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日战争
✍ dations ◷ 2025-09-08 08:20:03 #六日战争
阿拉伯-以色列战争(1948年–1949年) –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 –
水权争夺战争(1964年-1967年) –
六日战争(1967年) –
消耗战争(1968年–1970年) –
赎罪日战争(1973年) –
南黎巴嫩冲突(1978年) –
黎巴嫩战争(1982年) –
南黎巴嫩冲突(1982年–2000年) –
巴勒斯坦大起义(1987年–1991年) –
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2000年-2008年) –
黎巴嫩战争(2006年) –
加萨战争(2008年–2009年) –
加萨船队冲突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方面称六月战争,亦称六·五战争、六天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它发生在以色列国和毗邻的埃及、叙利亚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从6月5日开始,共进行了六天,结果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压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以色列自1948年复国以来,就一直被生活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所抵制。阿拉伯人认为以色列复国占据了他们的家园。在以色列的西南部有敌对的埃及,东部有控制着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的约旦国,北部有同样敌对的叙利亚。具体地来讲,埃及控制的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对以色列的威胁最大;在东边,被赶出家园的巴勒斯坦人大部分聚居在约旦河西岸,不断和以色列发生低度冲突;在以色列东北部,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附近,也不断与以色列相互炮击。更加复杂的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也卷入这场冲突,以色列人得到美国的支持,有大批美国和北约成员国提供的武器装备,而苏联则向埃及、约旦和叙利亚提供苏制飞机、战车、大炮等武器装备。当时埃及总统纳赛尔在苏联支持下,联合约旦和叙利亚,准备和以色列决一死战,把整个以色列国全部摧毁。以阿两方的敌对情绪很浓烈。1967年4月7日,戈兰高地的叙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由此爆发冲突,叙利亚的六架米格战机被以色列国防军击落,叙利亚马上向埃及呼吁参战,埃及立即动员十万大军和一千辆坦克,开进西奈半岛的埃以边界地区。1967年5月16日,埃及武装力量总司令要求联合国撤出在埃以边境的观察所驻扎的所有部队,随即埃军前往并占领一部分联合国观察所。1967年5月18日,埃及外交部长通告所有联合国部队派遣国:联合国部队必须立即离开埃及和加沙地带。1967年5月22日,埃及宣布自次日起封锁西奈半岛的堤蓝海峡。1967年5月30日,约旦和埃及签署了五年共同防御条约,至此埃约联军有机会在半小时内将以色列一分为二,战争眼看就要全面爆发。以色列西侧临地中海,其余的南北和东面被敌国包围。就在敌人调兵遣将之际,以色列军队决定先发制人,1967年6月5日在留下十二架战机担任本土防空任务后,以色列空军其他战机全部动员起来准备投入到对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的袭击当中。以色列时间清晨7点10分,第一波183架战机分批升空,分别扑向埃及十个机场。埃及的时间比以色列晚一个小时,而埃及正常的早班时间是上午9点。所以以色列战机起飞的时候,埃及空军的官兵们正忙着进行夜班与早班的交接工作。巡逻机返航加油,雷达室忙着填写值班记录,其他多数下夜班和准备上早班的官兵到餐厅吃早餐。以色列时间8点45分、埃及时间7点45分,超低空飞行,依托地形做掩护的以色列战机突然出现在埃及空军基地的上空,伴随着朝阳的逆光,让埃及人看不清形势,以色列空军对跑道雷达及战机突然实行了大规模空袭。在一批以色列战机离去后,埃及空军地勤官兵冲出掩体,抢修跑道,但不到十分钟后第二批以色列飞机又鬼魅般的杀到,地勤人员来不及躲藏,在开阔的机场上被以色列飞机的机关炮扫射,以及第一次留下来的延时炮弹陆续爆炸,造成大量伤亡。就这样在第一波空袭结束后,以色列摧毁埃及飞机197架,其中189架在停机坪上被炸毁。六个埃及机场破坏得不能使用、十六个雷达站遭破坏而失去作用。以色列飞机在返航途中又顺道摧毁了埃及的一批地对空导弹。以色列空袭开始后,埃及有十二架米格-21和八架米格-19飞机升空作战,结果八架在空战中被击落,其余更因北方机场遭破坏无法着陆而坠毁。以色列第二攻击波于9时34分出击,共出动164架次,其中115架次继续袭击埃及空军基地,又击毁埃机107架,十三架次袭击埃及的雷达站,其余的执行巡逻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第二攻击波的以机轰炸了埃及十四个空军基地,其中六个是第一次未去攻击的埃及飞机转场着陆的机场。