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袋貂

✍ dations ◷ 2025-05-08 17:47:28 #斑袋貂

斑袋貂(),又名短尾斑袋貂,是分布在澳洲及新畿内亚的一种有袋类。当地人常将它们作为宠物,并将其称为卡斯卡斯(Cuscus),而它的皮毛也常会被当地部落人们用于传统服饰的制作之中。同时该动物的(尾)毛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被当地部落广泛用于祭祀或举行仪式时使用,尤其为当地食人部落所青睐,其(尾)毛为其举行仪式时必用道具。

斑袋貂约有家猫的大小,重1.5-6公斤,长35-65厘米,尾巴长32-60厘米。它们的头很圆,耳朵细小及隐藏,毛皮很厚,尾巴可以帮助攀树。它们的眼睛呈黄色及橙色至红色。四肢强壮及有五趾,除了第一趾外,所有趾都有弯曲的爪。后脚的第二及第三趾关节的皮肤融合,但爪则分开,这些细小的爪可以用来清洁自己。前脚的第一及第二趾与其他三趾相对,可以帮助它攀树时抓住树枝。脚掌无毛及有纹,也可以帮助它抓住树枝及食物。后脚的第一趾没有爪及相对的。

斑袋貂的毛皮很厚,会随着年龄、性别及分布地而有不同的颜色。雄袋貂一般都是灰色或褐色,背上有斑点,腹部白色。雌袋貂一般都是白色或灰色,没有斑点。不过一些雄袋貂及雌袋貂是完全白色的。幼袋貂在1岁达至性成熟前会有一系列的颜色转变。毛色有红色、白色、浅黄色、褐色、浅灰色及黑色。它们背部没有斑汶。

斑袋貂的长尾巴很独特。尾巴近身体的部分有毛,而尖端内侧则有鳞片。

斑袋貂一般很害羞,所以在北澳大利亚很少见到。它夜行,晚上猎捕食物,白天在树上自建的平台上睡觉。有时它们也会在树洞,树根下后岩石滩中休息。

它独来独往。碰到其他同类时,尤其是两个雄性,经常会起冲突。

斑袋貂全年也会交配,有多个伴侣,且会在树上示爱。妊娠期约13日,幼袋貂会待在母亲袋里6-7个月。雌袋貂的育幼袋内有4个乳头,每胎最多可产3只幼袋貂。.每只幼袋貂出生时轻于1克。它们的寿命可达11岁,约于1岁就达至性成熟。

斑袋貂分布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约克角地区特有的负鼠类物种,属夜行性动物,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

主要以浆果树叶为食,偶尔也捕食昆虫。

相关

  • 排尿排尿(英语:Urination)又称撒尿、尿尿,是动物从膀胱将尿自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健康人类的排尿过程可以自主控制。婴儿、年长人类及部分神经受损者不能控制排尿,非自主反射便能导
  • 米尔顿·艾瑞克森米尔顿.艾瑞克森(Dr.Milton Hyland Erickson, 1901年12月5日-1980年3月25日)被喻为“现代催眠之父”,是医疗催眠、家庭治疗及短期策略心理治疗(Brief Strategic Psychotherapy)的
  • 州际公路系统州际公路系统(英语: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正式名称为艾森豪威尔全国州际及国防公路系统 (Dwight D. Eisenhower National System of Interstate and Defense Highways),是美
  • 设得兰群岛设得兰(英语:Shetland,/ˈʃɛtlənd/;苏格兰盖尔语:Sealtainn;古诺斯语:Hjaltland)是大不列颠岛以北的群岛,英国领土的最北端,距离丹麦自治领地法罗群岛280公里(170哩)。它也是苏格兰32
  • 铸造缺陷铸造缺陷是指金属铸造过程中不希望出现的不规则特性,其中有些缺陷可以容忍,而有些无法接受的缺陷就需要再加工改善。铸造缺陷可以分为五种:气体孔隙(gas porosity)、收缩缺陷(shri
  • PACSPACS可以指:
  • 美尼尔氏综合症美尼尔氏综合症(Ménière's disease)是内耳的疾病,其症状是会突然眩晕、耳鸣、听力减损,而且耳朵有肿胀感。最典型的症状是一开始只有单侧耳朵有症状,不过后来可能双耳都受到影
  • 张锡钧张锡钧(1899年-1988年3月20日),天津人,中国生理学家。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同年留学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及芝加哥大学罗虚医学院学习,至1926年先后获理学士、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 力宣德力宣德(George Carleton Lacy,1888年12月28日-1951年12月11日)是一位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中国大陆最后一任卫理公会会督。力宣德于1888年12月28日出生在中国福州。他的父亲力为廉
  • 萨卡加维亚纪念币萨卡加维亚一美元硬币(英语:Sacagawea dollar)又名金色一美元硬币(golden dollar),是美国铸币局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有生产的一种一美元硬币。但由于硬币不受公众欢迎,在商品流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