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不可求

✍ dations ◷ 2025-11-01 20:15:11 #公子不可求

公子不可求,又称作“公子不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个典故,源自于《庄子·天下篇》。这个典故被广泛引用,并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意象,代表了一种崇高的人格追求和道德理念。

公子不可求的典故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天下篇》。文中讲述了一个富有的公子,他拥有无尽的财富和权势,但是他不满足于现状,渴望得到更多的财富和荣誉。于是,他四处奔波,寻找着更大的权势和财富。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他拥有多么豪华的宅邸和珍宝,他都觉得不够,总有一种空虚感困扰着他。最终,他愤怒地对人们说:“我想要的东西,你们为什么不来给我呢?我究竟还要怎样做才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呢?”而人们则回答说:“你的身份地位这么尊贵,为什么还要四处奔波,寻找那些不可得之物呢?”

公子不可求的典故反映了古代哲学家对人性、欲望和满足的深刻思考。公子拥有财富和地位,然而,他的心灵却无法得到满足,因为他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他的追求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他所追求的东西是无法用财富和地位来衡量的。在这个故事中,公子代表了追求功名利禄、财富和权力的人,而他的遭遇则警示着人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应该反思内心的真正需求和追求。

公子不可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追求和道德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修养内心,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超脱。公子的遭遇告诉人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不是来自外部的物质享受,而是来自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公子不可求的典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被广泛引用,并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经典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公子不可求的故事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要懂得知足常乐,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个典故也被用来表达对功名利禄的批判和对精神追求的肯定,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公子不可求的典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反映了古代哲学家对人性、欲望和满足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追求和道德观念。这个典故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被广泛引用,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和重要符号。

相关

  • 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分为34个一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除了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以外,每一个行政省都有一个省会。省会,或称省治、制所、省汇,清
  • 氰(Cyanogen)旧译作
  • 水星水星(拉丁语:Mercurius;英语:Mercury),中国古称辰星;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天文学家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辰星呈灰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以黑色配水星,因此正式把它命
  • 吴弘济吴弘济(1559年-?),字春阳,一字汝辑,号梅州。明朝政治人物。浙江秀水县(今属嘉兴市)人。己卯乡试四十七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三十九名,登三甲第九十五名进士。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 失去的爱情《失去的爱情》是一部由汤晓丹执导,金焰和秦怡主演,1949年公映的的华语电影。该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公映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金焰和秦怡唯一的一部合作影片。:188-191
  • 背蛇生背蛇生(学名:)又名毒蛇药、避蛇生、牛血莲、躲蛇生,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的多年生宿根性草质藤本植物。分布在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北、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50
  • 盖尔曼矩阵 盖尔曼矩阵,以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命名,为SU(3)群无穷小生成元的一种表象。此群的李代数维度为8,因此有8组线性无关的生成元,可写为 g
  • 伊娃·道斯伊娃·道斯(英语:Eva Dawes,1912年9月17日-2009年5月30日),加拿大女子田径运动员,主攻跳高。她曾代表加拿大参加193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获得女子跳高铜牌。
  • 雅罗斯拉夫·博罗维奇卡雅罗斯拉夫·博罗维奇卡(捷克语:Jaroslav Borovička,1931年1月26日-1992年12月29日),捷克男子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他曾代表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队参加1958年和196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其中1962年世界杯获得亚军。
  • 汪士侃汪士侃(1774年-1854年),字晋之,号写阮,江苏金匮人(现无锡),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己巳年)恩科进士。曾到四川双流县出任县令,嘉庆十六年,重修当地的蒋公旧治坊;嘉靖十九年(1814年),重修柳南桥。同年著有《双流县志》,后担任工部员外郎。现存《双流县志》有手抄本及影印本两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