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麻属
✍ dations ◷ 2025-04-03 16:54:38 #大麻属
大麻属(学名:Cannabis),是蔷薇目大麻科的一属,其该属内的物种,常见说法只列出寻常大麻(Cannabis sativa)一种,也有将印度大麻(Cannabis indica)、莠草大麻(Cannabis ruderalis)也并列为大麻物种的说法。大麻属植物可能起源于中亚或南亚地区,现今广泛在全球种植,主要生长地区主要包括在亚洲的吉尔吉斯、阿富汗、中国部分地区、印度和尼泊尔以及欧洲的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等地。在中国,主要生长于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大麻属植物中存在多种化学物质,被称为大麻素,最明显体现的是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两大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大麻的花、叶内,而大麻花穗之中主要成分最多。欧盟根据植株花叶干物质中四氢大麻酚百分含量高低,将大麻分为药用型(THC>0.5%)、中间型(0.3%<THC<0.5% )和纤维型(THC<0.3%)。在恩格勒系统(英语:Engler system)中,大麻属属于桑科大麻亚科。1925年,Rendl将大麻亚科提升为大麻科,其下包括大麻属和葎草属。在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中,大麻属属于荨麻目大麻科,大麻科仍仅有大麻属和葎草属。而依据分子系统发生学建立的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分类系统,荨麻目之下各科是蔷薇科的近亲,于是合并至蔷薇目,而榆科的七个属根据基因的分析研究,显示这些属与大麻属的关系更近,归入大麻科。大麻科各属的关系如下:
.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border-spacing:0;margin:0;font-size:100%;line-height:100%;border-collapse:separate;width:auto}.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able.clade{width:100%}.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border:0;padding:0;vertical-align:middle;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abel{width:0.8em;border:0;padding:0 0.2em;vertical-align:bottom;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slabel{border:0;padding:0 0.2em;vertical-align:top;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bar{vertical-align:middle;text-align:left;padding:0 0.5em}.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eaf{border:0;padding:0;text-align:left;vertical-align:middle}.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eafR{border:0;padding:0;text-align:right}翼朴属 Pteroceltis非洲朴属 Chaetachme山黄麻属 Trema朴属 Celtis大麻属 Cannabis葎草属 Humulus山赤麻属 Lozanella白颜树属 Gironniera糙叶树属 Aphananthe1753年,大麻属(Cannabis)由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建立,林奈在其《Species Plantarum》中仅简单地记载了产于印度的一种大麻(Cannabis sativa L.)。1783年,让-巴蒂斯特·拉马克根据彼埃尔·索纳拉特(英语:Pierre Sonnerat)提供的标本,发表了大麻属的新物种Cannabis indica Lam.,并详细描述了它与Cannabis sativa的不同。1807年,Persoon将Cannabis indica Lam.降为Cannabis sativa的变种,但未正式发表。直至1911年,Wehmer发表这一组合,即Cannabis sativa var. indica (Lam.) Wehmer。1869年,A·P·德堪多将Cannabis indica Lam.作为Cannabis sativa L.的异名处理,他认为该物种下有Kif、Vulagaris、Pedemontana和Chinensis四个类群,四个类群属于比变种低的等级。1924年,俄国植物学家德米特里·叶拉斯托维奇·亚尼舍夫斯基调查俄国及俄属地区的大麻后,发表一个新种Cannabis ruderalis Janisch.,他认为该种的显著特征是果实基部有种阜。1962年彼得·米哈伊洛维奇·茹科夫斯基(俄语:Жуковский, Пётр Михайлович),1974年理查·舒尔兹等的研究均赞同大麻分为C. sativa、C. indica和C. ruderalis三个种。1969年,斯莫尔(Small)等人收集50个国家350个产地的大麻果实,在加拿大渥太华栽培,研究后得出大麻属只有大麻(C. sativa L.)一个种,并依据北纬30°和四氢大麻酚为标准将其分为2个亚种:北纬30°以北,THC含量低于0.3%的为C. sativa ssp. sativa;北纬30°以南,THC含量高于0.3%的为C. sativa ssp. indica。每个亚种内又各分出2个变种。1971年,Fetterman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栽培从各地采集的野生大麻和栽培大麻,分析后初步将大麻分为药用型和纤维型。大麻花是单性的,植物通常是雄性或雌性。一年生草本,根系发达,梢部有分支;茎梢及中部呈方形,基部为圆形,皮粗糙有沟纹,被短腺毛;掌状复叶,3~13片披针形小叶,边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为白色,花柄细长,圆锥花序;雌花小,无花柄,穗状花序;卵形坚果有棱,深绿色种子。植株毛状体叶叶背雄花雌花种子茎与韧皮野生大麻(特别是Sativa))在全世界广泛存在,生长地区包括吉尔吉斯坦、阿富汗、中国部分地带、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印度和尼泊尔。另有印度大麻(Indica)主要生长在阿富汗、美属维尔京群岛和摩洛哥。各地的野生印度大麻基因成分不同。例如在温暖地带,野生印度大麻能长到六米高,但较为寒冷的地方有时候只有30厘米高。几乎每朵苞片花都结有种子。野生寻常大麻花苞细长分散,类似圣诞树形状。野生印度大麻则多密集枝条,花苞粗壮,结子较少。在很多地方,野生大麻因为政府清除和城市化,数量受到威胁。
相关
- 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英语:infant mortality rate,缩写为IMR)是指每1000名活产儿中在一岁前死亡的人口数。这个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指标。由于婴儿死亡率只统计一岁以下的数据,
- 第三阶段临床试验(英语:Clinical trial)是一种根据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药物或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的方式,对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要先决定
- 身心病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身心医学(英语:Psychosomatic medicine),
- 母体死亡由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联合国人口司(英语: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世界银行
- 神经毒性神经毒素是以神经系统为靶系统的毒性物质,其主要特征是干扰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相应的中毒体征和症状,严重时可致命。神经性毒剂一般指人工合成的神经毒物,大多数为有机磷化合物,与
- 睾丸酮睾酮(testosterone)(又称睾固酮、睾丸素、睾丸酮或睾甾酮、睾脂酮)是类固醇激素,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分泌,肾上腺亦分泌少量睾酮。睾酮是主要的雌雄激素及蛋白同化甾类。不论
- 聚变中子中子(英语:Neutron)是一种电中性的粒子,具有略大于质子的质量。中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下夸克、一个上夸克和用于在它们三者之间作用的胶子共同构成。夸克的静质量只贡献出大约1%
- 语言转移语言转移也称为语言交替、语言变化、语言转换、语言迁移、语言替代(Languages shift、Language transfer、Language replacement、Assimilation),是指某语言的使用群体改用另一
- 莱比锡大学莱比锡大学(德语:Universität Leipzig)位于德国萨克森州的莱比锡,创立于1409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现今德国管辖地区内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仅次于海德堡大学(1386年),另两所
- 医学标题表医学主题词(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或译医学主题词表)是一部庞大的受控词表(或者说,元数据系统),是广泛应用于医学信息检索的一种工具。在生命科学领域旨在用于标引(英语:Su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