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住

✍ dations ◷ 2025-02-25 05:47:29 #四念住

四念住(巴利语:satipaṭṭhāna,梵语:smṛtyupasthāna),又译作四念处、四念止、四意止,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跟汉传佛教《阿含经》根本修行方法,即是毘婆舍那。指从“身”、“受”、“心”、“法”四个面向,建立持续及稳固的觉知。也就是观察当下的身体、感受,心识,乃至于五盖、五蕴、十二处、七觉支、四谛等法,明了其刹那生灭、无常、苦、及无我的本质,断除贪瞋痴烦恼,从苦解脱。

不管是要成为佛、辟支佛、佛的阿罗汉弟子都必须修四念处如实觉知五蕴的刹那生灭及无常、苦、空、无我才有办法证悟四道、四果、涅槃、断除所有烦恼脱离轮回,不修四念处就无法证悟四道、四果、涅槃、断除所有烦恼脱离轮回。

satipaṭṭhāna 有两种解读:sati-paṭṭhāna,念之出发点,念之基础,即念处;sati-upaṭṭhāna,念之现起,念之建立,即念住;传统南传论师多倾向前者,当代的菩提比丘等则倾向后者。

念即是八正道中正念和七觉支中的念觉支等的那个念;念能遍行,如守门者一样,防护一切,舍不善法,修习善法。

在部派佛教的经藏中,四念住,是一乘道、善法聚和一切法,身、受、心和法,分别以食、触、名色和忆念为所缘;修习三妙行和安那般那念能令四念住满足,修习四念住能令七觉支满足。

说一切有部修行者于五停心后修行四念住。依五停心安止修行者之乱心,即是奢摩他,依四念住开发修行者之观慧,即是毗婆舍那。按《大毗婆沙论》,以“胜解作意”令所取相明了现前,称为“念住加行”(念处方便),不净观、持息念、界分别皆是。以外所取相,置于内身,依自相、共相之“真实作意”而观察者,乃名入“根本念住”(根本念处)。并认为契经说持息念、不净观通四念住,是指能引发四念住而作此说。

说一切有部把四念住,分“别相念住位”和“总相念住位”,是三贤位中的后二位。别相念住位(别相念处)是按身、受、心、法分别观察,依其自相观察,称“自相别观”:身自相是四大种及所造色,受自相,即三种受,心自相是六识,法自相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别相法念处是观察前三念处以外的法,即:想、行、无为法各各法的自相;依照共相观察,称“共相别观”,四共相是:非常、苦、空、非我。于身、受、心、法,或观二境、三境之合缘,或总观四境之合缘,称为杂缘(旧译:相杂、坏缘),唯法念住通于杂缘。于杂缘法念住(相杂法念处、坏缘法念处)修四行相,所谓非常、苦、空、非我,为总相念住位(总相念处)。总相念住纯熟后,则是观察四谛十六行相,入“顺决择分”煖、顶、忍、世第一法。

四念处是佛教根本的修行方法之一,根据佛教的说法,修行四念处乃至修行四念处其中一个念处,可断三结、乃至断五上分结,从而证得初果乃至阿罗汉果(见《大念处经》等经典),可以疗愈疾病(见马哈希尊者著的《法的医疗》),可对治净乐常我四颠倒。即便未能当生证果,也能积累未来世的解脱因,积累了波罗蜜,也将会导向解脱。

如烦恼心太重、修行多障碍者,可修行四护卫禅、六念法、布施、持戒、诵护卫偈(英语:Paritta)等方法作为正行前的加行,协助修行。

现代四念处修行的相关书籍,如帕奥禅师著的《正念之道》;马哈希尊者著的《毗婆舍那讲记》(毗婆舍那即四念处)、《内观要义》;玛欣德尊者著的《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止观法要》;慈济瓦(英语:Sujiva)禅师著的《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四念住最完整的阐释,经藏中有《长部·大念住经》和《中阿含经·念处经》,论藏中有说一切有部《法蕴论·念住品》和法藏部《舍利弗阿毘昙论·非问分·念处品》。下面介绍以南传《大念住经》为主干。

第一念住为身念住,以身体为所缘,观察思惟。其下为六种修行方式:入出息、正息、正知、厌恶作意、界作意、九墓地,以此修行逐渐达到无所依而住,不会对世间事物有所执著。

有时候会把九墓地分为九种不同的身随观业处,和其他五项合为十四种身随观业处。入出息念、厌恶作意此两种为安止业处,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达到第四禅,修习厌恶作意可以达到初禅。其余十二种为近行业处,只能达到近行定。

