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格林

✍ dations ◷ 2025-02-24 01:30:04 #1905年出生,1973年逝世,英国小说家,伊顿公学校友

亨利·格林(英语:Henry Green),是英国小说家亨利·文森特·约克(英语:Henry Vincent Yorke,1905年10月29日-1973年12月13日)的笔名。亨利·格林的主要作品有《生活》、《结伴出游(英语:Party Going)》和《爱(英语:Loving (novel))》,其作品多用象征性事物和抒情手法刻画人物和场景,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的社会现实。他对当代英国作家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被称为‘作家之作家之作家’(writer's writer's writer)。

亨利·格林出生于英格兰格洛斯特郡的丘克斯伯里附近,祖父约翰·约克是保守党政治家,父亲文森特·沃德豪斯·约克是伯明翰的一位富裕地产主和企业家。妈妈茂德·伊芙琳·温汉姆是第二代利康菲尔德男爵的女儿。格林在丘克斯伯里长大,后来进入伊顿公学就读,和同学安东尼·鲍威尔(英语:Anthony Powell)成为好朋友。在伊顿公学就读期间,亨利·格林创作了自己的小说《盲目》的大部分篇章。他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结识了后来也成为名作家的伊夫林·沃,两人既成为了朋友,也是文学上的竞争对手关系。

1926年,格林从牛津大学毕业,但未拿到学位。他回到伯明翰,进入自己的家族企业工作。这是一家生产啤酒装瓶机的工厂,格林和底层工人一起工作过一年,之后逐步成为经理。他把这一阶段的生活经历写在了他的第二部小说,创作于1927到1928年的《生活》中。1929年他和自己的表妹结婚,两人同为第一代利康菲尔德男爵的曾孙子女。两人的儿子萨巴斯蒂安于1934年出生。1940年格林发表了《结伴出游》,他认为这部小说接近于自己的自传。

在二战期间,亨利·格林在辅助消防队(英语:Auxiliary Fire Service)中担任消防员,这些战争时代的经验他写在了小说《窘境》里,也影响了小说《回归》。亨利·格林最后发表的小说是发表1952年的《老迈》,这是他写作生涯的终结。之后的20余年,他专注于研究奥斯曼帝国,变得酗酒和离群索居。他曾说过“我发现我已经精疲力竭,无法再创作新东西了”在生命的最后七年中,他从未离开过自己在伦敦的居所,甚至不允许摄影师拍摄自己的正面照片。此外,格林在政治上也是个保守主义者。

格林的小说和弗吉尼亚·吴尔夫的作品一起被视作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品,他最受重视的作品是《生活》(1929)、《爱》(1945)和《结伴出游》,这三部小说经常合集出版。

《生活》记录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繁荣期中,伯明翰工厂工人的生活。小说主要关注莉莉·盖茨和波特·琼斯的暧昧关系。他们希望找到机会,出国旅行,逃离工人阶级的出身。这一计划总是被和莉莉住在一起的“爷爷”,也是莉莉父亲的最好朋友克莱甘所阻扰。另一条情节线是工厂主的儿子杜布莱特,继承了父亲工厂的杜布莱特和工厂的工头塔沃尔先生矛盾重重。杜布莱特希望可以翻修工厂,进行改革,塔沃尔先生担忧改革会让自己丢了工作。小说的语言特色是有意省略连词和定冠词,用于模仿伯明翰方言。不仅如此,连冠词也用的不多。格林后来这样解释道:“我想让这本书尽可能的简练,为了符合我正过着的无产阶级的生活,于是我决定扔掉那些冠词。”

《结伴出游》讲述了一群富人乘坐火车前往家庭聚会的旅行。由于大雾,火车晚点了很久,富人们只好在邻近的一座大型铁路旅馆住宿,故事就发生在这家旅馆中。

《爱》描述了二战之中一个爱尔兰乡村家庭的主人和仆人的生活。由于主人不在,在关于欧洲战争的留言中,房客和仆人产生了矛盾冲突 。在访谈中,格林回答说:“战争期间的一个男消防队员启发了我创作这篇小说。他当时是我的侍从,他告诉我他曾经问过一个年长的管家,这位老管家最喜欢的生活是什么,答案是‘夏日早晨躺在床上,开着窗,听着教堂的钟声,用手指吃着黄油面包卷’一刹那间,这书就出现在我眼前。

《归来》讲述了查理·萨摩斯的故事,查理是一个从德国回国的英国年轻人。他曾在法国的战斗中受伤,在战俘营里关了三年。由于受伤,他的腿不得不被截肢。他在狱中的时候,罗丝,他所爱的女人,去世了。而查理不能表达自己的哀痛,因为罗丝是他人的妻子。查理联系了罗丝的父亲格兰特先生,后者鼓励他和一位年轻寡妇结识,觉得这可以安慰后者的丧夫之痛。令查理大为惊讶的是,这位寡妇南希·惠特莫和罗丝十分的相像。他发现了南希实际上是格兰特先生的私生女。小说的剩余部分描述了查理和南希之间的复杂而纠结的关系,同时展现了饱受战争创伤的英国。

