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 dations ◷ 2025-04-27 05:01:02 #1914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1918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盟国(德语:Mittelmächte;匈牙利语:Központi hatalmak;土耳其语:İttifak Devletleri;保加利亚语:Централни сили,意思是中央国)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及保加利亚王国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

战争开始阶段的同盟国包括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于1914年加入,而保加利亚王国则于1915年加入。同盟国亦称中央国,其由来为这四个国家(及除芬兰和立陶宛之外其他与其同盟的政权和团体)均位于俄罗斯帝国以西,法国和英国以东。芬兰、阿塞拜疆及立陶宛在1918年俄罗斯帝国崩溃及战争结束前夕加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包括如下国家:

在协约国于瓦尔达尔马其顿的成功推进后,保加利亚于1918年9月29日签订停战条约。受英国及其阿拉伯盟友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胜势所迫,奥斯曼帝国亦于1918年10月30日签订停战条约。11月首周,在意大利于维托里奥·维内托取胜及奥匈帝国解体之后,奥地利及匈牙利分别签订停战条约。百日攻势的持续推进迫使德国于1918年11月11日晨签订和约,战争结束。由于各同盟国各自签订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无统一的停战条约。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一战的“同盟国”为Central Power,并没有“同盟”意思,而有“中央”的意思。英语语境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均表述为“Allies”(同盟),而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central power”和“axis power”则均有“中央”的意思。

由于目前中文语境中已经广泛将“Central Power”翻译为同盟国,该翻译与二战的同盟国(Allies)在字面上一样,因此可能在某些环境中产生歧义或者让部分人产生记忆上的混淆。中文现有语境必须强调区分一战的同盟国是战败国,二战的同盟国是战胜国,同时协约国和轴心国分别是一战的战胜国和二战的战败国。

同盟国最初翻译进中文的时间点难以考证,可能来源于和制汉语(日语:中央同盟国/ちゅうおうどうめいこく),或者来源于德奥意1882年的三国同盟(英语:Triple Alliance)条约结成的军事同盟。

相关

  • 电离电离(英语:Ionization),或称电离作用、离子化、游离化是指在(物理性的)能量作用下,原子、分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离子的过程。电离大致可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连续电离(se
  • 梅农盖梅农盖是安哥拉中部的城镇,也是库安多古班哥省的首府,距离罗安达1,051公里、奎托342公里,海拔高度1,354米,每年平均降量量1,015毫米,2010年人口32,203。坐标:14°40′00″S 17°42
  • 卡盘卡盘是机床上用来夹紧工件的机械装置。依卡盘爪数可分为:依动力可以分为:依结构还可以分为:
  • 东征朝鲜汉灭朝鲜之战是一场由汉帝国对卫满朝鲜在公元前109年至前108年发动的战争,战争以汉朝胜利,古朝鲜灭亡告终。战争起因为卫满朝鲜国王卫右渠阻止朝鲜半岛南方的辰国前往汉朝与汉
  • 斯海尔德河战役加拿大军事行动(1944年-1945年)斯海尔德河战役,又称比荷堤防之战 是于1944年10月2日至11月8日发生在比利时北部与荷兰西南部的盟军与德军之间的一系列战役(see map)。1944年9月,盟
  • 灵菌红素灵菌红素(Prodigiosin,正式名称为2-methyl-3-pentyl-6-methoxyprodiginine)是Prodiginin(中文名不详)的一种。它具有Prodiginin的基本结构,也就是三吡咯环,其中的一个吡咯环C2上带
  • 原台南师范学校本馆原台南师范学校本馆位于台南市中西区,是中华民国直辖市定古迹。该建筑在日治时期是“台湾总督府台南师范学校”,现在则是国立台南大学的行政与教育大楼。在台湾日治时期的明治
  • 木斋图书馆木斋图书馆,简称木斋馆,是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南开大学早期标志性建筑。1927年2月,热衷教育事业的实业家卢木斋捐款10万元,以资建筑南开大学图书馆。该图书馆于1927年5月兴工
  • 麦哲伦费南多·德·麦哲伦(葡萄牙语:Fernão de Magalhães;西班牙语:Fernando de Magallanes;1480年10月17日-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探险家,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1521年率领船队首
  • 偶极子在电磁学里,有两种偶极子(dipole):偶极子的性质可以用它的偶极矩描述。电偶极矩(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由负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