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og P
✍ dations ◷ 2025-07-11 07:43:08 #log P
分配系数,分析化学概念之一。所谓分配定律是指一定温度下,物质A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达到分配平衡时在两相中的活度(常近似为浓度)之比,即分配系数,为一常数。分配系数可用于表示该物质对两种溶剂的亲和性的差异。对分配系数的测定可提供该物质在环境行为方面许多重要的信息。常用的溶剂体系是由水与一种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组成,如正辛醇-水体系,所得的分配系数称为辛醇-水分配系数(
K
o
w
{displaystyle K_{ow}}
)。之所以用辛醇是因为该体系近似于体内脂细胞膜-胞质溶胶体系对有机物的分配。分配系数(P)为某物质的未解离形态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测量可离解物质的分配系数时,需要调整溶液pH以使该物质主要是以未解离的形态存在于溶液中。log P为P的常用对数。l
o
g
P
{displaystyle log P}
值越大,表明物质对有机相的亲和性(亲脂性)越高,亲水性越低。非极性化合物的
l
o
g
P
{displaystyle log P}
一般大于0,极性化合物的
l
o
g
P
{displaystyle log P}
一般小于0。测定分配系数最经典的方法是振荡法,即将研究的物质溶解于一定量的两种溶剂中,充分混合并静置,然后用紫外-可见光谱或其他测定方法测得两相中该物质的浓度,算出分配系数。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简单、适用物质范围广、测定前不需获得物质结构。不过它也有不少缺点,比如耗时长(需至少24小时以达到分配平衡)、样品用量大、吸光度在所测浓度范围应与浓度呈正比(比尔-朗伯定律)等。特别是当物质的亲水性或亲脂性十分明显时,物质在某一相中的浓度就会相当低,这时就很难准确测得相应的浓度和分配系数。其他方法还有产生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化学法等。由于分配系数比较难测定,并且耗费时间和金钱,因此常通过加和分子中原子和基团常数值的方法估算某一化合物的分配系数。这一方法在药物化学中特别有用,通过估算药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可以进一步估算药物在人体脂和水的分配系数,用于定量构效关系计算药物在人体组织中的含量。
相关
- 睑痉挛眼睑痉挛,俗称眼睛跳,是指眼睑肌肉不自控的痉挛现象。这现象可以同时发生于双眼,亦有左右眼分别跳动的现象。 眼眉跳(粤)应该属于 Eyelid Myokymia.据知眼睑痉挛成因有三:除此之外
- β链2B5I、2ERJ、3BPL、3QAZ、3QB7、4GS7356116186ENSG00000147168ENSMUSG00000031304P31785P34902NM_000206NM_013563、NM_001308535、XM_017318396NP_000197NP_0012
- 未来未来可以视为描述一个事件经过一段时间后所变化的结果,和过去相对。从时间是线性的角度来说,是时间线上将要发生的那部分,也就是说,在时空上表示尚未发生的事的那部分。未来一直
- β-葡聚糖β-葡聚糖是指由β-葡萄糖通过β-糖苷键聚合形成的聚糖,多数的β-葡聚糖分子内糖苷键类型均为β-1,3-糖苷键或β-1,6-糖苷键,纤维素中糖苷键类型为β-1,4-糖苷键。β-葡聚糖最
- 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或自我主义是凡事只为自己或对自己有关系的团体着想的行为。与利他主义相反。单在道德判断上,自己的幸福快乐比别人的来得重要,所以利己主义在许多思想和文化中是一种
- 顶底在女同性恋亚文化中,“顶”(T、Butch)、“底”(P、Femme)是用来赋予或承认男性化、女性化身份及其相关特征、行为、风格、自我认知等的术语。这些术语是在20世纪的女同性恋群体中
-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或称生态观光(ecotourism)一词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学者赫兹特建议对文化、教育以及旅游再省思,并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发展至今生态旅游已成国际保育和永续发展之基础
- 生物医学生物医学(英语:Biomedical sciences or Biomedicine)是医学的分支,负责将生物技术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 生物医学主要运用生物学和生理学的知识。 生物医学与健
- 哈密顿哈密顿力学是哈密顿于1833年建立的经典力学的重新表述,它由拉格朗日力学演变而来。拉格朗日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另一表述,由拉格朗日于1788年建立。哈密顿力学与拉格朗日力学不同
- 诺氏疟原虫诺氏疟原虫(Plasmodium knowlesi,可缩写为P. knowlesi)又称猴疟虫,是一种常见于东南亚的灵长类疟原虫。它能在食蟹猴体内引起疟疾,但它也可能自然或人为地感染人类。由于卵形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