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妓

✍ dations ◷ 2025-06-28 21:27:30 #艺妓
艺妓(日语:芸妓、芸者),又称艺伎,是日本特有的女性表演艺术工作者;“艺妓”一词源自汉语,工作性质相当于中国书寓的词史、先生或长三堂子的女校书。当代日本艺妓社会地位较高,且已形成一种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日本艺妓表面上并非性工作者,其工作内容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主要为在宴席上以舞蹈、演唱、演奏等方式助兴。日本各地对艺妓的称呼略有不同: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见习阶段称“半玉”、“雏妓”;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或写为“芸子”,皆读为げいこ,Geiko)”,见习阶段称“舞妓(或写为“舞子”,皆读为まいこ,Maiko)”。自明治时代开始也有“芸妓(げいぎ,Geigi)”这种读法。欧美世界则以关东文化为主,皆本于“Geisha”此读法来转译。在日语中,“妓”字保留了传统汉语的用法,既可代表女性艺术表演者,亦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而艺妓的“妓”是指前者,因为艺妓在原则上是艺术表演者,并不从事性交易。但在现代中文里,多把“妓”字直觉关联到性交易方面,因此才有了“艺伎”这种以避讳为目的的现代中文译法。日语中的“伎”专指男性表演者(参见:歌舞伎)。日本的艺妓文化是由京都开始向外发展,而京都艺妓的起源可追溯到约17世纪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东山。八坂神社是京都众多神社及寺庙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神社,而且历史悠久。据说那时参诣八坂神社的人很多,自然附近就聚集了很多商店,形成一个商业区。其中有许多称为“水茶屋”的店,贩卖茶、团子等点心,让日本全国各地到来的信徒有个暂时休憩的地方。在这些店工作的女服务生称为“茶汲女”或“茶点女(茶点女)”。有些茶汲女会用歌曲、舞蹈来吸引客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商业手法。日子久了,这种商业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品质也一直提高,例如三味线的演奏也加入了。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有的水茶屋生意越来越好,规模开始扩充,商品种类也开始增加,例如酒、高级料理等都出现了。既然茶汲女的表演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手法,有些水茶屋老板便开始对旗下的茶汲女有计划的训练,这就是艺妓文化的雏形。从普通的水茶屋变成高级料亭,在成本的考量下,分工亦愈趋精细,与其每家店都自己供养及训练艺妓,倒不如集中培训,有需要时再请来表演,更能发挥经济效益。所以称为“置屋”的专业培训中心及业者便应运而生。在传统日本,把没有经过艺术培训而在酒席倒酒的女性称为“酌妇”,社会地位低微。卖淫女子则一般固定地被称作“女郎”、“游女”,原本其中级别最高的称为“太夫”,但随着时代推移太夫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花魁”。“花魁”不但年轻貌美,且于茶道、和歌、舞、香道等诸艺皆有不俗的造诣,服务对象只限于达官贵人,达官贵人亦以客礼待之,所以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但是无论“女郎”、“游女”、“花魁”,都是会卖身的,而艺妓的真正身份是艺人,主要工作是待客作艺。然而因为艺妓行业的兴盛,求人益多,且为风花雪月的环境,多少不免有唯利是图的业者,所以也有艺妓的出身是因为生家需用钱、孤儿等等社会弱势的因素,而签下卖身契,或遭人口贩子贩卖的。