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表位

✍ dations ◷ 2025-09-08 01:57:41 #免疫系统

抗原表位(英语:antigenic epitope),简称“表位”,也称为“抗原决定位”或“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是指抗原表面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化学官能团。抗原表位可被免疫系统(尤其是抗体、B细胞或者T细胞)识别。抗体中能识别抗原表位的区域叫做“互补位”或“抗体决定簇”。尽管通常抗原表位是指外来蛋白质等物质的其中一部分,但只要能被自身免疫系统所识别的表位,也被归为抗原表位。

蛋白质抗原的表位根据它们的结构以及与互补位的交互作用,被分为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这两种类型。其中构象表位由抗原氨基酸序列中的不连续部分组成,因此互补位和抗原表位的交互作用是基于表面的三维特征和形状,或者是抗原的三级结构。大部分的抗原表位都属于构象表位。与此相反,线性表位是由一段连续的抗原氨基酸序列构成,与抗原的交互作用的基础是其一级结构。

T细胞抗原表位出现在抗原呈现细胞上,这种抗原将会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相结合。由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所呈现的T细胞抗原表位通常是由8至11个氨基酸长度的多肽,而I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所呈现的T细胞抗原表位相对更长,由13-17个氨基酸组成,而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则呈现非多肽类的抗原表位,例如糖脂。

抗原表位有时候会发生交叉反应,这一特点通过抗独特型抗体的调控,被免疫系统所利用。这一理论最初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尼尔斯·杰尼所提出的。如果抗体和某个抗原的表位结合,这一互补区会变成抗原表位被另一个抗体所捕获。如果第二个抗体是一个IgM类型的抗体,则这一结合会提升免疫系统的响应;而如果第二个抗体是IgG类型的抗体,则这一结合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响应。

抗原表位可以通过蛋白质阵列文库等技术进行绘制。同时,目前正在大力开发一些可靠的工具,用于预测蛋白质的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通常会被用于蛋白质组学以及其它基因产品的研究当中,是指通过DNA重组技术,能够被普通抗体所识别的编码抗原表位的基因序列。抗原标记可以被融合到某段基因当中,其后该表位被合成为蛋白质或者其它基因产品的一部分,上面的抗原表位标记会被抗体或者其它基因产品所识别,使得定位、提纯以及进一步的分子鉴定等实验室技术变得可行。用于该目的的抗原表位通常为Myc标记、HA标记、FLAG标记、GST标记、6xHis标记以及OLLAS标记。

表位(线性、构象)

抗体(单株抗体、多株抗体、自身抗体) · 多株 B 细胞反应 · 同种异型 · 同种型 · 遗传型

相关

  •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生殖的一种类型,它导致了后代加强基因多样化。它可以用两个进程刻画。第一个是减数分裂,涉及将染色体个数减半。第二个是受精,这个过程中两个配偶子融合,并恢复原来的
  • 因果系统因果系统,称一个系统是“因果”的,是指此系统满足因果性。即对输入的响应不可能在此输入到达的时刻之前出现;也就是说系统的输出仅与当前与过去的输入有关,而与将来的输入无关。
  • 高雄市的负债高雄市的负债又称为高雄市的举债是指高雄市政府的债务。包括高雄市本身的债务,以及2010年合并高雄县,所继承高雄县的债务。高雄市政府至2019年1月18日时,1年期以上债务为2,431
  • Nikon尼康株式会社(英文:Nikon,日语:株式会社ニコン)简称尼康(英文:Nikon),是一家日本大型光学仪器制造商,也是三菱集团的关系企业之一。“Nikon”此企业名称,为原始之商号“日本光学工业”(N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简称麻杏甘石汤或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炙甘草二两 石膏半斤(碎、棉裹)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
  • 红粄红龟粿,又称红龟糕。客家语称之为红粄或红印粄。为闽南人、潮州人、客家人、广东人等节庆祭祀之糯米制食品,流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与南洋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状貌
  • 德朗峰德朗峰(法语:Dent d'Hérens;4,174米)是本宁阿尔卑斯山脉的一座山峰,坐落于意大利和瑞士,位于马特洪峰西边几公里处。奥斯塔小屋(2,781米)位于最简路线中。
  • 藜斋坐标:29°39′46.88″N 121°41′29.79″E / 29.6630222°N 121.6916083°E / 29.6630222; 121.6916083沙耆故居又名藜斋,是浙江省宁波市境内一处人物故居,位于鄞州区塘溪镇沙
  • 沂蒙山沂蒙山泛指山东省鲁中南的一片山系,大体处于沂山以南的临沂地区,由数座大山、绵延丘陵及河间平原组成。其中主要山脉有沂山、蒙山、孟良崮等,主要河流有沂河、沭河、祊河等。淮
  • 李斯法家系列条目战国:李悝、吴起、慎到、申不害、   商鞅、李斯、韩非李斯(前284年-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