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现象

✍ dations ◷ 2025-02-23 15:09:44 #色表现象,视觉

薄暮现象,又称柏金赫现象(Purkinje effect),是色彩学的内容之一

说明如下:在白色光源或高明度中,红色比蓝色明度强10倍,在低明度蓝色比红色明度强16倍。指在傍晚时,人的视觉由彩度优先转换成明暗现象。

视网膜上包括两种细胞接受外界光源:感色的锥状细胞,与感光不感色的柱状细胞。在微弱光线中,人类无法清晰辨识颜色,原因是只剩柱状细胞可以接受微弱的光源,锥状细胞感色功能停止。

薄暮现象是从以感色细胞为主的阶段转变为以感光为主的阶段过程中的一个状态:当外界光度逐渐降低,锥状细胞活跃状态随之降低,柱状细胞开始接手成为视网膜上主要接受光源的细胞,在辨识颜色能力完全消失之前的这个阶段。

相关

  • 酱油 (网络语言)打酱油是源自中国大陆的汉语网络用语,原意是去商店购买酱油,后来衍生出两种用法:一个传统意思,“某某人的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是指孩子很大了,可以帮着做家务,其父母不再年轻。另
  • 毫安培小时安培小时(英语:Ampere-hour,符号为 A·h,也写作Ah及A h)是电量单位,简称安培时。1安培小时的电量是1安培的电流通电1小时的电量,等于3,600库仑,安培小时不是能量单位,而是电量单位,所
  • 耶和华见证人系列的一部分耶和华见证人分裂团体(英语:Jehovah's_Witnesses_splinter_groups)出版发行: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耶和华见证人(曾称“圣经研究者”)是19世纪后半期从圣经研究运动中兴
  • 谢尔盖·科尔萨科夫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科萨科夫(俄语:Серге́й Серге́евич Ко́рсаков,1854年1月22日-1900年5月1日),俄国神经学家。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曾经访问维也
  • 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可以指:
  • 高烧发烧(英语:fever),又称作发热(英语:pyrexia)或发热反应(英语:febrile response),其定义为:体温在调节时超过了平常体温。现在医界并没有一致认可的正常体温上限,文献从37.3到38.3℃都有。
  • 社会主义平等党社会主义平等党(英语:Socialist Equality Party,缩写为SEP)是美国一个托洛茨基主义政党,是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的主要成员。该党成立于1964年9月,当时取名为争取第四国际美国委员会
  • 集体无政府主义集体无政府主义(Collectivist anarchism)指一种革命的无政府主义,它主张废除国家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现生产者自己对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控制和管理。为了实现生产资料的集体
  • 丙烯腈丙烯腈(CH2=CH-C≡N)是有刺激性气味,极易燃的有机液体。IUPAC名称是2-丙烯腈(英文:2-propenenitrile)。丙烯腈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易燃液体。有毒。略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 卡拉伊乌帕齐拉卡拉伊(孟加拉语:কালাই,Kalai)是孟加拉国的一个乌帕齐拉,位于拉杰沙希专区的焦伊布尔哈德县。卡拉伊共有户数23504户。据1991年人口普查(英语:1991 Bangladesh census),该地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