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哲学

✍ dations ◷ 2025-01-07 05:15:58 #20世纪哲学

20世纪哲学见证了一些新哲学学派的发展——包括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这一时代的哲学常被称为当代哲学,是大致从勒内·笛卡尔发展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哲学的接替者。

与其他学术学科一样,哲学在二十世纪日益专业化,过去认为自己属于分析哲学学派或是欧陆哲学学派的哲学家之间同样发生了分裂。然而,对于术语和分裂背后的原因都有争议,也有哲学家认为自己可以弥合这一分歧,比如过程哲学(英语:process philosoph)的倡导者和新实用主义者(英语:neopragmatism)。此外,二十世纪的哲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非专业人士更难理解这一时期的哲学。

埃德蒙德·胡塞尔的《逻辑研究(英语:Logical Investigations (Husserl))》(1900–1901年)和伯特兰·罗素的《数学原则(英语:The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1903年)的出版被认为标志着20世纪哲学的开端。

分析哲学是20世纪在英语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哲学风格的总称。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斯堪的纳维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绝大多数大学的哲学系都将自己定位为分析哲学系。

英美传统的认识论因爱德蒙德·葛梯尔1963年发表的论文《得到确证的真信念是知识吗?》而发生了根本性的震动。这篇论文对可追溯到柏拉图的传统知识表述提供了反例。葛梯尔问题得到了大量哲学家的回应,这些回应者一般可以分为内在主义(英语:internalism)和外在主义(英语:externalism)两派,后者包括阿尔文·戈德曼(英语:Alvin Goldman)、弗莱德·德雷兹克(英语:Fred Dretske)、戴维·马莱特·阿姆斯特朗(英语:David Malet Armstrong)和阿尔文·普兰丁格。

逻辑实证主义(或称逻辑经验主义、新实证主义、科学经验主义)是一种将经验主义——经验证据对知识不可或缺的思想——与一种包括对数学和逻辑语言学的构造和知识论的演绎的理性主义相结合的哲学。维也纳学派是这一哲学的拥护者。

新实用主义(或称语言实用主义),是一个自20世纪兴起的哲学学派,其重新引入了实用主义的许多概念。2004年的《布莱克维尔西方哲学词典》将新实用主义定义为“由美国哲学家理查德·罗蒂发展的实用主义的后现代版本,同时结合了约翰·杜威、马丁·海德格尔、威尔弗里德·塞拉斯、威拉德·范奥曼·蒯因和雅克·德里达等人的思想。其摒弃了普遍真理、认识论基础主义、表象主义和认识论客观性。其为一种唯名论的方法,否认自然种类和语言实体具有实质性的本体论意义”。

日常语言哲学是一种把传统的哲学问题看作是哲学家通过歪曲或忘记词语在日常使用中的实际含义而产生的误解的哲学学派。该学派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放弃哲学“理论”,转而关注日常语言使用中这些词语的含义及其使用细节。这一哲学有时被称为“牛津哲学”因为其与20世纪中期一批处于牛津的教授有关:如约翰·朗肖·奥斯丁、吉尔伯特·赖尔、贺伯特·赖尼尔·阿道弗斯·哈特和彼得·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森。后来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牛津外最有名的普通语言哲学的倡导者。该学派的第二代倡导者包括史丹利·卡维尔(英语:Stanley Cavell)和约翰·罗杰斯·希尔勒。

今日,欧陆哲学是指欧洲大陆19世纪和20世纪的一系列哲学学派。这个词的起源于20世纪下半叶的英语哲学家,他们用欧陆哲学一词指称分析哲学之外的一系列思想家和理论。欧陆哲学至少包含以下学派:德国唯心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包括其前身,如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和弗里德里希·尼采的理论)、解释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法国的女性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及其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分支以及精神分析理论(英语:psychoanalytic theory)。

