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袋貂

✍ dations ◷ 2025-09-05 02:02:56 #斑袋貂

斑袋貂(),又名短尾斑袋貂,是分布在澳洲及新畿内亚的一种有袋类。当地人常将它们作为宠物,并将其称为卡斯卡斯(Cuscus),而它的皮毛也常会被当地部落人们用于传统服饰的制作之中。同时该动物的(尾)毛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被当地部落广泛用于祭祀或举行仪式时使用,尤其为当地食人部落所青睐,其(尾)毛为其举行仪式时必用道具。

斑袋貂约有家猫的大小,重1.5-6公斤,长35-65厘米,尾巴长32-60厘米。它们的头很圆,耳朵细小及隐藏,毛皮很厚,尾巴可以帮助攀树。它们的眼睛呈黄色及橙色至红色。四肢强壮及有五趾,除了第一趾外,所有趾都有弯曲的爪。后脚的第二及第三趾关节的皮肤融合,但爪则分开,这些细小的爪可以用来清洁自己。前脚的第一及第二趾与其他三趾相对,可以帮助它攀树时抓住树枝。脚掌无毛及有纹,也可以帮助它抓住树枝及食物。后脚的第一趾没有爪及相对的。

斑袋貂的毛皮很厚,会随着年龄、性别及分布地而有不同的颜色。雄袋貂一般都是灰色或褐色,背上有斑点,腹部白色。雌袋貂一般都是白色或灰色,没有斑点。不过一些雄袋貂及雌袋貂是完全白色的。幼袋貂在1岁达至性成熟前会有一系列的颜色转变。毛色有红色、白色、浅黄色、褐色、浅灰色及黑色。它们背部没有斑汶。

斑袋貂的长尾巴很独特。尾巴近身体的部分有毛,而尖端内侧则有鳞片。

斑袋貂一般很害羞,所以在北澳大利亚很少见到。它夜行,晚上猎捕食物,白天在树上自建的平台上睡觉。有时它们也会在树洞,树根下后岩石滩中休息。

它独来独往。碰到其他同类时,尤其是两个雄性,经常会起冲突。

斑袋貂全年也会交配,有多个伴侣,且会在树上示爱。妊娠期约13日,幼袋貂会待在母亲袋里6-7个月。雌袋貂的育幼袋内有4个乳头,每胎最多可产3只幼袋貂。.每只幼袋貂出生时轻于1克。它们的寿命可达11岁,约于1岁就达至性成熟。

斑袋貂分布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约克角地区特有的负鼠类物种,属夜行性动物,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

主要以浆果树叶为食,偶尔也捕食昆虫。

相关

  • 指涉参考或指涉(英语:Reference)是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此种关系由“指定”或“连接”之概念维系。在此关系中,前一个对象被称作“提及”(refer to)了后者;而后一个被提及的对象被称作前
  • 铁硫世界学说铁硫世界学说(英语:Iron–sulfur world theory),是由在慕尼黑的有化学学位的专利律师根特·维奇特萧瑟(德语:Günter Wächtershäuser)从1988年到1992年期间发表一系列文章提出的
  • J02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2(抗真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
  • 埃万杰利斯塔·托里切利埃万杰利斯塔·托里切利(意大利语:Evangelista Torricelli,又译托里拆利,1608年10月15日-1647年10月25日),意大利物理学兼数学家,以发明气压计而闻名。气压单位托(torr)以他的名字命名
  • 圣德太子异母兄兼继父: 田目皇子异父妹兼侄女: 佐富女王圣德太子(572年1月31日-621年3月20日,即敏达天皇元年正月初一-推古天皇二十九年二月廿二(也有二十九年二月初五之说,见《日本书纪》
  • 康坎平原康坎(亦译作“贡根”,Konkan;卡拉瓦里,Karavali)或称康坎海岸(Konkan Coast),为阿拉伯海沿海平原,涵盖整个印度西海岸地区,从赖加尔至门格洛尔,以及孟买地区和塔那整个区域。居于康坎地
  • 王丽萍王丽萍可以指:
  • 赌王赌王是用以称呼在赌博业上有特殊优异表现人物的称号,有以下人物:
  • 国际工人协会国际工人协会(西班牙语:Asociación Internacional de los Trabajadores,缩写为AIT;英语:International Workers' Association,缩写为IWA;德语:Internationale ArbeiterInnen Assozi
  • 佐拉·尼尔·赫斯顿卓拉·尼尔·赫斯特(Zora Neale Hurston,1891年1月7日-1960年1月28日),女,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民俗学家,作家。她著有四本小说,超过五十篇短故事、剧本及短文,当中以1937年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