也许是为了早日还债赎身,也许是抗拒不了金钱诱惑,有些艺妓便开始从事性交易。虽然传统上,这类自甘沦落的行为是会受到惩戒的,但事实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为止,日本各地都广泛存在这种形同娼妓的卖身艺妓,而且变相专营这种生意的不肖业者亦多而有之。此外,二战前的艺妓会和男客人结为模拟夫妻的关系,艺妓称呼该名男性为“旦那(老爷或施主之意)”,实际上是一种包养的关系,旦那提供金钱等实质援助,照料艺妓的生活所需,而艺妓也会委身于他。在缔结关系的期间,艺妓不能与其他男子发生亲密关系,而且要把旦那的身份保密,在提及该男子时会以化名称呼,以免泄露其身份。尽管如此,艺妓原则上还是“卖艺不卖身”的。也有些艺妓在辞去艺妓工作后即与旦那结为连理,共组家庭,但当时艺妓仍属于社会的下层,旦那则多是上流阶层的公卿、武士,一般只能为侧室,甚少被娶为正室。在现代日本,担任艺妓的条件非常苛刻,学艺费用高昂,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担的。而且学艺历程艰辛,不是所有艺妓都能坚持的。古时艺妓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现在则因为《儿童福祉法(日语:児童福祉法)》和《劳动基准法》的限制,必须初中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学习的内容繁多,过程十分艰苦。其中包括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乐器,直到鞠躬、斟酒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处处体现高贵和稳重。比如训练中有一项的内容是吃热豆腐不能发出声音,更不能碰到唇彩,可见要求之严格。到16岁左右便可以正式担任艺妓,整个演艺历程长达5年。初为艺妓者称为“舞妓(或写做舞子)”、“半玉”,而后才可以正式转为“艺妓”。艺妓生涯一般到30岁完结,在30岁以后仍然继续当艺妓的话便降级,成为年轻貌美的名妓之陪衬。艺妓中把前辈艺妓称为“お姉さん(姐姐)”。艺妓一般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通常人们在公开场所只能见到行色匆匆的从住地赶往茶社,或从茶社赶回住地的艺妓。她们之间形成一个小圈子,一般人很难窥探她们的生活,从而造成了人们对他们生活的好奇和兴趣。艺妓的收入不菲,气质超凡脱俗,但因为经常都要盛装打扮,不便处理日常生活事务以及个人的梳妆。有顾及此,艺妓的雇主会为艺妓提供贴身保姆照顾她们的起居饮食。出色的艺妓常常会成为达官贵人所追逐的对象,其中不乏两情相悦者。古代的日本,结婚后的女性必须放弃艺妓的工作,但艺妓在古代仍处于社会下层,与达官贵人并非门当户对,一般只会纳为侧室,直至一夫一妻制实行后才有较大改变,但二战前仍有不少艺妓只能成为情妇。现代艺妓婚后离职的行规才被逐渐取消,但大部分的艺妓仍然依照传统,在婚后离开艺妓的行列,而离婚后重返艺妓行业的人却不在少数,其中当代最著名的莫过于中村喜春。艺妓的发型以称为“岛田髷”的发型最为常见。“岛田髷”的起源有3说:舞妓及年轻的艺妓所穿之和服称为“引きずり”,从腰带到裙摆间的一段称为“褄”。在外行走时,舞妓及年轻的艺妓一定会将左手压在这一段上面,有“卖艺不卖身”的含意。尽管艺妓的服装也是和服的一种,但事实上却与一般女性的和服有一定的区别。一般的和服后领很高,通常能把妇女的脖颈遮盖得严严实实,而艺妓所穿着的和服的衣领却开得很大,并且特意向后倾斜,让艺妓的脖颈全部外露。这可能是因为女子的脖颈至后背脊椎被日本男人认为是性感的标志,而艺妓通常都会在脖子后面画"三足",刻意露出一点没涂白,为了让人有无限遐想。艺妓化妆也十分讲究,浓妆的施用有特殊的程序。最醒目的是她们涂成白色的脸,在古代是使用铅粉,但铅粉有毒且容易脱落,现代艺妓改用一种液状的白色颜料均匀涂满脸部、颈项(但边缘会刻意留下自然的肤色),因此看起来犹如雕饰华美的人偶一般。艺妓出勤赴宴时,会有提着三味线琴箱的男衆随侍在侧,除了为因盛装而行动不便的艺妓打点琐事之外,也负责保护艺妓,避免受到喝醉的酒客、登徒子的骚扰。艺妓表演时所使用的道具从狭义上专指手持的表演用具,包括各类乐器、饰物;广义上应当包括妓馆、歌舞伴奏者,甚至艺妓所学习的所有知识。