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24°16′16″N 120°34′46″E / 24.271122°N 120.579471°E / 24.271122; 120.579471
清水紫云岩,是位于台湾台中市清水区鳌峰里的观音寺、岩仔,为清水的信仰中心。
雍正十一年间(1733年),林元瑸、卢永清等人来到台湾北路理番分府的感恩社开垦,为今日的清水区。雍正年间,最早来开垦的客家移民在今大街路接近光复街口之处建立祭祀三山国王的清水调元宫,后来客家人迁移至丰原,寺庙便由泉州人管理。
清水紫云岩为乾隆年间兴建。相传一名泉州的瓦匠从神冈赴某地办事,途经清水紫云岩现址,适因内急,遂将观音菩萨的香火袋悬于树梢,离去时竟遗忘该物,事后某夜树上忽然祥光四射,居民不约而同争先膜拜,因而建立清水紫云岩。在地人习惯称紫云岩为“观音亭”,位在鳌峰山脚下,今址为清水区鳌峰里大街路206号,于1980年重建竣工。
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信徒来此祭祀。
中元普渡由清水的三十二个里轮流举行。过去此庙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普渡,后管理委员会因鉴于中元节当天家户都举办私普,即将公普延后到七月二十一。头家是每十年一循环,炉主是卅二年轮流一次。2003年首度由外省籍居多的中社里当炉主时,里长童长春席开就达两千两百多桌。普渡仪式有发关、请神、安灶君、请孤魂、拜忏、七献、小施等。
农历九月初一,庙中称为“二妈”的观音神像会至高美绕境并于当地设坛供奉三天,由高美、高东、高西、高南、高北等五个里轮流担任炉主,原因是传说当日有一名高美渔民当日在海边捡到来一块晚上会发出灵光的木材,又梦见观音要将这块木材雕刻成观音神像,供奉在清水信仰中心的紫云岩。农历九月十八或十九日,新社区的紫明宫与紫安宫信徒会来此进香,他们原为清水的住户,在1950年代因扩建清泉岗机场,四百七十二户移民集体迁到新社。
教师节时,民众会来祭拜文昌帝君,该神像原供奉在清水文昌庙,旦庙身毁于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因而寄居于此多年。原先没有神殿,后庙方以鹿港天后宫文昌殿为参考,在庙内兴建文昌殿,于1999年12月10日同太岁殿一同安座。
紫云岩也是大甲妈祖会停驾的庙宇,2020年7月白沙屯妈祖与山边妈祖前往北港朝天宫进香与回銮时也分别在此停驾与驻驾。
过去鳌峰山常溪水暴涨,直冲山脚下的清水地区。庙方后庭有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七月镂刻的石碑,记载当时清水秀水村、青埔村、社口村等十三村庄开垦此地,但雍正四十一年(1702年)冬,田亩被洪水毁去,事后官府重整灾区时丈量不清,致使耕者纠纷迭起,原住民骚扰乡民,纠纷扩大,官府不得不派员重新丈量,并查证实情造具耕农田产名册存档。鳌峰山附近民众还保有农历七月二十日来石濑头公园祭祀石埠(石堤)的习俗,水患问题直到阳明山计划修建清泉岗机场,排水系统重修整建才解决。
百珍香饼行位在清水紫云岩旁,该店的吴廖偷自二十七岁发愿为信众解签。她曾替一名负气离家的男童家属解签,与庙方看法不同,后男童同她的解释顺利返家,因此出名,饼店生意也变好。在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六十一周年时,被应邀与蔡正文、王候令等耆老在鳌峰活动中心三楼展览馆口述震灾历史。有出版社纪录她口述的生平故事,出版《清水阿嬷:戴着观音耳机的吴廖偷》一书。该书为吴念融所写,在2011年1月1日于新营市民学堂举行新书发表。2017年冬至,百岁的吴廖偷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