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卡因胺

✍ dations ◷ 2024-07-05 14:56:39 #普鲁卡因胺
普鲁卡因胺(INN:Procainamide,发音: /proʊˈkeɪnəmaɪd/)是一种Ia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治疗心律不整。普鲁卡因胺在1951年由百时美施贵宝研制成功。 它在1950年6月2日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以Pronestyl的商品名上市。普鲁卡因胺是一种钠通道阻滞剂,能够阻断钠通道,抑制钠离子(Na+)内流(还可能抑制钾离子内流),从而延长心脏动作电位。这使得传导变慢,最终动作电位的上升速率减小,导致QRS复合波变宽,心律不齐得到缓解。普鲁卡因胺能用于治疗所有的心律不齐,包括了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例如心房颤动(但这种情况下不是最佳选择)。 它还被用于治疗预激综合征,并能够延长旁道的不应期。普鲁卡因胺能够口服、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当静脉注射时最开始应采用负荷剂量,但必须注意不要引起低血压。负荷剂量为100mg,在五分钟内注射完;最大剂量则是17mg/kg。当心律不齐被抑制、低血压症状出现、QRS复合波变宽50%或以上,以及最大剂量达到的时候则停止用药。普鲁卡因胺的主要代谢产物是N-乙酰基普鲁卡因胺(NAPA),该物质抗心律不齐能力与原药几乎相同。 NAPA的生物半衰期大约是普鲁卡因胺的两倍,因此它在缓慢注射药物的时候有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胞内浓度,引起低血压。副作用包括皮疹、肌痛、超敏反应(发热与粒细胞缺乏症)、药源性红斑狼疮(尤其对于慢乙酰化者), 及药物本身引起的心律不齐。其中药源性红斑狼疮相对于其他药物来说较为常见,原因是普鲁卡因胺的治疗使人体产生自身细胞结构的抗体。

相关

  • 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简称ICD-11),或称
  • 维和行动这是一个有关于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的历次维持和平行动(简称维和行动)的详细情况列表。该列表详细叙述了历次维持和平行动的时间、行动名称、维持和平行动所在的国家或地区
  •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英语: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是根据核电站事故对安全的影响作为分类,使传媒和公众更易了解。INES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
  • 阿拉伯地区阿拉伯世界主要城市阿拉伯世界(阿拉伯语:العالم العربي‎)是指分布于西亚和北非,主要以阿拉伯语作为主要语言的国家。从西边的毛里塔尼亚延伸至东边的阿曼,横跨非洲
  • 线形文字A线形文字A是一种古代克里特岛上使用的未解读文字。它的破解是考古学上的“圣杯”。它的一种关联文字,线形文字B于1950年被迈克尔·文特里斯破译,证明其为希腊语的一种古代书写
  • 圣玛丽亚港圣玛丽亚港(西班牙语:El Puerto de Santa María)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加的斯省的一座城市,位于瓜达莱特河畔。根据荷马的奥德赛史诗,在特洛伊战争后,一位名叫米奈斯休斯(英语:M
  • 一元论一元论(monism)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乃本体论的分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中性一元论认为,物质或精神皆
  • 异亮氨酸异亮氨酸(Isoleucine、简写:三字母: Ile;一字母: I)是二十种基本氨基酸的其中一种,几乎在所有蛋白质的结构里都存在着。其化学组成和亮氨酸完全一样,但原子连接/排列顺序不同,因此
  • 鸭嘴兽鸭嘴兽(学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英语:Platypus,偶称Duck-billed platypus)是原兽亚纲单孔目鸭嘴兽科鸭嘴兽属(Ornithorhynchus)的唯一一种动物。鸭嘴兽是少有的卵生哺乳动物,
  • 药物设计药物设计(英语:Drug design),又称理性药物设计(rational drug design),根据对于靶点(Biological target)的现有知识,去寻找与发明出新型药物的过程。药物设计根据有机小分子物质(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