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唯物论
✍ dations ◷ 2024-12-22 19:07:48 #唯物论
唯物论(英语:materialism),哲学理论,认为世界的基本成分为物质,所有的事物 (包含心灵及意识) 都是物质交互作用的结果。物质形式与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持着“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的这一种观点,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形式。该理论的基础是,所有的实体(和概念)都是物质的一种构成或者表达,并且,所有的现象(包括意识)都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了意识,而意识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生理反应,也就是有机物出于对物质的反应。因此,物质是唯一事实上存在的实体。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唯物主义属于一元本体论。但其本身又不同于以二元论或多元论为基础的本体论。唯物主义是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唯物主义在哲学上属于一元的本体论,因此就和二元论及多元论产生的本体论不同。以对现象实质的解释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中性一元论(英语:neutral monism)及心灵论(英语:spiritualism (philosophy))不同。虽然有许多的哲学流派,有些流派之间可能只有短微的差异,不过许多哲学可以分为以下两类,这两类在其定义上是互斥的,分别是唯心主义及唯物主义。这两类哲学的基本主张和现实的本质有关,而其主要差异出现在对以下二个基本问题的回答上:“现实包括什么?”以及“现实如何产生的?”。对唯心主义而言,心、灵或意念是主要的,物质是次要的,对唯物主义而言,物质是主要的,心、灵或意念是次要的,是物质的产物。历史上,源于笛卡尔的传统观点认为,意识是非物质的存在。而唯物主义者的观点则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一信条的。尽管如此,唯物主义本身并没有讨论如何来描述所谓的“物质实体”。在实践中,唯物主义通常等同于物理主义或其他理论的一个种类。唯物主义通常被认为与简化论的方法论原理有关,根据简化论,被一个特定描述层次所区分出来的事物或者现象,如果它是真的(正确的),那它也必须可以在其他描述层次中被解释——特别是可以在一个简化了的层次中被解释。非简化唯物主义明确地反对这一种概念或说法,但无论是简化唯物主义还是非简化唯物主义,通常都将物质的构成作为所有存在事物、性质、无法解释现象的基础。杰瑞·福多反对这一点,他透过“经验主义和某些特殊学科(如心理学和地质学)无法直接从基本物理中观察出”这一点,从而有力地反驳了这个观点。现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扩充了唯物主义中关于物质的定义,其中包括符合科学并能探测得到的实体,如能量、力、甚至空间曲率等。尽管如此,像玛丽·米雷(英语:Mary Midgley)这样的哲学家,依然认为概念中的“物质”是非常难以定义的。特别地,唯物主义是二元论、现象论、理想主义、活力论以及二重一元论(英语:Double-aspect theory)的相反对照面。在某种程度上,唯物主义的物质性,可以和决定论的概念产生联系。启蒙时代的一些思想家认同决定论。唯物主义通常会被唯心主义思想家批评和反对。他们认为唯物主义是一种令精神上空洞的哲学观。在 19 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唯物主义作为一种非形而上学的“唯物史观”,相对地,他将其专注于人类活动(包括实践和劳动)和由此产生的制度生成、复制和摧毁。(请参照“唯物史观”)此外,他们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剥离黑格尔辩证法(英语:Hegelian dialectic)中的唯心主义,并融合进唯物主义的元素。在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世纪(约公元前 800-200),唯物主义在欧亚大陆上许多地理上相隔绝的地区,可能各自独立的,发展起来。在古代印度,由于阿耆多·翅舍钦婆罗、Payasi(英语:Payasi)、Kanada(英语:Kanada)与顺世论学派的支持者的努力,唯物主义在公元前 600 年左右开始发展。其中 Kanada 是早期原子论的支持者之一。活跃于公元前 600 年至前 100 年的正理论胜论联合学派发展出原子论的早期形式,但是他们不能算是唯心主义者,因为他们尝试证明神存在,并且认为人的意识不是物质的一部分。接着,佛教原子论(英语:Buddhist atomism)学派与耆那教延续了支持原子论的传统。在古希腊,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等原子论者为后来的唯物主义起了开端。卢克莱修(前 99 - 前 55)所著的拉丁文哲理长诗《物性论》阐述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哲学,也就是,所有存在的事物,不是物质就是真空,所有的物质现象均源自一些基本粒子的移动或互相混合,而这些基本粒子被称为“原子”,意思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物性论》给出物质现象的机械论解释,例如解释侵蚀作用、蒸发作用、风和声音是怎么形成的。