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飓风诺拉

✍ dations ◷ 2025-11-28 09:41:44 #2003年飓风诺拉

飓风诺拉(英语:Hurricane Nora)是2003年太平洋飓风季最后一个登陆墨西哥的热带气旋,也是该季第十四个获命名的风暴和第五场飓风,于10月1日经东风波发展而成。气旋朝西北方向移动并缓慢增强,于10月4日达到飓风强度。风暴在当天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60公里的最高强度,但由于东侧有规模更大的飓风奥拉夫存在,诺拉无法进一步强化。受逐渐逼近的低压槽影响,气旋在迅速减弱的同时转朝东面的墨西哥前进,到10月7日已降级成热带低气压。虽然诺拉已不再属于热带气旋,但由于其位置靠近陆地,因此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还在继续针对气旋发布公告。

出乎气象机构意料,诺拉重新发展出雷暴区,并于10月9日从锡那罗亚州马萨特兰附近登陆,之后不久就逐渐消散。低气压在墨西哥西部产生局部暴雨,但没有报导表明当地因此受到破坏,也没有出现人员伤亡。风暴残留之后同奥拉夫和下层低气压区融合,在得克萨斯州中部引发洪灾,还催生出一场龙卷风。

9月13日,有东风波离开非洲西海岸向西移动,行经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期间没有显著发展。9月25日,东风波轴线穿越中美洲,其对流沿墨西哥南部海岸继续西进。[1]9月29日,天气系统行进至阿卡普尔科以南约160公里海域,其组织结构已有改善[2]。虽然上层风切变的不利影响尚不强烈,但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还是在9月30日首度指出系统有可能会在接下来数天内发展成热带气旋[3]。10月1日,雷暴已有充分组织,气象机构因此把位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最南端以南约975公里洋面的天气系统归类成第十四E号热带低气压[1][4]。

低气压发展期间拥有层次分明的下层环流,并在北侧的高压脊影响下朝正西以南方向前进。外界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发展,风切变较少,水温偏高[4],促使对流逐渐组织,于10月2日清晨升级成热带风暴并获名“诺拉”(Nora)[1]。到达距高压脊最远的位置后,风暴几乎短暂停止移动[5],但到10月3日又开始稳步朝西北方向前进。深层对流中心发展出眼状特征[6],诺拉于10月4日清晨成为飓风,接下来还在继续增强,于当天达到风力时速160公里的最高强度[1]。气象部门此时预计,由于外界环境仍然有利,飓风的风速会继续提升至每小时185公里,达到大型飓风标准[7]。但由于东面正在发展的热带风暴奥拉夫导致风切变增多,诺拉实际上未能继续增强[1]。

10月5日时,诺拉的风眼在卫星图像上已经无法辨别,表明飓风已开始减弱。不过,特殊微波传感器/成像仪的观测结果又显示气旋西北象限内形成另一个很小的风眼。[8]对流渐趋混乱[9],风速于10月6日降至低于飓风标准。与此同时,逐渐逼近的强烈中层低压槽促使诺拉的移动速度减缓并转向东进[1]。持续存在的风切变和干燥空气将中心附近的雷暴剥离[10],到10月7日时,所有深层对流均已消亡[11],风暴随即降级成热带低气压[1],诺拉的强度已经降至热带气旋下限[12]。由于环流位置靠近墨西哥西部,同时气旋行经洋面水温较高,不能完全排除重新发展的可能,因此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继续发布公告。受逼近的低压槽影响,诺拉加速朝东北偏东方向移动,之后又转向北上。[13]逼近墨西哥西部的同时,气旋中心上空又出乎气象机构意料地发展出弧形对流区[14]。诺拉不久就于10月9日清晨从锡那罗亚州马萨特兰附近登陆,气旋此时尚未经过进一步发展,环流依然杂乱无章,不久后就在墨西哥西部的高山地形上空消散[1]。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起初预测诺拉上岸时只有热带低气压强度,所以没有发布任何热带风暴警告或观察预警[1]。不过,墨西哥国家气象局共针对风暴发布46份公告和16份预警公告。气旋在沿墨西哥海岸平行移动期间产生大浪,之后登陆锡那罗亚州时又在局部地区降下暴雨。10月8日,马萨特兰测得的24小时降雨量达到95.3毫米,比其他地点都高。10月7日降雨量最高的地方是纳亚里特州加维奥塔斯(Gaviotas),达到87毫米。[15]诺拉还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沿海地区产生降水,降雨范围还向北延伸到得克萨斯州附近[16]。风暴对墨西哥西部的整体影响很小,没有任何报导表明当地因此遭受任何损失或有任何人员伤亡[1]。

