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耶斯基氏病

✍ dations ◷ 2025-02-23 14:20:34 #奥耶斯基氏病
伪狂犬病(英语:Pseudorabies)是发生于猪的病毒病,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也称奥耶斯基氏病(Aujeszky's disease),发生于牛而称“疯痒病”(mad itch)。在完成猪瘟净化的地区,伪狂犬病被认为是对经济影响最大的猪病毒病。包括牛、绵羊、山羊、猫、狗和浣熊等其它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都是易感动物。这一疾病在这些宿主上通常是致命的。猪的伪狂犬病已经有基因工程苗可以用于防制。伪狂犬病病毒被作为模型广泛用于溶胞素疱疹病毒感染的基本过程和阐明疱疹病毒科亲神经性(英语:neurotropism)分子机制的研究。虽然伪狂犬病("pseudorabies")的原意为“伪狂犬病”或“类似狂犬病”,伪狂犬病与狂犬病毒并没有关系,而是属于疱疹病毒。1813年,在美国出现疑似伪狂犬病的最早报道。这些报道描述了牛发生极度瘙痒的病例,并称为“疯痒病”(mad itch)。1902年,匈牙利兽医奥耶斯基(英语:Aladár Aujeszky)从狗、牛和猫上分离到伪狂犬病病毒并表明这一病毒可以在猪和兔子上表现出相同的疾病。伪狂犬病(pseudorabies)的名称是由于其在兔子上表现出与狂犬病相似的症状。伪狂犬病病毒潜伏在受感染猪的唾液和鼻腔分泌物中并通过口鼻传播。病毒的雾化和通过污染物传播的情况也有发生。伪狂犬病病毒可以在潮湿空气中存活4小时并传播2公里。另外,伪狂犬病病毒可以在井水中存活长达7小时,在绿草、土壤和排泄物中存活2天,在污染的饲料里存活3天,在垫草中存活4天。伪狂犬病病毒可以通过ELISA检测来诊断。目前已经有猪用的疫苗(ATCvet代码:QI09AA01灭活苗,QI09AD01活苗,以及其它制剂)。在美国和英国都有净化程序。2004年,美国宣布在商品猪群中净化伪狂犬病,但野生猪群中仍然存在伪狂犬病。感染伪狂犬病的猪通常不会表现出症状,但伪狂犬病病毒会导致流产、仔猪的高死亡率以及仔猪和成年猪的咳嗽、喷嚏、高烧、便秘、精神不振、抽搐、转圈和流涎过度。低于1月龄的仔猪死亡率接近100%,而1月龄至6月龄的猪死亡率低于10%。怀孕母猪可能会吸收胎儿、分娩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小仔猪。牛的症状表现为极度瘙痒并带来神经症状和死亡。狗的症状包括极度瘙痒、下颚和喉部无力、咆哮并出现死亡。感染伪狂犬病的猫会快速死亡且不会出现症状这些受到感染的动物通常只能存活2-3天。在美国,通常由野猪(Sus scrofa)接触并传播病毒。仔猪的死亡率最高。怀孕母猪感染疾病后经常会流产。另外健康的成年公猪通常是潜在的携带者,它们会携带并传播病毒且不会表现出症状或突然不能使用。猪(包括家猪和野猪)通常是这一病毒的贮存宿主。虽然病毒也会感染其它物种,但通常死亡率高。伪狂犬病在包括美洲黑熊、佛罗里达山豹、浣熊、郊狼以及白尾鹿在内的其它哺乳动物发生的情况也有报道。在多数病例中均为或疑似与猪或猪产品接触有关。欧洲在驯养的毛皮类动物(貂或狐狸)暴发疾病与饲养病猪制成的产品有关。一些其它的物种可以通过试验感染。人类并非潜在的宿主。伪狂犬病为高传染性。在大多数病例中,疾病通过鼻与鼻接触传播。由于伪狂犬病大量存在于鼻腔和口腔区域,鼻与鼻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类型。虽然对伪狂犬病病毒的急性感染并没有专门的治疗方法,使用疫苗可以缓和特定年龄猪的临床症状。通常建议对猪场的所有猪注射基因重组苗。对母猪和1-7日龄的仔猪进行滴鼻免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肌内注射有助于减缓病毒危害并改善存活率。基因重组苗会在注射位点和区域的淋巴结复制。疫苗毒会低剂量潜伏,使得黏液传播到其它猪的可能性达到最小。在基因缺失苗中,会有TK基因(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缺失。因此病毒不能在神经细胞中感染和复制。建议种猪群每季度免疫1次,而仔猪在母源抗体水平消退后免疫。常规免疫能很好地控制这一疾病。通过饲料和肌肉注射进行同步抗生素治疗可以控制继发的细菌感染。伪狂犬病病毒是用于神经生物学的有力工具,可以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回路。伪狂犬病病毒的Bartha株是1961年研发的弱毒株,并作为退化的跨神经突触示踪法(英语:neuronal tracer)。 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通过神经突传输到一个神经细胞体,在那里复制并通过细胞质和树突树传播。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能够越过突触间隙进入唯一连接突触的神经元的神经突,因此以退化形式传播病毒。使用暂时研究和/或Bartha株基因工程株,可以识别到感兴趣神经网络的第二、第三甚至更高等级的神经元。