存在主义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哲学和文化运动,其认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必须是个人和个人的经验。对存在主义者来说,宗教和伦理的要求可能无法满足个人身份认同的愿望,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存在主义都倾向于抵制主流宗教。索伦·克尔凯郭尔有时被称为存在主义之父,他作为一个基督教哲学家,从有神论的角度介绍了存在主义的关注点,即关注个人对上帝的理解以及由此对人类状况的影响。他认为个人的生活只有在与上帝的爱相关的情况下才会获得意义。存在主义者思想的共同点在于经验的首要地位、畏、荒谬和本真。

西方马克思主义,就20世纪的哲学而言,一般是指西欧和中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点与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英语:philosophy in the Soviet Union)不同。尽管卢卡奇·格奥尔格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与卡尔·科尔施于192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常被视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但这一词汇的出现要等到更晚的莫里斯·梅洛-庞蒂的著作。

现象学是对经验现象的研究,由埃德蒙德·胡塞尔于20世纪初正式创立,是一种广泛的哲学运动(英语:philosophical movement)。在胡塞尔最初的定义中,现象学主要涉及对意识结构和意识行为中出现的现象的系统思考和研究。这种现象学的本体论区别于笛卡尔的分析方法,后者把世界看作是物体、物体的集合,以及相互作用和反应的物体。

后结构主义是一个由美国学者所划定的标签,用来表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一系列法国知识分子的异质性作品。这个标签主要指20世纪中期法国(英语:20th-century French philosophy)和欧陆著名哲学家和理论家的思想。

结构主义是一种理论范式,它强调文化元素必须从它们与一个更大的总体系统或“结构”的关系来理解。哲学家西蒙·布莱克本(英语:Simon Blackburn)认为,结构主义是“相信人类生活的各种现象除了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外没有别的方法理解。这些关系因此构成了一种结构,所以在表面现象的局部变化背后,存在着抽象文化的恒定规律”。

相关

  • 3d10 4s22, 8, 18, 2蒸气压第一:906.4 kJ·mol−1 第二:1733.3 kJ·mol−1 第三:3833 kJ·mol−1 (主条目:锌的同位素锌(英语:zinc)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Zn,原子序数是30,相对原子
  • 恰加斯病恰加斯病(英语:Chagas disease),又称为南美锥虫病(American trypanosomiasis),是一种热带疾病(英语:Tropical disease)寄生虫病;致病原是克氏锥虫(英语:Trypanosoma cruzi),通常借由俗称为
  • Species+《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英语: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缩写:CITES)是一个在1963年时由“国际自然与天然
  • 苏纪兰苏纪兰(1935年12月31日-),湖南攸县人,中国物理海洋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开放实验室主任。曾任国际海洋科学研究委员会执委
  • 芋头角芋角是用芋泥作皮,将猪瘦肉、虾肉、冬菇等炒熟后作馅,包制成角形,下锅油炸而成。炸成后呈金黄色,表层小眼密布,形状仿如蜂巢。芋角外皮酥脆,内层软滑,馅有少许肉汁,吃起来外酥脆松软
  • 蒲烧蒲烧是一种指切开鱼并剔骨之后,淋上以酱油为主的甜辣佐料,串上竹签去烧烤的日本料理方式。如果不淋上佐料烧烤的东西在日本称为白烧(しらやき、Shirayaki)。一般比较常见的食材
  • 督抚同城督抚同城指的是清朝历史上总督与巡抚同城而治的现象。在清朝,总督是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巡抚负责税收、水利、内政,有时也可调动军队,总督与其所驻扎的省的巡
  • 宝马 4系列宝马 4系列(德语:BMW 4er)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所生产的一个中级车系,自2013年10月5日起以轿跑车型(F32)上市,其目的是将既有的3系轿跑车替换为全新的4系,以进一步区分更具运动性的
  • 爱德华·罗宾逊 (圣经学者)爱德华·罗宾逊(1794年4月10日-1863年1月27日)是一位美国圣经研究学者。他在美国和当时的世界圣经研究和圣经历史学术中心德国学习,翻译了古代文字和德文书籍。他的《古希腊文-
  • 奇塔普尔奇塔普尔(Chitapur),是印度卡纳塔克邦Gulbarg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6974(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6974人,其中男性13597人,女性13377人;0—6岁人口4354人,其中男2272人,女2082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