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埃及空军几近覆灭。在以色列空袭埃及时,约旦和叙利亚的战机相继起飞,对以色列机场发动袭击,以支援埃及。但因事先完全没有准备,且战争意志游移不决,空袭规模很小,几乎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而以色列在摧毁埃及空军后,挥师约旦,约旦空军瞬间消失。第二天以空军又扑向大马士革、达米尔等空军基地,消灭了近一半的叙利亚飞机。至此三个阿拉伯国家的空军完全瘫痪,以色列彻底掌握了制空权,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以色列地面部队五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萨、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向西奈半岛大举进攻。当时埃军在西奈半岛有五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十二万人,分别据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以军在空军的掩护下,占领了加萨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接着,以军兵分三路,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进攻:虽然埃军顽强抵抗,发动了两次反攻,但终因没有空军支援而失败。7日北路以军攻抵坎塔腊附近、中路以军越过比尔吉夫贾法、南路以军进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军退路。于是埃军不得不封锁苏伊士运河。到6月8日以军全歼了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五个师,一直挺进到苏伊士运河东岸。当日埃、以双方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仅仅三天时间西奈半岛就全部落入以军之手。约旦最初不愿意参战,但埃及提供的虚假胜利让约旦动心,宣布参战,约旦军队向耶路撒冷新城发起炮击。战争之初,约旦部队包括11个旅共约55,000人,配备了大约300辆现代西方坦克。其中的9个旅(45,000人、270辆坦克和200门大炮)被部署到约旦河西岸,包括精锐装甲第40旅。约旦的阿拉伯军团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当时约旦皇家空军的实力十分弱小,他们仅有24架英国霍克猎人式战斗机,该战斗机的基本性能与以色列空军的幻影战斗机相同。为了对付约旦军队,以色列部署了大约40,000人的部队(8个旅)和200辆坦克。以色列中央司令部部队包括5个旅、其中两个部署靠近在耶路撒冷,这两个旅被称为耶路撒冷旅和机械化哈雷尔旅,第55伞兵旅也从西奈前线被召唤到西岸。6月5日下午以色列空军利用空袭摧毁了约旦皇家空军。到当天晚上耶路撒冷步兵旅南移到耶路撒冷,而机械化哈雷尔旅和伞兵旅从城市北部包抄过来。在发动对约旦的地面进攻时,以色列攻打的战役目标是先夺取耶路撒冷旧城南北的制高点,然后夺取旧城。与埃及陆军的命运相同,没有空中掩护的约旦守卫部队和增援部队,就像靶子一样任由以色列战机屠戮。几个小时之内,约旦的全部有线通讯线路都遭破坏。约旦河西岸的约军司令部遭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后被迫撤到东岸。当日深夜以色列对耶路撒冷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城西高地上的探照灯把约军的阵地照得如同白昼,以色列炮兵轻松地摧毁了约军阵地。6日凌晨以军突入城区,7日上午以色列军队对已是空城的耶路撒冷发起了总攻,上午10时就推进到了犹太教中著名的哭墙脚下。以色列攻打耶路撒冷时,也同步展开了对约旦河西岸北部地区的进攻。5日下午以色列越过停火线,6日凌晨占领杰宁。6日夜晚占领纳布卢斯。7日约旦和以色列双方接受了联合国紧急发出的停火决议,而此时以色列已经夺取了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的全部地区。在6月7日及6月8日分别与约旦和埃及实现停火后,以色列的视线转向了东面的叙利亚戈兰高地。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边境内的一条狭长山地,长达60多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0多公里。戈兰高地上公路纵横,交通便利。库奈特拉城是高地的首府也是高地上的战略要地,从这里有一条公路直通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高地居高临下,海拔600到1000米。而戈兰高地上驻守的叙军炮兵阵地,被以色列视为肉中刺,必除之而后快。所以,虽然以色列和叙利亚都已经宣布接受联合国的立即停火决议,但以色列仍于6月9日中午对叙利亚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叙利亚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激战到夜晚,以色列占领了卡拉、扎乌拉和巴尼亚斯3个城镇。