尖丽蚌属的淡水双壳纲软体动物。贝壳近椭圆形;壳表具备细微绒毛;主体呈黄绿色或棕黑色。贝壳厚重;具有复杂的瘤突;后背嵴具有人字形粗肋;壳内珍珠光泽。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本种栖息于流速较快的大型河流中;常半掩埋于水较深的泥质或卵石河底滤食生活。
  • 子伯子伯可以指:
  • 梁鳣梁鳣(?-?),字叔鱼。春秋时期齐国人,《史记集解》作梁鲤。孔子弟子,列位第三十。孔子弟子梁鳣作为先秦儒学的重要一环,其上接孔子,下承孟荀,仲梁氏之儒是先秦时期儒家重要分派之一。其中,仲梁所指梁鳣、梁赎二人。“仲梁氏之儒”指梁鳣、梁赎、曾参、子夏等孔子门人提倡以农为本、礼乐社祭、忠孝修身之道。在中国儒学史乃至中国思想上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梁鳣小孔子二十九岁。《孔子家语》作梁鳣小孔子三十九岁,梁鳣从学孔子周游列国。从游圣门长久,叔鱼后迁居鲁国曲阜。叔鱼年三十而无子,欲出其妻,商瞿戒其无忧,恐晚生,二年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