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布雷希特六世 (奥地利)

✍ dations ◷ 2025-11-28 10:45:57 #阿尔布雷希特六世 (奥地利)

阿尔布雷希特六世(1418年12月18日-1463年12月2日)哈布斯堡王朝的利奥波德支系的成员,奥地利大公(1457年-1463年在位)及施蒂里亚、克恩滕及卡尼鄂拉公爵(内奥地利大公)(1424年-1463年在位)。阿尔布雷希特六世是奥地利大公恩斯特次子、奥地利大公腓特烈五世的弟弟。相比起其兄长腓特烈五世,阿尔布雷希特六世的个性充满活力,却倾向于轻率,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浪子”。

阿尔布雷希特出生于维也纳。1424年,当父亲恩斯特逝世,阿尔布雷希特与腓特烈由其叔父外奥地利大公及蒂罗尔伯爵腓特烈四世监护。

1436年,阿尔布雷希特成人后,虽然名为内奥地利大公储君,但是却长期没有管辖地,因此他与其兄腓特烈五世的磨擦日益严重。1439年,外奥地利大公腓特烈四世及奥地利大公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皆在同年逝世。腓特烈五世成为他们年幼的儿子西吉斯蒙德及拉迪斯劳斯的监护人。阿尔布雷希特身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元老、内奥地利大公储君,阿尔布雷希特开始时常与腓特烈五世争执。1446年,阿尔布雷希特要求腓特烈五世分割外奥地利公国给他。

1452年,腓特烈五世当选为神圣罗马皇帝。1457年,当拉迪斯劳斯逝世而无嗣,腓特烈五世继承奥地利大公国后,阿尔布雷希特与腓特烈五世的争执再次升级。1458年,阿尔布雷希特出兵夺取了奥地利大公国西部,称为“恩斯河以上”,现称为上奥地利,以林兹为首都,成为一个弱小的独立主权国,称为阿尔布雷希特六世。1462年,阿尔布雷希特率兵围攻维也纳的霍夫堡皇宫,夺取了现时的下奥地利。

翌年,1463年,阿尔布雷希特六世逝世,死后无嗣。其所有领地回归腓特烈五世辖下。

1452年,阿尔布雷希特六世娶了普法尔茨选帝侯路德维希三世的女儿梅希蒂尔德。阿尔布雷希特六世唯一的功绩是于1457年创立了弗赖堡大学。

相关

  • 虐待儿童虐待儿童,简称虐儿、虐童,是指对儿童的虐待,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虐待儿童的情形一般包括身体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和疏忽四种类型。对于儿童,踢、踹、捏、打耳光、拉耳朵、拉
  • 双管问题双管问题(英语:double-barreled question)或一题多问,有时也称复合问题,是指在一个问题以合取(且)或析取(或)等方式组合多个子问题,却只允许简单的答案。当回答者只对双管问题回答“是
  • 对苏联时代的怀念对苏联时代的怀念(俄语:ностальгия по СССР),或称苏维埃怀念(ностальгия по советскому периоду),指的是对苏联时代一种道德上和精
  • 阿拉斯加原住民阿拉斯加原住民(英语:Alaska Natives)是对美国阿拉斯加州境内的原住民的统称,包括因纽皮雅特人、尤皮克人、阿留申人、埃雅克人(英语:Eyak people)、特林吉特人、海达人、钦西安人(
  • 琼·里弗斯琼·里弗斯(Joan Rivers,1933年6月8日-2014年9月4日),本名是 Joan Alexandra Molinsky。是美国喜剧演员,作家,制片人和电视节目主持人。
  • 双重行动模式双重行动模式(double action model)是巴斯(Bass, A.Z.)在1969年提出,有关新闻媒介把关过程的理论。巴斯将新闻媒介的把关过程分为两个部分:新闻采集阶段与新闻加工阶段。第一部分
  • 克里斯·诺斯克里斯托弗·大卫·“克里斯”·诺斯 (英语:Christopher David "Chris" Noth;1954年11月13日-)是一名美国男演员。他由于在律政系列剧《法律与秩序》中扮演纽约市警察局探员迈克
  • 撞击石撞击石是描述岩石被陨石撞击所创造或地形修改的非正式术语 。这个名词包括目标岩石的融化(例如:陨磺砾岩、陨击角砾岩或冲击凝灰角砾岩)和冲击变质作用,或是两者的混合,以及作为
  • 特拉法尔加角坐标:36°11′N 6°2′W / 36.183°N 6.033°W / 36.183; -6.033特拉法尔加角(西班牙语:Cabo Trafalgar)是位于西班牙西南部,加的斯东方约80公里处的岬角。1805年10月21日,英国舰
  • 胡安娜·玛丽亚胡安娜·玛丽亚(英语:Juana Maria;-1853年10月19日),历史上知名于圣尼古拉斯岛最孤独的女人(她的原名不详),是一名加州原住民,她所属部落Nicoleño最后的生还者。她由1835年起,独自在上加利福尼亚省对岸的圣尼古拉斯岛生活,至1853年才离开该岛。司各特·奥台尔的得奖儿童小说蓝色海豚岛便取材自她的故事。她是Nicoleño语的最后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