因为艺妓接待客人并不限于歌舞表演,她们提供的是能为客人宴席助兴的众多活动。艺妓表演的场所最初只限于艺馆之中,后来由于要出席达官贵人的筵席,艺妓便开始在茶馆、酒馆及料亭出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艺妓衰落压力增加,使艺妓艺术不得不一改传统,艺妓从业者也被允许到茶馆中特设的酒吧间里待客演出。艺妓的表演大致可分为“立方”和“地方”2种。“立方”是指舞蹈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指演唱“长呗”、“清元”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线等的表演者。因为“地方”类的表演难度较高,需要长时间训练后才能胜任,因此多由资深的艺妓担任。而“立方”表演较为容易,所以一般由资浅的艺妓及舞妓担任。艺妓除了上述两大项表演外,也有茶道、香道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另外,艺妓都有受过说话训练,因此健谈者不少,表演之余亦会陪客人谈天说地,增加气氛。顾客给予艺妓的演出费用称为“线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地特称“花代”。此外艺妓还有座敷艺,是在酒席之间娱宾的艺能。有些是高难度的动作,如一种称为金

相关

  • 钩虫症钩虫症(ancylostomiasis)是一种由钩虫属寄生虫引起的病变。钩虫病又称为矿工贫血病,隧道病,砖瓦贫血症和埃及黄化病种等。视乎致病物种,不同物种所引起的病征及病况或有不同。 但
  • 放射科影像诊断学(英语:Radiology)是通过特殊手段,展示患者身体内部结构的影像,揭示有无病变及对病变进行定性和/或定量分析,是现代医学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是现代医学中发展最快,取得成
  • 说话说话是人类透过口语来沟通的方式,是建基于词法和名称的句法组合是造出极大量的词汇(多数超过一万组),人类所说话的每个词语都是拼音系统中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产生而成,亦可以说是
  • 维罗纳维罗纳(意大利语:Verona)是位于意大利北部威尼托阿迪杰河畔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200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莎士比亚的名作《罗密欧与茱丽叶》以此城为背景,有“爱
  • 浣熊浣熊属哺乳纲食肉目浣熊科的一种动物。源自北美洲,因其食前要将食物在水中洗濯,故名浣熊。浣熊通常重5.5到9.5公斤,但有记载的最重的可达28公斤。眼睛周围为黑色,尾有5-6个黑色
  • 得克萨斯州诉怀特案德克萨斯州诉怀特案(74 U.S. 700 (1869)),是1869年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进行诉讼的一个重要案例。在该案中,德克萨斯州的内战后重建政府声称德克萨斯州的邦联政府在内战期间非法
  • 张国立张国立(1955年3月26日-),生于台北,辅仁大学日本语文学系毕业,精通多国语言,以及历史、军事、体育,对各式新型武器之研究尤其透彻。曾任《时报周刊》社长兼总编辑,并著有多部作品。200
  • 博爱路坐标:25°02′44″N 121°30′33″E / 25.0456658°N 121.5090833°E / 25.0456658; 121.5090833博爱路是位在台湾台北市中正区的一条街道,今日多被俗称为“相机街”或“摄影
  • 国定假日公众假日,又常被称为法定假日、公休假、国定假日、公共假期、法定假期、劳工假期、工厂假期、法定节假日,泛指被法律所承认的通用的假日。这种假日被立法或行政机关,依法律或法
  • 生死学生死学是一门学问,牵涉到社会学、科学、医学、法律等层面,企图从理论或实务层面提供生命或死亡的相关见解。这些见解是与人类的社会文化脉络形成的知识系统密切相关的,而在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