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

✍ dations ◷ 2025-10-22 22:48:12 #小提琴协奏曲,1904年作品,西贝柳斯作品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47号,由让·西贝柳斯于1904年创作,1905年修订。这是他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本作品交响性很强,并且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团的所有声部有平等的地位。一段加长的华彩乐段担任第一乐章发展部的角色。

西贝柳斯原本准备将这部协奏曲题献给著名小提琴家威廉·伯梅斯特(英语:Willy Burmester),并且他答应在柏林演奏这部作品。但是出于财务原因,西贝柳斯决定在赫尔辛基首演,而伯梅斯特无法前往芬兰,西贝柳斯因此聘请了当时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现为西贝柳斯音乐学院)任教的捷克裔的匈牙利籍小提琴教育家维克托·诺瓦切克(1873–1914)。协奏曲的初版于1904年2月8日首演,并且由西贝柳斯指挥。西贝柳斯几乎没有在首演前及时完成作品过,因此诺瓦切克的准备时间十分短暂并且宝贵,而这部作品本身演奏起来也十分困难,即使是技艺更为高超的演奏家也可能会受到极大的考验。由于这些种种因素,西贝柳斯选择诺瓦切克是不明智的,他是一名教师而不是公认的独奏家,而首演是一场灾难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诺瓦切克并没有当时被描绘的那么不堪。他是马丁·韦格柳斯(Martin Wegelius)在赫尔辛基学院雇用的第一位小提琴家,并于1910年参加了西贝柳斯弦乐四重奏《亲密之声(英语:Voces intimae (Sibelius))》的首演,演奏受到好评。

西贝柳斯之后禁止发布该版本,并进行了大量修订。他删除了很多他认为行不通、不奏效的元素。新版本于1905年10月19日首演,由理查德·施特劳斯指挥柏林宫廷乐团演出。西贝柳斯没有出席。威廉·伯梅斯特再次被要求担任独奏者,但他再次缺席,因此演出只能在没有他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乐团首席卡雷尔·哈利日起身担任独奏家。伯梅斯特十分生气,他从此拒绝演奏这首协奏曲,而西贝柳斯则将其重新题献给了当时只有12岁的匈牙利“神童”费伦茨·冯·韦切伊(英语:Franz von Vecsey)。韦切伊是这部作品的拥护者,首次演出时只有13岁,尽管他不能充分应付作品的非凡技术要求。

最初的版本对独奏者的进阶技艺要求高出许多。直到1991年,西贝柳斯的继承人才允许了BIS唱片公司(英语:BIS Records)灌录最初版本的现场表演和录音,两者均由列奥尼达斯·卡瓦科斯演奏,奥斯莫·万斯凯指挥。修改后的版本仍然需要独奏者的高水平演奏技巧。原始版本比修订版本更长,包括修订版本中删除的一些主题(英语:Subject (music))。某些部分例如最开始、第三乐章的大部分和第二乐章的一些部分根本没有改变。同时第一乐章中的小提琴华彩乐段没有任何变动。

现在已经允许少数乐团和独奏者在公共场所表演最初版本。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与尼古拉斯·卡特指挥的昆士兰交响乐团于2015年11月28日举行了最初版本的南半球首演,而这仅是全球第三次公开演出。

这是西贝柳斯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尽管他也为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团创作了其他一些小篇幅的作品,包括为小提琴和乐团而作的六首幽默曲。

这部作品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独奏者的延长华彩乐段在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中担当了发展部的角色。唐纳德·托维(英语:Donald Tovey)将末乐章描述为“北极熊的波兰舞曲”。但是,他并不是想进行贬低,他继续说道:“相比门德尔松和舒曼使用的更轻松、更宽松的协奏曲形式,我认为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颖,更精巧,更令人振奋”。

小提琴部分的作曲大都是纯技巧性的,但即使是最华丽的段落也与旋律交替出现。该协奏曲大体上交响性强,完全不同于许多其他协奏曲通常较轻,“有节奏”的伴奏。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队的所有声部在作品中享有平等的地位。

依照工具书《管弦乐作品手册》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简记为"2 2 2 2—4 2 3 0—tmp—str"。

和多数协奏曲一样,这部作品被分为三个乐章:

相关

  • 芋(学名:Colocasia esculenta)或芋艿,俗称“芋头”,为天南星科芋属植物,其球状地下茎(块茎)可食用亦可入药,在大洋洲诸岛是波利尼西亚人传统主要粮食;全年皆有产,花期在秋季。最早栽种
  • 旗舰种旗舰种(英语:flagship species)是保护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指能够吸引公众关注的物种。旗舰种的选择并不完全基于生态学意义上的重要性,而是注重它的公众号召力与吸引力。旗舰种能
  • 鼠基因鼠基因信息(Mouse Genome Informatics,MGI)为一免费的线上生物信息数据库,提供者为杰克逊实验室(英语:The Jackson Laboratory),赞助者为NHGRI(英语:NHGRI)、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以及
  • 美国教友会美国教友会是一个美国宗教组织,正式成立于1917年,本为英国教友会分部。他们主张人类的平等、博爱,并认为同情和帮助是维持持久和平的原则。在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中,许多教友会成
  • 查克·克洛斯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1940年-),美国画家、摄影师。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是非常大的家人和朋友的人像照片。 1962年,他获得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学士学位,然后进入耶鲁大学,1964年
  • 迈克尔·杰特迈克尔·杰特(英语:Michael Jeter,1952年8月26日-2003年3月30日)毕业于美国孟菲斯大学,美国知名男演员。1952年,杰特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劳伦斯县,他的母亲,维吉尼亚是一名家庭主妇,父
  • 刘海滨刘海滨(1908年-1994年12月9日),江西省吉安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领。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第九师团政委,第一军团师特派员,参加长征。1936年,在甘肃曲子城战斗中负伤,失去
  • 罗希顿·密斯奇罗希顿·密斯奇 CC(1952年7月3日-)是一位加拿大籍印度裔作家。罗希顿原本在孟买修读数学及经济的学位,移民到加拿大后亦从事银行相关的工作,后来他到多伦多大学进修文学及英文,成
  • 劫匪《劫匪》(,原名:),是2010年由约翰·卢森霍普执导的犯罪电影。马特·迪伦、克里斯·布朗、保罗·沃克、伊德瑞斯·艾尔巴、海登·克里斯滕森、T.I.等参演了该片。该片于2010年8月2
  • 尔湾文化武汉尔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尔湾文化,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武汉的公司,由武汉大学教授周怀北创办于2006年。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组织国际学术会议。2007年,周怀北决定创办开放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