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阶

✍ dations ◷ 2025-04-05 00:51:16 #自2020年6月需要佛学专家关注的页面,佛教制度,僧官

僧阶,亦称为法阶,是普遍存在于佛教僧团中的位阶制度;在东南亚地区,僧团依据修为、声望、德行层层推举出僧侣,以享受僧阶称号;而在东亚地区,僧阶制度往往和僧官制度联系在一起,有的地区也可以通过考试来检定僧阶的高低。

所谓“僧阶”,就是僧人的阶级、位阶,通常依照的是德行、修为、声望、戒腊(受戒的年数)的高低,由僧团评定推举。

在南传佛教地区,僧阶是教职的一种,不涉及政治制度。在北传佛教地区,僧阶制度往往和僧官制度联系在一起,僧官制度是由政权设立出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官职,由僧人担任。在大部分中央集权国家,僧官要由政府任命,僧阶最高者同时也是僧官最高者,主管、监检全国僧尼的犯戒、失职,和自上而下管理各级僧官。也有些国家,出于对僧团的敬重,而将僧阶最高者视为平等于世俗王室的存在,如对待泰国僧王,出任则称为“登基”。

还有些地区的僧阶是由考试获取的。如朝鲜历史上的僧科考试和法阶;藏地的僧阶也是由声望、修为以及对佛法的精通程度来确立的,可通过佛法考试、辩经来获得头衔,僧团以此认可其精通佛法;南传佛教也有通过考试来获取修为认可的制度,如完整背诵出全部巴利三藏而获得三藏持者头衔的明昆(英语:Mingun Sayadaw)长老。

在信奉南传佛教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僧阶,僧阶之最上者为僧王(僧伽拉者),他们是德高望重的僧伽之统领,地位崇高,甚至可和国王平起平坐。设立僧阶的本意不是享有阶级特权,而是就佛法修为上的长幼有序作出检别,但对于民间来说,高级僧阶深孚众望,拥有更多的敬重,甚至是政治地位,也是普遍的现象。有些地方即使由于政治原因,现代不再设僧王,但历史上也依然有僧王之位;如老挝在进入共产党统治时期,就废除了僧王和僧阶;如缅甸的僧王在1938年被英国殖民当局废除。

以泰国为例,僧阶依次为:

在中国云南的傣族、布朗族地区,根据四大派别(润派、多列派、摆庄派、左抵派),僧阶的等级分类繁多且严格,各不相同。比如: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地设置了僧官和僧阶,管理佛教事业,统领全国僧尼,监检其犯戒、失职之过。此后各朝各代沿袭,汉传佛教各国也相应沿设。汉传佛教的僧阶,设立之初就和政治有千丝万缕的瓜葛,僧官和僧阶通常是不分家的。

北魏设僧统,又名沙门统、都统等,是全国僧团最高领袖。唐朝设僧录为最高领袖。明清时期,僧官主管机构在中央称为僧录司,府级称为僧纲司,州级称为僧正司,县级称为僧会司。

日本推古天皇时始设僧官,由僧正、僧都、律师三大部分构成。后通过僧官、僧阶、僧位(日语:僧位)三个体系来确定僧侣的阶位。

僧官的僧阶僧位:

凡夫僧的僧阶僧位:

僧官制度在明治天皇时期被废止,但在某些宗派里还保留着僧阶,用以分别僧人级别的高低。例如:

朝鲜历史上还设僧科(朝鲜语:승과)制度,如同科举考试一般,根据检定的优劣确定僧侣的法阶(韩语:법계)。

李氏朝鲜时期,佛教各宗派被归并为教宗、禅宗两派,僧科也分为教宗、禅宗两种。中央层面的最高领袖是国师、王师,下级则是:

1961年6月,韩国朴正熙政府颁布《僧尼法》(韩语:승니법),设净德、中德、大德、宗师、大宗师五个僧阶,僧尼需要通过考试获取相应称号。

越南历史上首次设置僧统是在10世纪时,由匡越(越南语:Khuông Việt/匡越)担任。

佛教甫一传入藏地,就与政权合谋,两者互佐互生,僧俗难分,树立起佛教世界里独有的政教合一制度(英语:Tibetan dual system of government),僧阶、僧官级别分明。藏地正式并入中国后,又逐渐产生了转世灵童制度,明清朝廷为此设置了金瓶掣签制,以解决选定转世灵童的舞弊行为。曾作为藏地一部分的不丹和锡金,政教合一制已被世俗政府所取代,但僧阶制度保留了下来。

藏传佛教里的僧阶,一般由僧侣的学位学识,以及其在寺院中所任教职、所负责任等几方面因素综合评价而确定,不同的教派又有不同的僧阶。例如:

相关

  • 生态生态学(德语:Ökologie),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德语Ökologie(最初:Oeco
  • 生物分布区世界生物地理分区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生物类型的总体,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动植物的种或其他分类类群,最初是从一个地
  • 窦(英文:Sinus)指的是器官或组织的囊或腔室。窦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由于组织受损而偶然生成的。例如鼻窦就是窦的一种。鼻窦位于人的头颅,在头骨之间、鼻腔周围的颅骨与脸
  • 演化的证据此条目为生物演化的证据。查尔斯·达尔文在生物学家中第一个科学地论证了生物的演化,并汇集了系统分类学、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古生物学等领域的证据,说明如
  • 郑樵郑樵(1104年5月7日-1162年4月3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世称夹漈先生。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三月三十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启蒙于良好的家庭教
  • 觉音上座部佛教觉音(梵语:Buddhaghōsa;巴利语:Buddhaghosa),又译为佛音、觉鸣,传说为西元五世纪时印度佛教僧侣,是南传佛教史上的关键人物,对其评价趋于两极化,赞赏者称其是南传佛教学说
  • 磁极磁极可以指:
  • 欧盟宪法《欧盟宪法》,又称《欧盟宪法条约》、《罗马条约》,由欧盟宪法委员会起草,意在欧盟全体成员国统一采用的宪法。欧盟成员国于2004年签署了建立《欧盟宪法》的协定,但在2005-2006
  • 入侵波兰东部利沃夫 (9月17日至22日) – 威尔诺 (9月18日至19日) – 格罗德诺 (9月21日至24日) – 沙茨克 (9月28日) – Wytyczno (10月1日)波罗的海沿岸9月4日–10日北方战区
  • 国际UFO大会国际UFO大会(英语:International UFO Congress)是一个以幽浮学为主题的国际性年度会议,成立于1991年,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该会议的主要活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