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毒品说不

✍ dations ◷ 2025-08-21 21:12:14 #向毒品说不
“选择说不”(Just Say No),又译为“向毒品说不”,直译为“说不就好”,是美国毒品战争期间的宣传活动,流行于1980至1990年代,旨在劝阻孩童远离违法的娱乐性药物。这也是前美国第一夫人南希·里根在她丈夫任期内发明、支持的口号。“选择说不”活动源于1970年代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赞助的物质滥用预防计划,该计划由休斯敦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理查德·埃文斯(Richard I. Evans)主持。埃文斯提倡社会预防理论,其中一项方法便是教导学生技巧,以抗拒同侪压力与其它社会影响。日后,当南希·里根开始参与反毒运动,她的言行便成为埃文斯博士所提出理论的最佳代言人。南希·里根在1980年的竞选旅行中,首次造访纽约日顶村(英语:Daytop),这是一所戒毒疗养院。此次造访让她意识到教育年轻人毒品与药物滥用的重要性,当她的丈夫罗纳德·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她再度回到日顶村,谈论她希望如何协助教育年轻人。她在1981年指出,她扮演的角色是增进大众对药物滥用的认识:1982年,南希·里根造访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朗费罗小学(Longfellow Elementary School),首次使用“选择说不”(Just Say No)这个英文词组。 当这位第一夫人被小学女生提问“如果有人给你毒品,你会怎么做”时,她说:“只要说不就好。”(Just Say No)从此,“选择说不”的校园社团、校方推动的反毒计划开始盛行,年轻人纷纷订下“远离毒品”的自主规约。事后,当南希·里根被问及她对反毒运动的影响力时,她说:“只要你能借此拯救任何一个孩子,那就值得了。”她四处旅行,奔走于美国国内各地与其他国家,里程总计250,000英里(400,000千米)。此外,南希·里根也参观了勒戒中心与预防滥用计划。当她的行动开始受到媒体关注,她就运用自身影响力上遍电视脱口秀节目、录制公益广告,并撰写投书。到了1985年秋季时,她已参加23场脱口秀,还在1983年10月共同主持《早安美国》节目,并协助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拍摄两小时的药物滥用纪录片。:62之后,“选择说不”这个运动与口号开始进入美国流行文化,电视剧《小淘气(英语:Diff'rent Strokes)》与《庞姬·布鲁斯特(英语:Punky Brewster)》都曾拍摄以该运动为主题的影集。南希·里根本人也在1983年时出现在《锦绣豪门》与《小淘气》影集中,争取观众对反毒运动的支持。1985年起,南希·里根开始将行动扩展至国际范畴。她邀请30个不同国家的第一夫人造访白宫,举办“第一夫人药物滥用研讨会”(First Ladies Conference on Drug Abuse)。她也因此成为第一位受邀在联合国发表演说的第一夫人。为了扩张反毒运动规模,南希·里根也和美国女童军、同济会、全国家长反毒联盟(National Federation of Parents for a Drug-Free Youth)合作推广反毒运动。:62同济会因此使用这位第一夫人的形象与口号搭建超过2,000个广告看板。:62在美国国内外有超过5,000个“选择说不”学校社团与青年组织成立,还有更多社团与组织在美国各地持续教育儿童、青少年药物对人的影响。南希·里根的努力成功增进大众对毒品与药物滥用的认识;但“选择说不”运动与其是否成功减少毒品使用,两者的关联仍不明确。虽然在里根总统任期内,违法的娱乐性药物用量与滥用情形有所改善;:63但这和“选择说不”运动的关联,很可能只是虚假关系:根据一份2009年的研究指出,在20个对照实验中,“选择说不”运动里最为知名的教育计划“药物滥用拒绝教育”(Drug Abuse Resistance Education)对“药物使用”这个变数毫无影响。这场运动也招致某些批评。有些评论家指出,南希·里根促进大众药物意识的方法,是将药物“标签化”、“简单化”,“选择说不”沦为口号,而非实际的行动策略。事实上,也有两项研究指出,曾参与“药物滥用拒绝教育”的人,实际上更倾向于使用酒精与香烟。因此,南希·里根虽致力于推广反毒运动,看似唤起大众对药物滥用的认识,其成效却饱受质疑。

相关

  • 病原体病原体(希腊语:πάθος pathos “痛苦”、“热情” 与 -γενής -genēs “生产者”),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
  • 濒死经验濒死经验或临死经验是一种在接近死亡时一些人所经历的现象。这些现象包括灵魂出体、看见天堂或地狱、看见亲人、看见宗教人物或上帝、回顾一生的生活、极度的恐惧、完全的平
  •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英语:Medicinal chemistry),简称药化,是建立在化学和生物学基础上,对药物结构和活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发现、修饰和优化先导化合物,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药物
  • 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希拉里·怀特哈尔·普特南(英语:Hilary Whitehall Putnam,1926年7月31日-2016年3月13日),美国哲学家、数学家与计算机科学家,20世纪60年代分析哲学的重要人物,特别在心灵哲学、语言
  • 施莱尔马赫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又译为士来马赫,德语: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1768年11月21日-1834年2月12日),德国19世纪神学家及哲学家,被称为现代神学、现代诠释之父,主张
  • 阿拉伯语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al-ʻarabiyyah 或者 عربي/عربى‎ ʻarabī ),中文也称阿拉伯文,是除了英语和法语之外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 收敛剂收敛剂指用来收缩体组织的化学物质,通常用于局部医疗。拉丁语系中的收敛剂一词源自拉丁语“adstringere”,意思是“快速绑紧”,常见的收敛剂包括明矾、炉甘石液、金缕梅等。因
  • 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拉丁语:Sciatica),也被称为坐骨神经炎或腰椎神经根病变,它的症状是背部与腿部的疼痛。疼痛的范围上自背部,下至腿部的背侧、外侧、或正面。一般而言,症状只出现在身体的
  • 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英语: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缩写为NASA,/ˈnæsə/)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与开展航
  • 中央纵裂中央纵裂(Medial longitudinal fissure,有时又称脑裂,或称脑纵裂),是大脑中线的明显沟槽,将大脑分为左右半球。中央纵裂中有大脑镰分隔,大脑镰是一层由硬膜形成的构造。纵裂中有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