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住

✍ dations ◷ 2025-11-11 07:18:23 #四念住

四念住(巴利语:satipaṭṭhāna,梵语:smṛtyupasthāna),又译作四念处、四念止、四意止,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跟汉传佛教《阿含经》根本修行方法,即是毘婆舍那。指从“身”、“受”、“心”、“法”四个面向,建立持续及稳固的觉知。也就是观察当下的身体、感受,心识,乃至于五盖、五蕴、十二处、七觉支、四谛等法,明了其刹那生灭、无常、苦、及无我的本质,断除贪瞋痴烦恼,从苦解脱。

不管是要成为佛、辟支佛、佛的阿罗汉弟子都必须修四念处如实觉知五蕴的刹那生灭及无常、苦、空、无我才有办法证悟四道、四果、涅槃、断除所有烦恼脱离轮回,不修四念处就无法证悟四道、四果、涅槃、断除所有烦恼脱离轮回。

satipaṭṭhāna 有两种解读:sati-paṭṭhāna,念之出发点,念之基础,即念处;sati-upaṭṭhāna,念之现起,念之建立,即念住;传统南传论师多倾向前者,当代的菩提比丘等则倾向后者。

念即是八正道中正念和七觉支中的念觉支等的那个念;念能遍行,如守门者一样,防护一切,舍不善法,修习善法。

在部派佛教的经藏中,四念住,是一乘道、善法聚和一切法,身、受、心和法,分别以食、触、名色和忆念为所缘;修习三妙行和安那般那念能令四念住满足,修习四念住能令七觉支满足。

说一切有部修行者于五停心后修行四念住。依五停心安止修行者之乱心,即是奢摩他,依四念住开发修行者之观慧,即是毗婆舍那。按《大毗婆沙论》,以“胜解作意”令所取相明了现前,称为“念住加行”(念处方便),不净观、持息念、界分别皆是。以外所取相,置于内身,依自相、共相之“真实作意”而观察者,乃名入“根本念住”(根本念处)。并认为契经说持息念、不净观通四念住,是指能引发四念住而作此说。

说一切有部把四念住,分“别相念住位”和“总相念住位”,是三贤位中的后二位。别相念住位(别相念处)是按身、受、心、法分别观察,依其自相观察,称“自相别观”:身自相是四大种及所造色,受自相,即三种受,心自相是六识,法自相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别相法念处是观察前三念处以外的法,即:想、行、无为法各各法的自相;依照共相观察,称“共相别观”,四共相是:非常、苦、空、非我。于身、受、心、法,或观二境、三境之合缘,或总观四境之合缘,称为杂缘(旧译:相杂、坏缘),唯法念住通于杂缘。于杂缘法念住(相杂法念处、坏缘法念处)修四行相,所谓非常、苦、空、非我,为总相念住位(总相念处)。总相念住纯熟后,则是观察四谛十六行相,入“顺决择分”煖、顶、忍、世第一法。

四念处是佛教根本的修行方法之一,根据佛教的说法,修行四念处乃至修行四念处其中一个念处,可断三结、乃至断五上分结,从而证得初果乃至阿罗汉果(见《大念处经》等经典),可以疗愈疾病(见马哈希尊者著的《法的医疗》),可对治净乐常我四颠倒。即便未能当生证果,也能积累未来世的解脱因,积累了波罗蜜,也将会导向解脱。

如烦恼心太重、修行多障碍者,可修行四护卫禅、六念法、布施、持戒、诵护卫偈(英语:Paritta)等方法作为正行前的加行,协助修行。

现代四念处修行的相关书籍,如帕奥禅师著的《正念之道》;马哈希尊者著的《毗婆舍那讲记》(毗婆舍那即四念处)、《内观要义》;玛欣德尊者著的《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止观法要》;慈济瓦(英语:Sujiva)禅师著的《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四念住最完整的阐释,经藏中有《长部·大念住经》和《中阿含经·念处经》,论藏中有说一切有部《法蕴论·念住品》和法藏部《舍利弗阿毘昙论·非问分·念处品》。下面介绍以南传《大念住经》为主干。