第二念住为受念住。佛陀指导观察九种受念: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舍受)、有物染的乐受、无物染的乐受、有物染的苦受、无物染的苦受、有物染的不苦不乐受(舍受)、无物染的不苦不乐受(舍受)。

观察感受,感受就是苦乐的感觉,快乐从痛苦的因缘而生出,又生出新的苦乐,世间并无实在的快乐,所以观受为苦。

第三念住为心念住,佛陀指导观察十六种心: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昏昧心、散乱心、广大心、不广大心、有上心、无上心、得定心、无定心、解脱心、未解脱心。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声闻地》解说心念住中的心为二十种:贪,离贪,有瞋,离瞋,有痴,离痴,略,散,下,举,掉,不掉,寂静,不寂静,定,不定,善修,不善修,善解脱,不善解脱。

修心念处必须觉知心的刹那生灭、无常、苦、空、无我。

第四念住为法念住,说一切有部的要项为三:五盖、内六处和七觉支,南传上座部的要项为五:五盖、五取蕴、六内外处、七觉支、四圣谛。

不断觉知五盖、五取蕴、六内外处、七觉支的刹那生灭、无常、苦、空、无我后,最终会证悟四圣谛。

四念处为佛教重要的修行解脱方法,修行此道,能够达到清净有情,并超越愁、悲,消除苦和忧,并能得道验证涅槃。

相关

  • 亲人关系亲属(kinship),又称亲人、家人或家属,是指具有同一个系谱起源的实体(人、天神或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无论这个系谱起源是透过生物、文化或历史的继嗣关系。在人类学,亲属体系同时包
  • 羊肉炉羊肉炉是台湾自1970年代晚期流行至今的火锅食谱,常见于冬令进补,据OpView调查,为冬季时国人喜食的锅物口味之一。然而并非所有民众皆可接受羊膻味,因此也有业者推出去除羊膻味之
  • 绿党/欧洲自由联盟绿党/欧洲自由联盟(英语:The Greens/European Free Alliance,缩写为Greens/EFA;法语:Groupe des Verts/Alliance libre européenne,缩写为Verts/ALE)是欧洲议会中的一个党团, 由欧
  • 亚森·罗宾亚森·罗宾(法文:Arsène Lupin),或译亚森·鲁邦,是法国作家莫理斯·卢布朗笔下的一个侠盗,他头脑聪慧、心思缜密、风流倜傥、家资巨富,又劫富济贫,因此穷人们予他“侠盗”、“怪盗
  • 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又称南平有轨电车,位于福建省南平武夷新区,是福建省首个有轨电车项目,一期工程规划修建68公里的有轨电车线路。武夷山东站至武夷山景区线(1号线)是武夷
  • 阿伦·罗马克斯阿伦·罗马克斯(Alan Lomax /ˈloʊmæks/;1915年1月31日-2002年7月19日)是一名美国民族音乐学家,以其对美国和欧洲各国传统音乐的调查和他发明的《歌唱测定体系》知名。他的父亲
  • 乔四乔四(1948年-1991年6月9日),原名宋永佳,汉族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0年代末哈尔滨乃至黑龙江势力最庞大的黑社会首领之一。1991年6月被处决。乔四原名为宋永佳,家中排行第四,
  • 银铃会银铃会,台湾的民间文艺团体,该会创于1943年,由张彦勋跟台中一中那些爱好文学的同班同学发起。该会原本只有台湾人,国府接收台湾以后,陆续有几位从中国大陆来的人加入。成员有张彦
  • 星河舞星河舞(日语:星河 舞,1972年12月4日-),日本女性配音员。出身于北海道。A型血。本名柳原 美和(やなぎはら みわ),旧艺名柳原 美和(柳原 みわ)、松本 美和(まつもと みわ)。Atomic Monkey所
  • 布里兰特·曼多萨布里兰特·曼多萨(Brillante Mendoza、1960年7月30日-)是一位菲律宾电影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于1960年出生于菲律宾邦板牙省圣费尔南多。他在2005年拍摄首部电影《情欲按摩院》,并于第58届卢卡诺影展获得金豹奖;他于2007年执导的电影《强强(英语:Foster Child (2007 film))》则获选为戛纳影展导演双周单元开幕片。2008年,曼多萨执导的《高潮满座(英语:Service (film))》进入第61届戛纳影展正式竞赛片,是首部获选为戛纳竞赛片的菲律宾电影;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