飓风诺拉和奥拉夫的残留湿气同上层低气压区相互影响,令得克萨斯州普降暴雨,韦科附近发生洪灾,麦格雷戈(McGregor)附近一户人家被迫撤离。受洪灾影响,35号州际公路、84号国道和36号州道部分路段封闭。[17]此外,天气系统还在舒格兰催生出一场龙卷风,致使四幢楼房受到破坏,其中还包括一所学校[18]。

诺拉是2003年太平洋飓风季最后一场吹袭墨西哥的风暴,另外四场分别是飓风伊格纳西奥和马蒂,以及热带风暴卡洛斯和奥拉夫[19]。


相关

  • 19A13EQM、​3S79、​3S7S、​4GL5、​4GL7、​4KQ8158813075ENSG00000137869ENSMUSG00000032274P11511P28649NM_000103、NM_001347248、NM_001347249、NM_001347250、NM_001347
  • 格鲁乔·马克思朱利叶斯·亨利·格劳乔·马克思(Julius Henry "Groucho" Marx,1890年10月12日-1977年8月19日)是美国的喜剧演员与电影明星。他以机智问答及比喻闻名,与家族成员(马克思兄弟)合作拍
  • 康斯坦丁·费伦巴赫康斯坦丁·费伦巴赫(Constantin Fehrenbach,1852年1月11日-1926年3月26日)德国天主教政治家,中央党主要领导人之一。魏玛共和国总理(1920—1921)。康斯坦丁·费伦巴赫出生于巴登博
  • 台湾日治时期的排泄物处理系统台湾日治时期的排泄物处理系统,是日本殖民政府来到台湾后,针对台湾当地的风土病以及整体卫生状况,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一环。早期台湾人的家中大多没有自己的厕所,人们往往在城里
  • 西大平藩西大平藩(日语:西大平藩/にしおおひらはん  */?)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藩,藩领是三河国额田郡西大平(现在的爱知县冈崎市大平町)。藩厅是西大平阵屋。石高1万石。大冈宗家当主大冈忠相
  • 杰瑞·法威尔杰瑞·法威尔(Jerry Lamon Falwell, Sr.,1933年8月11日–2007年5月15日) 美国福音神学基要主义者、美南浸信会牧师、电视布道家,也是一位保守派评论员。
  • 北威尔士北威尔士(英语:North Wales,威尔士语:Gogledd Cymru)是威尔士北部地区的非正式称呼。北威尔士一般被三个传统区域,分别是上圭内斯、下圭内斯和安格尔西岛。北威尔士历史悠久,是威尔
  • 侯安国侯安国(?-?),字德征,号晋明,河南归德府永城县人。祖侯伟,父侯绪,以子贵赠通奉大夫浙江右布政使。祖母胡氏、母胡氏,俱赠夫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河南乡试举人,以易经登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任海门县知县,调繁休宁县,天启四年甲子应天同考,行取,授南京刑部主事,历本司员外郎、郎中,调吏部稽勋司郎中。历升浙江金衢道副使、粮储道参政、徽宁道按察使,加浙江右布政使,历山东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子侯祖云,字岳望。
  • 丹尼尔·布拉滕丹尼尔·布拉滕(挪威语:Daniel Braaten;1982年5月25日-)是一位挪威足球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是侧锋。他现在效力于挪威足球超级联赛球队Vålerenga。他也代表挪威国家足球队参赛。
  • 大韩航空803号班机空难大韩航空803号班机空难是发生在1989年7月27日的一次空难。这次空难导致72人遇难。1989年7月27日,大韩航空803号班机从韩国汉城(今首尔)金浦国际机场起飞,途中经停泰国曼谷廊曼机场、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后抵达利比亚的黎波里国际机场。下午2时30分(韩国时间),因机师试图在当地恶劣的天气中着陆而导致飞机坠毁,机上182名乘客和18名机组人员中72人遇难。当时乘坐这次航班的乘客大部分是在中东、非洲等地区工作的现代建设、大宇建设、东亚建设公司的劳务人员。失事的DC-10于1973年生产,生产线编号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