相关

  • 痒,中医叫风瘙痒,是一种使动物有对发生部位产生抓挠欲的不快感觉,与疼痛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发生多源自周围神经系统(皮痒性和神经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性、神经源性和心理性)。皮
  • 美沙拉嗪美沙拉嗪(英语:Mesalazine,又名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5-ASA)),是一种氨基水杨酸类抗炎药,用于治疗炎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克罗恩病等。美沙拉嗪以口服形式服用缓解克罗恩病
  • 无地王约翰约翰(英文:John,1166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9日),英格兰国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亨利二世第五子,母亲为阿基坦的埃莉诺,而幼王亨利、狮心王理查、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鲁瓦二世则是约
  • 伊红-Y伊红-Y 是的伊红的一种,是一种生物染色剂,呈淡黄色。伊红-Y是荧光素的四溴衍生物,化学式是C20H6Br4Na2O5。常用在苏木精-伊红染色中,另和百里酚共同用于防止水溶液长霉。铁及含
  • 放射疗法放射治疗(英语:Radiation therapy)或简称电疗,是使用电离辐射作为治疗疾病的方式。与放射治疗有关的医学专业称为放射肿瘤学或放射治疗学。执行这个专业的医疗从业人员称为放射
  • 外消旋混合物外消旋混合物(英语:racemic mixture、racemate,或称为 外消旋体)是等物质的量的一对对映体混合后得到的组成物。第一个制得的外消旋体是路易·巴斯德制得的酒石酸的外消旋混合物
  • 蒌叶蒌叶(学名:Piper betle),又叫做蒌子、蒟酱、荖叶、荜茇、荖藤、槟榔叶,是一种胡椒科藤本植物,茎为蔓生,全株无毛,叶子呈椭圆形,花为绿色,有香味。原产地是印尼,中国大陆在南方有人种植,
  • 彗星彗星(希腊语:Κομήτης,德语:Komet,英语:Comet,有时也被误记为慧星)是由冰构成的太阳系小天体(SSSB),当其朝向太阳接近时,会被加热并且开始释气,展示出可见的大气层,也就是彗发,有时也
  • 菌绿素菌绿素,或者称细菌叶绿素(英文bacteriochlorophyll,简写BChl)是存在于多种细菌中的光合色素。它们和植物、真核藻类和蓝藻中的叶绿素结构上类似。含有菌绿素的细菌能进行光合作
  • 阿尔多·莫罗阿尔多·莫罗(Aldo Moro,1916年9月23日-1978年5月9日)意大利政治家,1963年至1968年及1974年至1976年两次出任意大利总理,是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职最长的总理之一,共任职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