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蒙古人种
✍ dations ◷ 2025-09-18 06:46:59 #蒙古人种
蒙古人种(英语:Mongoloid),通称黄种人,是西方人定义的一个居住范围包括东亚、中亚、东南亚、北亚、南亚、北极地区、美洲以及太平洋岛屿上的种族。根据18-19世纪法国人类学家乔治·居维叶的理论,蒙古人种与高加索人种、尼格罗人种并列为人类的三大种族。蒙古人种有一些常见的生物学特征(表型),比如内眦赘皮、 中国型牙齿(英语:sinodonty)、铲形门齿以及幼态维持;有测试显示,蒙古人种具有较高的平均智商在西方国家,类似于“Albinist”过去曾是用于形容患白化病的白人的隐语,蒙古人种(Mongoloid)也曾用于指唐氏综合症的患者。但这种用法因为具有冒犯性,目前已不常用。根据今天的观点,蒙古人种在分类学上已不再有意义,仅是一个历史沿用名称,因为将人类分为三大种族的学说并不准确。黄种人是西方白人创造的词汇,中国传统上并没有这种概念,虽然黄种人的称呼出现在西方,在现代因为已经涉及种族歧视,因此欧美多改用亚洲人来称呼。而事实上大多数东亚人的肤色与南部欧洲人的肤色并无差别(见右图)。中国人、日本人等所谓“黄种人”传统上都是以肤白为美,反倒是白人以“小麦色”肌肤为美。而实际到过东方的早期白人,例如欧洲传教士,反而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东亚人称作“白人”。直到17世纪,由于歧视、黄祸(包括历史上匈人、蒙古人对欧洲的威胁)等原因,东亚人的肤色在白人笔下越来越暗。创造了双名法的瑞典生物学家林奈用“luridus”来指称东亚人的肤色,该词除了有“黄色、浅黄色”的含义外,还有“死亡、像幽灵一样”的意思,是个贬义词。同时在西方医学中,黄色皮肤还通常被视为黄疸病的症状。1795年,德国人类学家布卢门巴赫率先使用“黄种人”名称,而且专门发明出“蒙古人种”来指称以中国人、日本人等为主的东亚人。此后,居维叶等人进一步推广该概念,终于成为旧时学术界普遍看法。目前,仍较多中国人接受“黄种人”的概念。这可能跟历史上中国以黄色为尊贵色的观念有关。而日本人则很少自称黄种人。现时,部分黑人组织,坚持认为华人属于白人,例如南非比勒陀利亚高等法院于2008年裁定南非华人属于有色人种而并非“荣誉白人”,但因南非黑人贸工联合会等黑人经济组织拒绝承认华人是有色人种而引发争议,并要求南非政府就此项裁决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以便于将华人划出受益的弱势群体地位。
相关
- 喘鸣喘鸣(英语:Wheeze, Sibilant Rhonchi),又称啰音,是指呼吸过程中呼吸道持续产生的粗糙声音。哮鸣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呼吸道的某些部分缩小或被堵塞,亦可能是呼吸道内的气流速度提高。
- 亚斯伯格症候群阿斯伯格综合征(英语:Asperger syndrome,简称 AS),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中的一种综合征,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其重要特征是社交与非言语交际的困难,同时伴随着兴趣狭隘及重复特定
- 子宫环宫内节育器(英文名:Intra-uterine device,简称IUD),俗称子宫环、节育环、避孕环。是置于子宫内的避孕装置,因最早装置为圆形,也称为子宫环、节育环、避孕环。现今一般为T形,由医生或
- 暑期工暑期工,Summer job,是一种夏天时期出现的短期工作,其人力资源是放暑假的学生。因为暑期工的因素,常令相关工种的人才市场在暑假时期,出现“供过于求”;又在开学前夕,出现“求过于供
- 社会阶层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六书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线性逻辑在数理逻辑中,线性逻辑是拒绝“弱化”和“收缩”的结构规则的一种亚结构逻辑。对此解释是“假设是资源”:在证明中所有假设必须被消费“精确一次”。这区别于平常的逻辑比如
- 化学物质的最小单位在物理学和化学中,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 N A {\displaystyle N_{A}} 或
- 专科学校台湾的专科学校(英语:Junior college)可分为五年制专科学校(五专)、二年制专科学校(二专)、三年制专科学校(三专):由于中华民国教育部推动专科学校改制,因此自民国86年(1997年)起,台湾大多
- 伪科学史伪科学史研究伪科学理论如何随着时间变迁。伪科学是指任何经宣称为科学,或描述方式看起来像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缺乏支持证据,经不起可信性测试,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