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氢键
✍ dations ◷ 2025-05-15 23:35:41 #双氢键
双氢键是氢键的一种,是金属氢化物与OH或NH基团或其它含质子基团的相互作用。Brown 和 Heseltine 首先发现这一现象。 他们发现在(CH3)2NHBH3的红外光谱的3300和3210cm−1处有强烈的吸收峰。能量较高的峰对应普通的N-H键振动,而能量较低的峰则是N-H键与B-H键结合的结果。如果将溶液稀释,3300 cm−1处的吸收峰会增强,而3210 cm−1处的吸收则明显减弱,证明了这是一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硼烷氨的晶体检测结果,再一次使大家的目光集中在了双氢键。在这个分子中,如同 Brown 和 Hazeltine 研究的那样,氮上的氢带有部分正电荷,表示为Hδ+,而硼上的氢则带有负电荷,表示为Hδ-。 换句话说,该胺是一个质子酸而硼烷端则带有一个负电荷,因此而形成的。B-H...H-N 吸引进一步的稳定了整个分子,使之为固态。与之类比的是乙烷,后者的沸点比前者低了285℃。因为在整个成键中用到了两个氢原子,因此称为双氢键。在一个氢负离子和一个质子酸的反应当中,在氢气生成之前,可能有双氢键的生成。在NaBH4·2H2O 中也能发现一个较短的双氢键,其中H-H键长分别为1.79、1.86 和1.94 Å。这类H-H键相互作用与过渡金属配合物中的H-H键相互作用不同,后者有与金属的双氢键。 在两个中性的没有成键的氢原子之间也可能存在假设的H-H键。(参见分子中的原子理论)
相关
- 死后抽搐死后抽搐(cadaveric spasm)亦称尸体痉挛,是指人或动物于死亡后,肌肉未经过松弛阶段就立即发生僵硬,其肢体仍然有的小许动作或者抽搐。这种现象可由肉眼观察到,一般死亡前有剧烈运
- 嘌呤类似物嘌呤类似物(英语:Purine analogues)是一类与嘌呤结构相似的抗代谢物。主要的嘌呤类似物包括硫唑嘌呤、巯基嘌呤与硫鸟嘌呤等。嘌呤巯基嘌呤硫鸟嘌呤氟达拉滨卤化/核糖核苷酸还
- 青壮年青壮年(young adult)一般是指年龄在30岁至40岁(或41岁)周岁年纪的成人,不过也有不同的定义(例如爱利克·埃里克森提出的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等)。成人在青壮年之后的阶段称为
- 鸟虫书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反安慰剂效应反安慰剂效应(拉丁文“nocebo”,意为“我将伤害”)指出一些信念或预期等心理效果,可能会导致疾病产生,或影响治疗的效果。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
- 纤毛虫类纤毛虫是纤毛虫门(学名:Ciliophora)生物的通称,是一类较复杂的原生动物,主要特点是以纤毛作为运动器,细胞核一般分化出大核(营养)、小核(生殖)、摄食胞器等,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
- 秒差距秒差距(英语:parsec,符号为pc)是一个宇宙距离尺度,用以测量太阳系以外天体的长度单位。1秒差距定义为某一天体与1天文单位的对角(英语:Subtended angle)为1角秒时的距离,但于2015年时
- 遗迹化石痕迹化石,又称生痕化石、踪迹化石、遗迹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远古生物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属于古生物化石的一种,是遗迹学主要的研究对象。远古生物活动的遗迹包括钻迹、移迹、
- 爱丽舍条约爱丽舍条约(Élysée Treaty)又称作德法合作条约、法德友好条约,是于1963年1月22日由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和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订的合作条约。签
- 反应性离子蚀刻法反应离子刻蚀(英文:Reactive-Ion Etching,或简写为RIE)是一种半导体生产加工工艺,它利用由等离子体强化后的反应离子气体轰击目标材料,来达到刻蚀的目的。气体在低压(真空)环境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