6月10日,叙利亚一方面在联合国控诉以色列违反停火决议,另一方面命令仍在戈兰高地抵抗的军队迅速回撤以保卫大马士革,使以色列轻松控制了戈兰高地的大部分地区,当天下午6点30分以色列再次宣布停火。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军虽然死亡近千人,3个阿拉伯国家死亡却有近20,000人。以军损失战机46架,却击毁了对方400多架飞机,以色列占领了埃及控制的加萨地带和西奈半岛,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旧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数十万阿拉伯平民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成为中东局势仍不可收拾的根源,至今以色列成功控制巴勒斯坦全境。4个月后即1967年1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六天战争后占领的它国领土,也要求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的独立与安全。这个决议是解决以阿冲突的纲领和蓝图,但是巴勒斯坦人继续在西岸和加萨地带组织和训练反以活动,虽然以色列于1982年把西奈半岛归还埃及,换取埃及承认以色列,但以色列拒绝撤出西岸并扩大犹太殖民区,以巴双方形成多年僵局,但随着伊朗的崛起,阿拉伯国家逐渐在实际上默认以色列的存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是中东战争中最具历史意义的转折点之一。此战对阿拉伯国家造成重大打击,更直接影响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心理及健康情况。其继任总统沙达特在回忆录表示纳赛尔在此役中“他最宝贵的资产——自尊,已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只不过在几天前,全世界都紧张在等待着他在记者会上所说的每一句话。现在人民到处在嘲笑他,把他当作了一个笑柄。六月五日的事件,给他一个致命的打击。那些事件简直可以致他于死地。了解他的人体会到:他并非在1970年9月28日死去,而是在1967年6月5日,在战争爆发后一个小时,他就已经死去了。”,并指出“这就是那时候甚至在后来漫长一段时间——他的样子简直变成一具活僵尸的原因。虽然他仍能活动、行走、倾听、和说话,可是他脸上和手上,显然已现出了死亡的苍白”。纳赛尔不想让埃及民众了解战争的惨败状况,于是下令杀死逃回运河区的埃及溃兵,同时也有以埃双方的资料称以军枪杀埃及战俘。
相关
- 奥尔杜奥尔杜是土耳其的城市,也是奥尔杜省的首府,位于该国东北部,海拔高度4米,受副热带湿润气候影响,海拔高度5米,每年平均降雨量1,046毫米,2011年人口145,455。
- 电磁学电磁学(英语:electromagnetism)是研究电磁力(电荷粒子之间的一种物理性相互作用) 的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电磁力通常表现为电磁场,如电场、磁场和光。电磁力是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
- 黏合剂黏着剂也称胶黏剂、黏合剂、胶水,在1942年被哈利·库弗博士(英语:Harry Coover)发明。指将两个物体黏附在一起的材料,根据所要黏合材料的特性(主要是表面特性,如粗糙度),使用不同的黏
- 铁镁质铁镁质用来形容富含镁元素与铁元素的硅酸盐矿物或岩石,又称基性岩。大多数铁镁质矿物颜色暗并且相对密度大于3。常见的造岩铁镁质矿物包括橄榄石、辉石、闪石和黑云母。常见
- 维纳斯的诞生《维纳斯的诞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件作品根据波利齐安诺的长诗吉奥斯特纳而作,描述罗马神话中女神维纳斯从海中诞生的情景:她赤裸
- 卡图萨县卡图萨县(Catoosa County)是位于美国佐治亚州西北部的一个县,面积421平方公里,县治灵戈尔德。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3,282。卡图萨县成立于1853年12月5日。历史 | 经
- 英国军队英国及海外领土 376,405海外驻军 ~30,000英国:英国军队(英语:British Armed Forces),官方名称为女王陛下的军队(Her Majesty's Armed Forces),但是有时在法律上称为皇军(Armed Forces
- 卡纳瓦雷博物馆卡纳瓦雷博物馆(法语:Musée Carnavalet)是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第三区的一座博物馆,也称巴黎历史博物馆 (法语:Musée de l'Histoire de Paris)或卡纳瓦雷美术馆。卡纳瓦雷博物馆是
- NMTN-甲基色胺(英语:N-Methyltryptamine,NMT)是一种色胺衍生物。它作为一种生物碱,很可能在机体内由L-色氨酸合成,常见于几种植物的树皮、嫩芽(英语:shoot)和叶,包括维罗拉(英语:Virola)、金
- 皮埃尔·比利亚尔让·巴蒂斯特·弗朗索瓦·皮埃尔·比利亚尔(法语:Jean Baptiste François Pierre Bulliard,又称Pierre Bulliard,1742年11月24日-1793年9月26日),法国医学家与植物学家。比利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