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守使

✍ dations ◷ 2025-10-24 23:12:55 #中华民国镇守使,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官制

镇守使为中国北洋政府时期临时军事官衔编制,其官署则称为镇守使署。设立镇守使法源为1913年12月19日实施的《护军使暂行条例》。该官职如设于拥有军政长官(德语:Militärgouverneur)的省份,是该军政长官所辖的军事编制,受军政长官节制。若该省无军政长官,该官员或机构则原则直接受中央管辖。镇守使普设于边疆及重要大城市,如陇东镇守使、上海镇守使 等。

后人多将此时期的镇守使归为北洋军阀之一。直至1928年,随着奉系领导人张学良归顺国民政府,奉天省改用青天白日红旗,象征性中国统一后,镇守使官衔编制才陆续取消。

相关

  • 绿色革命绿色革命(英语:Green Revolution),或称为第三次农业革命(Third Agricultural Revolution),是一组1950年至1960年代末之间的一系列研究技术转让(英语:technology transfer)倡议,1960年代
  • 面神经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主要掌管脸部表情及眼皮开闭。颜面神经受损可能导致眼皮不能闭合、脸部肌肉瘫痪、口歪、味觉异常等症状。临床上颜面麻痹(歪斜)可简单分为:周边型及中枢
  • 表内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圆唇。后元音(back vowel)是使用于一些口语语言中的一种元音类型。后元音的决定性特征为舌头的位置尽可能地朝向嘴巴后面,且没有会被归类为子音的压
  • 德鲁兹人阿拉伯语 希伯来语 (以色列) 英语 (美国和澳大利亚)德鲁兹派(阿拉伯语:الدرزية‎),是中东的一个源自于伊斯兰教什叶派伊斯玛仪派的独立宗教教派,德鲁兹派的教义受到基督教和
  • 分组交换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中,分组交换(英语:Packet switching)是一种相对于电路交换的通信范例,分组(又称消息、或消息碎片)在节点间单独路由,不需要在传输前先建立通信路径。分组交换是数
  • 建州三卫建州三卫是中国明代为统治东北建州女真所居地区而设立的三个卫,包括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其首领大多为女真族世袭领袖。其中建州卫建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以胡里改部
  • 维科扬斯克山脉上扬斯克山脉(俄语:Верхоянский хребет,或有翻译维科扬斯克山脈)位于西伯利亚东部,纵贯俄罗斯的萨哈共和国,长1,000公里。位于勒拿河—阿尔丹河和亚纳河之间。南
  • 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第一次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中东战场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所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
  •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英文简称VCLT)是有关国际条约的国际法条约,于1969年5月22日通过,1969年5月23日开放供国家签署。该公约在1980年1月27日生效。截至2010年11月,已有111个国家批准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篮球比赛篮球自1936年以来一直是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美国包揽了1936年到1968年7届男子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