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萱

✍ dations ◷ 2025-07-22 05:59:14 #孙光萱

孙光萱(1934年—),浙江余姚人,中国学者,原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该校于1972年与华东师范大学合并为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复校,1998年9月再度并入华东师范大学)。曾著有散文集《诗与人生》,与古远清合著有《诗歌修辞学》,其后孙光萱因质疑作家余秋雨在文革时期的政治问题而受到媒体的采访和报道。

1957年肄业于北京外交学院外交系,历任华东师大附中团委书记、语文教研组组长,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学报常务副主编、编审,亦曾担任原上海教育学院图书馆和中学教育资料馆(后改名为上海教育学院图书资料中心)副馆长、馆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成为上海“罗思鼎”写作组成员。1972年与余秋雨同时被选入“复旦大学、上海师大复课教材编写组(《鲁迅传》编写小组)”,是的十一位初始成员之一。

1974年,该小组从复旦大学搬迁到上海巨鹿路,人数减少了超过一半,包括余秋雨在内的很多人离开了小组,而孙光萱是仅存的几个成员之一。由于不再负责教材编写工作,工作组正式开始使用“石一歌”的笔名,进行人员补充后,该组从事了一系列思想左倾的文学人物传记编写工作。1974年至1976年四人帮倒台前,“石一歌”进行的136次会议中孙光萱参加了134次,有两次病假。1976年到1978年“两个凡是”期间,“石一歌”又进行了93次会议,孙光萱参加了76次,另17次均“另有会议”。1977年12月,上海写作组文艺组党小组进行改选,被选为党小组副组长,曾在“两个凡是”期间出任清查工作。

2004年因出面指称余秋雨说谎,并表示可以提供“两个凡是”期间清查后私藏的资料。余秋雨在自传《借我一生》中称之为“金牙齿”,并多次表示不会在自己笔下使用此人的真实姓名,以示对其行事的不满。

相关

  • 集结号《集结号》(英文:Assembly)是以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中国电影,导演为冯小刚,张涵予主演。2007年12月18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首映。本片系根据中国大陆作家杨金远的小说
  • 夏都夏都,即夏日的行都,是一个在在夏季炎热天气下长时间内被用作行都的城市。这制度在现代已不太普及,因冷气的普及也减少了迁移到行都的必要性。在13世纪时,元上都开平为元朝的夏都
  • 心理状态测验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安东尼奥·马查多安东尼奥·马查多(西班牙语:Antonio Machado,1875年7月26日-1939年2月22日) 是西班牙诗人以及西班牙98世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安东尼奥·马查多1875年6月26日生于塞维利亚。他在五
  • 单原子碳链70年前,列夫·朗道从理论上预言不存在稳定的二维晶体。然而,最近科学家已制备出石墨烯,不仅向朗道理论提出了挑战,而且已观测到包括无质量载流子效应在内的一系列相对论量子现象
  • 欧波利斯欧波利斯(英语:Eupolis,前446年-前411年),活跃于公元前429年至前412年。古希腊最著名的旧喜剧诗人之一,他与阿里斯多芬和克拉提努斯齐名。他的首部剧目于公元前429年上演,并在雅典酒
  • 加巴罗山坐标:42°40′4″N 1°23′48″E / 42.66778°N 1.39667°E / 42.66778; 1.39667加巴罗山(西班牙语:Punta de Gabarró),是欧洲的山峰,位于法国西南部阿列日省和西班牙东北部加泰
  • 俾斯麦海海战俾斯麦海海战(英语:Battle of Bismarck Sea)是1943年3月2日至3日盟军在俾斯麦海对大日本帝国海军的运输船队进行的轰炸行动。最终歼灭日军船队。1943年2月1日至7日,日军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残余部队撤走后,预计盟军将会进攻莱城,因此制定了把第51师团运往莱城的第81号作战计划。盟军也获悉日军的行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空军部队于3月1日完成攻击准备。日军计划船队于2月28日从拉包尔出航,3月3日抵达莱城。虽然考虑了盟军的空中袭击,但是模拟中因天气不佳而被全部排除。在木村昌福少将指挥下,
  • MyIEMyIE(网际畅游)是一位网名为changyou(畅游)的程序员在1999年左右编写和发布的基于Trident引擎(IE核心)的多页面浏览器。MyIE采用标签式界面,占用资源低于IE6,且具有鼠标手势、视觉化书签等实用功能,因此在发布后广为流传。该软件为免费软件,作者畅游此后还将其开放源代码,源程序采用Visual C++编写。中国浏览器MyIE2(后改名Maxthon,2.x起为重新开发)与GreenBrowser等多页面浏览器早期都是基于MyIE的源代码改进而成的复刻软件。MyIE拥有灵活的代理服务器
  • 回到非洲去运动回到非洲去运动(Back-to-Africa movement)是18、19世纪的一个美国政治运动,当时很多欧洲裔美国人相信非裔美国人自己愿意重返非洲大陆。运动以失败告终,进而催生了美国废奴运动。马科斯·加维、拉斯塔法里运动成员是其著名支持者。18世纪后期,成千上万的黑人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加入了英国军队。1787年,英国王室在“自由省”塞拉利昂建立了一个据点,让这些黑人居住。一些非裔美国人发起了返回非洲的倡议,1811年,保罗·库菲将一些“自由非洲学会”(Free African Society)的黑人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