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 dations ◷ 2025-07-20 10:43:05 #1914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1918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盟国(德语:Mittelmächte;匈牙利语:Központi hatalmak;土耳其语:İttifak Devletleri;保加利亚语:Централни сили,意思是中央国)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及保加利亚王国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

战争开始阶段的同盟国包括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于1914年加入,而保加利亚王国则于1915年加入。同盟国亦称中央国,其由来为这四个国家(及除芬兰和立陶宛之外其他与其同盟的政权和团体)均位于俄罗斯帝国以西,法国和英国以东。芬兰、阿塞拜疆及立陶宛在1918年俄罗斯帝国崩溃及战争结束前夕加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包括如下国家:

在协约国于瓦尔达尔马其顿的成功推进后,保加利亚于1918年9月29日签订停战条约。受英国及其阿拉伯盟友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胜势所迫,奥斯曼帝国亦于1918年10月30日签订停战条约。11月首周,在意大利于维托里奥·维内托取胜及奥匈帝国解体之后,奥地利及匈牙利分别签订停战条约。百日攻势的持续推进迫使德国于1918年11月11日晨签订和约,战争结束。由于各同盟国各自签订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无统一的停战条约。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一战的“同盟国”为Central Power,并没有“同盟”意思,而有“中央”的意思。英语语境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均表述为“Allies”(同盟),而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central power”和“axis power”则均有“中央”的意思。

由于目前中文语境中已经广泛将“Central Power”翻译为同盟国,该翻译与二战的同盟国(Allies)在字面上一样,因此可能在某些环境中产生歧义或者让部分人产生记忆上的混淆。中文现有语境必须强调区分一战的同盟国是战败国,二战的同盟国是战胜国,同时协约国和轴心国分别是一战的战胜国和二战的战败国。

同盟国最初翻译进中文的时间点难以考证,可能来源于和制汉语(日语:中央同盟国/ちゅうおうどうめいこく),或者来源于德奥意1882年的三国同盟(英语:Triple Alliance)条约结成的军事同盟。

相关

  • 元语言广义来说,元语言是指讨论或研究语言本身时所使用的语言或符号。在逻辑和语言学里,元语言是用来对其他语言(对象语言(英语:Object language))的句子形成另一个句子的语言。元语言通
  • 巴拿马地峡巴拿马地峡(西班牙语:Istmo de Panamá),是美洲中部的一个地峡,从哥斯达黎加边界延伸至哥伦比亚边界,连接南、北美洲。地峡从达连至奇里基全长约640公里。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人巴
  • 萧泰然萧泰然(1938年1月1日- 2015年2月24日),台湾音乐家。出生于日治台湾高雄州凤山郡凤山街(今高雄市凤山区)。集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于一身。一生致力于台湾本土音乐融入西方音乐的
  • 纳特奈特(nat,或称nit或nepit)又称纳特,是信息论“熵”的单位之一。以自然对数为底,而不是以2为底的对数。表达式为1纳特相当于1.44(lb e)比特或0.434(lg e)哈特雷,以及k J/K。
  • 庞加莱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金质奖章(1900年) 西尔维斯特奖章 (1901) 马泰乌奇奖章 (1905) 博尧伊奖(英语:Bolyai Prize) (1905)朱尔·亨利·庞加莱(法语:Jules Henri Poincaré,法语发音宽式
  • 水木茂水木 茂(日语:水木しげる,1922年3月8日-2015年11月30日),本名为武良茂(日语:武良 茂),日本漫画家。曾居住在东京都调布市。担任世界妖怪协会会长、日本民俗学会会员、民族艺术学会评议
  • 球子蕨球子蕨(学名:Onoclea sensibilis)为球子蕨科球子蕨属下的一个种。
  • 阳光政策外交 · 南北统一 · 阳光政策 · 行政区划 · 人权(朝鲜语:대한민국의 인권)政治主题阳光政策是由已故大韩民国总统金大中所提出,用来和平处理朝鲜半岛分裂对立局面的关系
  • 马尔佩洛岛马尔佩洛岛 (西班牙语:Isla de Malpelo)位于哥伦比亚考卡省,陆地面积0.35平方千米。这一地区除一个由哥伦比亚陆军设立的小型军事哨所以外,并无他人居住。1986年,岛内设立马尔佩洛
  • 类人猿人格权运动类人猿人格权运动是一项旨在向人科的非人类成员(倭黑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提供在法律上“人”的地位,并基于此对这些动物进行合法保护的运动。支持者包括灵长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