此外,《物性论》中也首次提出许多现今知名的原理,例如“只有物体才能接触到物体”。然而,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不主张一元论,因为他们在本体上将物质与空间区分开来,换言之,空间是本体上不同于物质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他们的理念比当今的唯物主义来的宽松。东汉时期的中国思想家王充被视为是唯物主义者。接着在 6 世纪,印度唯物主义者贾亚拉西·博塔(英语:Jayarāśi Bhaṭṭa)完成著作 《Tattvopaplavasimha》(意为恼人的一切原则),并在其中驳斥《正理经》提出的知识论。然而,从以下的例子可以看出,印度到了 15 世纪之后,倾向唯物主义的顺世论哲学逐渐式微。在 14 世纪,Madhavacharya(英语:Madhavacharya_of_Sringeri)编著《Sarva-darśana-samgraha》(意为消化所有哲学),但其中却没有引用,甚至没有提到,任何关于顺世论哲学的文字。而在阿拉伯世界,在 12 世纪前期的安达卢斯,哲学家伊本·图费勒(英语:Ibn Tufail)在其哲学小说 《Hayy ibn Yaqdhan(英语:Hayy ibn Yaqdhan)》中讨论了唯物主义哲学,并隐隐约约预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想法。托马斯·霍布斯 (1588–1679) 和皮埃尔·伽桑狄 (1592–1665) 是延续唯物主义传统的代表,与他们相对的,是勒内·笛卡尔(1596–1650) 对自然科学提出的二元论。接着出现的是唯物主义论者兼无神论者让·梅叶(英语:Jean Meslier) (1664–1729),以及其他法国哲学家,例如拉·美特利 (1709–1751)、保尔·霍尔巴赫 (德裔,1723–1789)、德尼·狄德罗 (1713–1784) 以及启蒙时代的其他法国思想家。在英国,行路者史都华(英语:Walking Stewart) (1747–1822) 则认为所有的物质都被赋予道德价值,这个观点构成了哲学诗人威廉·华兹华斯 (1770–1850) 的主要观点。接着后近代哲学时期,德国辩证唯物主义者兼无神论人类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标志着唯物主义的转变,其著作《基督教的本质(英语:The Essence of Christianity)》(1841) 将宗教的人文主义情怀描述为人类内在本性的外在投射。.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历史上,唯物主义的观念起源自,维持人类生活下去所做的生产行为,和在生产中所产生的物质交换是所有社会的结构这个概念之中。也就是在所有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类社会之中,根据人们生产的物质,以及生产的方法,而将财富分配下去,以及将人归分成不同群体,或阶级的方式。在这个观点之下,社会改变与政治革命的最终影响并不是由人类的意志所造成,也不是由人类对终极真理及正义的更好洞见所造成,而是由人类得物质生产及交换模式的给变所造成。它们不是根据哲学,而是跟去该时代的经济状况去造成改变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自然主义学派是德国唯物主义学派,他们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发展,成员包括路德维希·毕希纳(英语:Ludwig Büchner)、雅各‧莫莱斯霍特(英语:Jacob Moleschott)、卡尔·福格特。当代分析哲学家在一个广泛的物理主义或形而上自然主义框架下做讨论,提出与将容纳人类心灵于理论中的不同观点,例如功能主义、变异一元论(英语:anomalous monism)、等同理论(英语:Identity theory of mind)等等,代表人物有丹尼尔·丹尼特、威拉德·冯·奥曼·蒯因、唐纳德·戴维森和杰瑞·福多。科学唯物主义常常被与同一说划上等号,或者视为意义相近的词汇。20世纪早期,保罗·丘奇兰德(英语:Paul Churchland)和派翠西亚·彻兰(英语:Patricia Churchland)主张一个更为激进的想法取消唯物主义(英语:eliminativist materialism),认为一切心灵的现象都不存在,而仅仅是由民俗心理学(英语:folk psychology)和内省错觉(英语:introspection illusion)反映出的虚假的结果而已。取消唯物主义者相信,像“相信”这种事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就像民俗学家相信邪灵引起疾病一样。事实上,同一说与取消唯物主义站在两个极端,前者认为理论导致事实,后者认为部分旧的理论会被新发现的事实推翻,而修正唯物主义(英语:revisionary materialism)则某种程度上介于中间。当代欧陆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墨西哥的纽尔·德兰达(英语:Manuel DeLanda)企图重建并加强唯物主义,他们所提出的新的理念被称为新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现在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子领域及知识,并且被许多顶尖大学当作主题于课堂上教授,也有许许多多的研讨会、论文、丛书围绕在这个主题。