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

✍ dations ◷ 2025-08-29 04:37:08 #盗墓
盗墓是指进入陵墓或地下墓室盗取陪葬之物或掘出尸体的行为。盗墓往往影响了历史学家及考古学家的研究工作,因为盗墓人往往先于专家开掘墓穴,其目的通常只是为了墓穴内的具高价值的精美陪葬品,在盗墓过程中极有可能故意或无意的破坏了墓穴的完整。盗墓也有可能是为了泄恨报复。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郭子仪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大破吐蕃。是年十二月,有盗墓贼掘郭子仪之父的坟墓。民间传闻是鱼朝恩遣人所为。朝廷担心郭子仪发兵谋叛,事发后郭子仪入朝流涕说:“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盗墓的历史由来已久,例如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秦始皇陵曾经遭盗墓贼挖掘及破坏,兵马俑手上的武器大多都被拿走,陵墓亦有给放火烧毁的迹象。估计是项羽所为,他推倒秦俑士兵,令其身首异处。又例如直至1968年所发现汉代墓穴的两套玉衣,一直以来人们都只是以为玉衣的存在只是个传说而已,但现时大部分人都相信历来有大量盗墓贼盗去了大部分的玉衣。在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有记录指学习医术及美术的学生会从殓房、民居、墓地等地方盗取的尸体,以学习人体解剖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曾经从殡仪馆或墓地里盗取尸体,透过解剖认识人体,令他们作品更臻完美,不过这行为通常被视为盗尸,而非盗墓。

相关

  • 老化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在生物学及医学上,老化是生理状态随时
  • 天然产物天然产物(英语:Natural product)是在自然界中由活生物产生的那些通常具有药理学或生物学活性的化学物质,可被用于药学上的药物研发与药物设计;而天然产物化学是运用现代化科学理
  • 刺胞动物门刺胞动物门(拉丁学名:Cnidaria;/naɪˈdɛəriə/),旧名腔肠动物门,又名刺丝胞动物门、刺细胞动物门,是一个包含有超过2万多个动物物种的门 ,皆为生活于水中(包括淡、海水或其他咸水
  • 利宾纳利宾纳(Ribena) 是一种源自英国的饮品,由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Vernon Charley于1933年首次调制,当时是为了研发一种用水果制造的糖浆,选用了在英国容易大量种植的黑加仑子作为原料
  • 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学名:Haemophilus influenzae),简称嗜血杆菌,前称费佛氏杆菌(或译拜菲尔氏菌)或流感杆菌,是一种没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是于1892年由费佛(英语:Richard Friedric
  • 胎儿窘迫胎儿窘迫(fetal distress),是胎儿宫内缺氧的医学上统称,是一种综合症状。当胎儿的心跳变慢,并且于子宫收缩后保持缓慢,这表示婴儿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此情况并非罕见,根据医学研究
  • 羟磷灰石.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
  • 瓶颈效应种群瓶颈效应或人口瓶颈(population bottleneck;genetic bottleneck)是指某个种群的数量由于突然的灾难所造成的死亡或不能生育造成减少50%以上或者数量级减少的事件。种群瓶颈
  • 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英语:3-phosphoglycerate, 3PG或glycerate 3-phosphate GP)是生物细胞中常见的分子之一,也是糖解作用与卡尔文循环过程里的中间产物。(注:在卡尔文循环当中简写为PG
  • 阿什哈巴德阿什哈巴德(土库曼斯坦语:Ashgabat;俄语:Ашхаба́д),土库曼斯坦首都,人口909,000(2009年),面积约300km²。阿什哈巴德位于古代安息王国最初的首都尼萨东南方18公里处。位处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