第一念住为身念住,以身体为所缘,观察思惟。其下为六种修行方式:入出息、正息、正知、厌恶作意、界作意、九墓地,以此修行逐渐达到无所依而住,不会对世间事物有所执著。

有时候会把九墓地分为九种不同的身随观业处,和其他五项合为十四种身随观业处。入出息念、厌恶作意此两种为安止业处,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达到第四禅,修习厌恶作意可以达到初禅。其余十二种为近行业处,只能达到近行定。

第二念住为受念住。佛陀指导观察九种受念: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舍受)、有物染的乐受、无物染的乐受、有物染的苦受、无物染的苦受、有物染的不苦不乐受(舍受)、无物染的不苦不乐受(舍受)。

观察感受,感受就是苦乐的感觉,快乐从痛苦的因缘而生出,又生出新的苦乐,世间并无实在的快乐,所以观受为苦。

第三念住为心念住,佛陀指导观察十六种心: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昏昧心、散乱心、广大心、不广大心、有上心、无上心、得定心、无定心、解脱心、未解脱心。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声闻地》解说心念住中的心为二十种:贪,离贪,有瞋,离瞋,有痴,离痴,略,散,下,举,掉,不掉,寂静,不寂静,定,不定,善修,不善修,善解脱,不善解脱。

修心念处必须觉知心的刹那生灭、无常、苦、空、无我。

第四念住为法念住,说一切有部的要项为三:五盖、内六处和七觉支,南传上座部的要项为五:五盖、五取蕴、六内外处、七觉支、四圣谛。

不断觉知五盖、五取蕴、六内外处、七觉支的刹那生灭、无常、苦、空、无我后,最终会证悟四圣谛。

四念处为佛教重要的修行解脱方法,修行此道,能够达到清净有情,并超越愁、悲,消除苦和忧,并能得道验证涅槃。

相关

  • 聚酰胺聚酰胺(英语:Polyamide,PA)是由含有羧基和氨基的单体通过酰胺键聚合成的高分子。他们可能是自然生成,例如羊毛,丝等等的各种蛋白质,也可能是人工通过逐步聚合或固相聚合,例子是尼龙,
  • 梵蒂冈银行宗教事务银行(意大利语:Istituto per le Opere di Religione)又名梵蒂冈银行,是一间位于梵蒂冈的私人银行,并不对外开放,只负责管理梵蒂冈的金融资产。此银行由教宗庇护十二世于19
  • 李林 (生物化学家)李林(1961年5月-),中国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生于江苏南京,原籍山东荣成。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1989年于中国科学
  • 仲夏节仲夏节是夏至来临时的庆祝活动,在北欧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仲夏节在挪威、丹麦、芬兰及瑞典都是公众假期。仲夏节是欧洲北部地区居民的重要传统节庆活动,在东欧、中欧、英国、爱
  • 跟鲨鱼接吻助理监制《跟鲨鱼接吻》,2020年三立华人电视剧周日十点档系列的第四十八部作品。由锺瑶、罗宏正主演。台视于2月2日晚上10点首播。三立都会台于2月8日晚上10点播出,2020年5月2
  • 黄练河黄练河,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鲤鱼江右岸支流,发源于宾阳县黎塘镇镇龙山北麓,向北流至甫上转东北流,进入贵港市覃塘区转东南流,经黄练镇,至三里镇九岸村汇入鲤鱼江。河长37
  • 敦煌道藏《敦煌道藏》,5巨册,李德范辑,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年12月。20世纪初,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大批古代经典文书抄本,其中道教遗书抄本约有五百余件,其
  • 阿曼达·奇德斯特阿曼达·玛丽·奇德斯特(英语:Amanda Marie Chidester,1990年4月11日-)是一名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垒球选手,司职捕手,目前效力于国家职业快速垒球
  • 石光银石光银(1952年2月-),男,汉族,陕西定边人。200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全国治沙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党员、是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陕西省代表团成员。石光银是榆林市定边县的一位普通农民。1984年初,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沙的政策出台后,石光银和乡政府签订了承包治沙3000亩的合同,成为榆林市个人承包治沙造林的第一人。截止至2002年6月,石光银已先后承包荒沙、盐碱滩22.8万亩,带领群众植树种草已治理19.5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92.5%,在陕西省的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了一条长63公里、宽6公
  • 水泽深森水沢深森(みずさわ みもり、9月1日-)日本原画家、插画家。过去以‘深森’为笔名担任枕社广报与美工,离开枕社后成为自由插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