格林对如何写作有着这样的观点:“无韵的文字不适合大声朗读,而适合在晚间独自阅读,它不像诗歌那么灵动,但要想大网一样网罗多种暗示……无韵的文字应该像陌生人之间的直接亲近,而不考虑两人背景如何。它应该诉诸于未曾表达的恐惧,最后让石头都掉下眼泪。

泰里·索森(英语:Terry Southern)曾采访亨利·格林,访谈内容登在《巴黎评论》上,索森为访谈写的序言中说“对于写作技巧高度发展的作家,有个古老的恭维话叫做‘作家的作家’(writer's writer),亨利·格林则被称为‘作家的作家的作家’(writer's writer's writer)”虽然他的《爱》一书在1940年代被广泛阅读,他也被W·H·奥登、克里斯多福·伊舍伍、艾多拉·维蒂(英语:Eudora Welty)、安东尼·伯吉斯和丽贝卡·韦斯特(英语:Rebecca West)所大力赞赏,在公众之中并没有在作家圈子里那么受欢迎,他的书从未卖出过超过一万册。V·S·普利特切特(英语:V. S. Pritchett)称亨利·格林为“他的时代里最有天赋的散文作家”。

亨利·格林去世后,他的作品逐渐绝版,少有人读。但自从1990年代初以来,又逐渐为外界所从新发现。很多当代作家都把他列为影响自己的人,比如约翰·厄普代克在为企鹅版的格林小说集的序言中写到“他的小说比去世的或活着的任何作家都对我有风格上的影响。”小说家萨巴斯蒂安·福克斯也写到:“没有小说像《生活》和《爱》中的伟大片段那样让我震撼。”

大卫·洛奇(英语:David Lodge (author))称格林“一位独特的天才和真正的原创作家”。在《秘密的发生》这篇文章中,弗兰克·科莫德(英语:Frank Kermode)讨论了格林的小说《结伴出游》,认为在小说的现实主义表面之下,隐含了复杂的神话隐喻网络,这让科莫德将亨利·格林归入现代主义运动,认为这部小说受到了T·S·艾略特关于“神话方法”的观点的影响。对格林小说的学术研究相对较少,其中代表的论著是杰里米·特莱格隆的《浪漫:亨利·格林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

  • 比重瓶比重(Specific gravity)是一物体或者气体密度与同温同压下水或者空气的密度之间的比值,为一个无量纲量。比重若大于1,在水中会沉下,反之若小于1,则可以浮在水上。比重会因参考物的
  • 红木国家公园红木国家公园,全称红木国家公园及州立公园(英语:The Redwood National and State Parks,简称RNSP),是一座位于美国加州北部太平洋岸的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保护了现存加州红木林面
  • 杜甫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
  • 社口林宅社口林宅(又称社口大夫第)位于台湾台中市神冈区,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为三级古迹。林氏祖先祖籍广东陆丰,由广东惠州渡海来台,先落脚大肚堡牛骂头(清水),后于道光年
  • 李瑞东李瑞东(1851年-1917年),字树勋,号文侯,河北武清人,清末武术名家,李氏太极拳的创始者。李瑞东因为鼻子扁平,绰号“鼻子李”。家中经营药材生意,开设济生堂药铺,父亲李小歧,任职县衙为小吏
  • 萨尔茨兰县萨尔茨兰县(Salzlandkreis)是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一个县,组建于2007年7月1日,首府贝恩堡。
  • 陈之遴陈之遴(1605年-1666年),字彦升,又字素菴,浙江海宁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十年榜眼,官翰林院编修。明亡仕清,官至弘文院大学士。顺治十五年,因南北党争,全家流放盛京尚阳堡。崇祯十
  • 鱼塭鱼塭(闽南语:hî-ùn;华语:yú wēn),粤语称为鱼塘,又称“养鱼池”、“鱼池”,是在沿海地带掘土作池,引水养鱼的水产养殖场。在沿海的地域挖出一个大型水池,边缘设有堤防和闸门即得。
  • 高潮 (叙事)高潮(climax)或转折点(turning point)是叙事作品中紧张局势的最高点或戏剧结局情节的开始。climax的词源为希腊语“κλῖμαξ”(拉丁转写klimax),意思是“楼梯”、“梯子”。在
  • 洪仁政洪仁政(1812年-1864年),一作洪仁正,广东省广州府花县官禄村(今属广州市花都区)人,太平天国人物。洪仁政是洪秀全的堂兄,比洪秀全年长一岁。早年加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被封为国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