正如其他科学及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様,针对物质的本质及其定义也已出现许多的论点。物质是由单一成分(原质(英语:Hyle))组成?物质是否是一种单一的成分,但会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出现(形质论(英语:hylomorphism))?或是由几种不同的,不会改变的成分组成(原子论)?物质是否有其固有性质(物质理论(英语:substance theory))或者是否其中少了固有性质(第一元素(英语:prima materia))?传统对物质的观点是有形体的“东西”,但在十九世纪提出场的概念后,上述观点受到了挑战。狭义相对论证明物质及能量(包括将能量分布在空间中的场)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因此产生了一种本体论的观点,认为能量是第一元素(英语:prima materia),物质只是它的一种形态。但另一方面,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用量子场论来描述所有的交互作用力,因此又可以说这些场才是第一元素,能量只是场的一个性质而已。依照主流的宇宙模型ΛCDM模型,宇宙中的能量中只有5%是由粒子物理中标准模型提到的粒子所组成,宇宙主要是由暗物质及暗能量组成,不过科学家对暗物质及暗能量的了解及共识还不多。在量子力学出现之后,有些科学家认为只是改变了物质的概念而已,但也有科学家认为物质概念已不再存在。例如维尔纳·海森堡提到:“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是以一个幻想为前提:认为我们周围世界的现实及存在的方式可以外推到原子层次。但这个外推是错的,原子不是(一般认知的)东西。”对应新的科学发现,物质的概念也随之改变,因此唯物主义的确切内涵无法独立于特定关于物质基础的理论之上。诺姆·乔姆斯基认为任何一种性质都可以视为是物质,只要有人定义有这种性质的东西是物质即可。a. ^ 不过,要定义一个分类,而不提出此分类和哪些分类是相对的,有些研究者认为就算有可能以此方式定义,定义上也相当困难
相关
- 电压电压(英语:Voltage,electric tension 或 electric pressure),也称作电势差、电位差(electr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
- 生物疗法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是指从生物来源制造、提取的药物和医疗产品。癌症细胞有多种机制来逃脱免疫细胞的识别与杀伤,成为现代医学难题,癌免疫治疗就是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
- 射精管射精管(ejaculatory ducts)是人体内输送精子的生殖管道的一部分,由输精管末端与精囊腺的排泄管汇合而成。与输精管相同,人体有一对射精管,在射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精子是由
- 思想实验思考实验是指:使用想像力去进行的实验,所做的都是在现实中无法做到(或现实未做到)的实验。例如爱因斯坦有关相对运动的著名思想实验,又例如在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读物《
- 福音派新教福音主义(英语:evangelicalism),为新教神学影响层面最为广阔的神学主张之一,起源于1870年代的英国。在不同的时期中,福音神学一词经常会被立场更为开放的新神学主张作为比较的对象
- 埃迪卡拉动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英语:Ediacaran biota)又称艾迪卡拉生物群,是一种神秘的管状或叶状生物,生活在前寒武纪时代(6亿3500万年前-5亿4200万年前)。它们是目前所发现最早的多细胞生物。最
- 布尔可满足性问题可满足性(英语:Satisfiability)是用来解决给定的真值方程式,是否存在一组变量赋值,使问题为可满足。布尔可满足性问题(Boolean satisfiability problem;SAT))属于决定性问题,也是第一
- 士绅绅士指一种社会阶级。绅士,系指在地方上有钱、有文化、有声望、有社会地位的一个特殊阶层,主要由科举已考取,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有文化的地主、赋闲或解职退休归乡的前任官吏
- 图特摩斯三世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前1481年-前1425年3月11日),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最以尚武著称的法老(约前1479年4月24日—约前1425年3月11日在位)。图特摩斯三世是法老图特摩斯二世之子(曾
- 商都网商都网,原名商都信息港,是一家地区性的门户网站,隶属于中国网通河南省分公司。1997年10月25日商都信息港成立,1998年开通BBS——是河南第一个BBS系统,2000年获得网络新闻登载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