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蒙古人种
✍ dations ◷ 2025-08-27 20:29:26 #蒙古人种
蒙古人种(英语:Mongoloid),通称黄种人,是西方人定义的一个居住范围包括东亚、中亚、东南亚、北亚、南亚、北极地区、美洲以及太平洋岛屿上的种族。根据18-19世纪法国人类学家乔治·居维叶的理论,蒙古人种与高加索人种、尼格罗人种并列为人类的三大种族。蒙古人种有一些常见的生物学特征(表型),比如内眦赘皮、 中国型牙齿(英语:sinodonty)、铲形门齿以及幼态维持;有测试显示,蒙古人种具有较高的平均智商在西方国家,类似于“Albinist”过去曾是用于形容患白化病的白人的隐语,蒙古人种(Mongoloid)也曾用于指唐氏综合症的患者。但这种用法因为具有冒犯性,目前已不常用。根据今天的观点,蒙古人种在分类学上已不再有意义,仅是一个历史沿用名称,因为将人类分为三大种族的学说并不准确。黄种人是西方白人创造的词汇,中国传统上并没有这种概念,虽然黄种人的称呼出现在西方,在现代因为已经涉及种族歧视,因此欧美多改用亚洲人来称呼。而事实上大多数东亚人的肤色与南部欧洲人的肤色并无差别(见右图)。中国人、日本人等所谓“黄种人”传统上都是以肤白为美,反倒是白人以“小麦色”肌肤为美。而实际到过东方的早期白人,例如欧洲传教士,反而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东亚人称作“白人”。直到17世纪,由于歧视、黄祸(包括历史上匈人、蒙古人对欧洲的威胁)等原因,东亚人的肤色在白人笔下越来越暗。创造了双名法的瑞典生物学家林奈用“luridus”来指称东亚人的肤色,该词除了有“黄色、浅黄色”的含义外,还有“死亡、像幽灵一样”的意思,是个贬义词。同时在西方医学中,黄色皮肤还通常被视为黄疸病的症状。1795年,德国人类学家布卢门巴赫率先使用“黄种人”名称,而且专门发明出“蒙古人种”来指称以中国人、日本人等为主的东亚人。此后,居维叶等人进一步推广该概念,终于成为旧时学术界普遍看法。目前,仍较多中国人接受“黄种人”的概念。这可能跟历史上中国以黄色为尊贵色的观念有关。而日本人则很少自称黄种人。现时,部分黑人组织,坚持认为华人属于白人,例如南非比勒陀利亚高等法院于2008年裁定南非华人属于有色人种而并非“荣誉白人”,但因南非黑人贸工联合会等黑人经济组织拒绝承认华人是有色人种而引发争议,并要求南非政府就此项裁决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以便于将华人划出受益的弱势群体地位。
相关
- 青霉烷青霉烷(Penam)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下属分类,其主炼为一β-内酰胺环接上饱和的五元环,而该五元环内有一个硫。 青霉素就是该分类的一员,该分类的称呼也是由此而来。羧基青霉素
- 核聚变核聚变,又称核融合、融合反应或聚变反应,是指将两个较轻的核结合而形成一个较重的核和一个极轻的核(或粒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在此过程中,物质没有守恒,因为有一部分正在聚变的原
- 耶莱娜·珍高域耶莱娜·扬科维奇(塞尔维亚语:Јелена Јанковић,拉丁字母:Jelena Janković,1985年2月28日-),生于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职业网球女运动员及联合国儿童亲善
- 橄榄油橄榄油是植物油的一种,由木犀科油橄榄(学名:Olea europaea L.;又被称为“洋橄榄”或“齐墩果”)的果实压榨而成,是一种常用的食油,也可用以制作化妆品、药物及油灯燃料等。地中海国
- 东京都东京都(日语:東京都/とうきょうと Tōkyō to */?)是位于日本关东地方的一级行政区,与道、府、县同属日本第一级行政区划(广域地方公共团体(日语:地方公共団体)),为实际上的日本首都
- 数码印刷数码印刷是指从数字的图像直接印刷成各种媒体的方法。它通常指的是包括以桌面出版进行短版印刷的专业印刷和其他数字源使用大幅面以及高产量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打印。数字印
-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或TGN)是一个严重的神经性慢性疼痛症,主要影响三叉神经(也称为第五对脑神经:由三个分支的神经将面部感觉传导到大脑,并且从大脑控制面部运动的
- 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Edwin Smith Papyrus)是约于公元前1600-1700年间完成的医学论文集:70,也是人类史上第一部关于创伤的外科医学著作,由莎草纸写成,长约5米(因为损毁只剩
-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CMR), 俗称心脏MRI , 是一种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的一种非侵入式医学成像技术。它运用磁共振成像(MRI)基本原理,针对心血管系统成像的特殊困难,优化现有
- 费尼斯·盖吉费尼斯·盖吉(英语:Phineas Gage,1823年-1860年5月21日),美国铁路工头。他在一场意外事故中,被一支长铁棍由左下脸颊刺入,穿越左眼后方,再由额头上方头顶处穿出脑壳。他虽然奇迹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