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锅拌饭 (돌솥비빈밥)

✍ dations ◷ 2025-07-20 06:21:40 #石锅拌饭 (돌솥비빈밥)

韩式拌饭(韩语:비빔밥 或교반攪飯 ),韩文비빔是混和的意思,밥是米饭的意思,所以비빔밥就是拌饭的意思,是韩国百年历史的传统米饭料理,又称石锅拌饭、古董饭,台湾亦有音译为乒乓饭、嗶嗶饭,是一种著名的韩国菜肴,材料有米饭、炒过并加上调味的蔬菜、牛肉、鸡蛋和苦椒酱。可以热食或冷食,食用时把材料拌匀。

韩式拌饭是韩国料理书《是议全书》(시의전서)中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在食谱上的名称为“부븸밥”(Bubuimbap)。

韩式拌饭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主要如下:

一说为媳妇饭,主要是因为早期韩国媳妇地位较低下,韩国媳妇不能与公公、婆婆、先生同桌吃饭,有时仅能利用剩下的饭菜填饱肚子,因此韩式拌饭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餐点。

二是韩国平民百姓将剩菜放进饭里,加一些辣椒酱拌著吃,天冷便用石锅热着。

三是因为国王勤政爱民,不喜欢吃水溂间准备的精致菜肴,于是要厨师把菜全部倒入碗里拌匀,就是现在的韩式拌饭。

另有其他说法,在朝鲜时代以韩式拌饭作为向中国进贡的高级菜肴,由于深受皇帝喜爱,自此就声名远播。

但无论何种推测,现代韩国拌饭还多了一层爱情诠释的表征,通常都由男孩先将饭拌好,再让女友享用;如果女孩吃不完,男孩要将剩下的拌饭全部吃完,表示对女孩的重视与体贴。

韩式拌饭和上海的菜饭有类似的由来:很久以前,上海人把剩菜剩饭拌在一块吃,就成了后来的菜饭。而韩国人每餐必备的凉拌菜,也是吃不完,但节省的韩国人又舍不得丢,就留着和剩饭一起加热,再拌上好吃的酱料,就成了新的一餐。

拌饭所用的蔬菜包括切丝的,黄瓜、西葫芦、胡萝卜、萝卜、冬菇、海苔、桔梗、蕨、菠菜和豆芽菜。肉类可以鸡肉或海鲜替代。亦有供素食者享用的拌饭。

除了用一般容器,也有用石锅、铜锅盛装,最著名的称为石头拌饭(朝鲜语:돌솥 비빔밥),是锅饭的一种,以热石碗盛载材料,涂上麻油,靠近碗面的米饭会变得色泽金黄,口感香脆。亦有采用黄铜作盛器。以食谱据说来自朝鲜宫廷饮食的全州最闻名,其次是晋州。

上桌的石锅拌饭颜色缤纷,光用眼睛看就非常够味;以韩国人笃信的“五行说”,配成五种能量色彩——红、绿、黄、白、黑,所以必有的配料包括红萝卜、小黄瓜、蛋黄、鱼蛋、海苔,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浇上一大瓢红到发亮的韩国辣酱,以及香脆的锅粑,这时就可用力、迅速的搅拌均匀,让配料与辣酱充分沾著于米粒上,若喜爱锅粑口感,可将米饭往锅底向下压得更密实,让石锅的温度烘烤米饭。

相关

  • 获得性免疫后天性免疫(英语:adaptive immunity)也称为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专一性防御,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和后天
  • 会旗联合国会旗,亦称联合国旗,启用于1946年12月7日,以蓝色为底,中央的白色标志同时为联合国标志。标志主题为采用方位等距投影(英语:Azimuthal equidistant projection)绘制、从北极下
  • 安德烈亚·帕拉弟奥安德烈亚·帕拉弟奥(意大利语:Andrea Palladio,1508年11月30日-1580年8月19日),文艺复兴时期北意大利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也历史上第一位完全以建筑和舞台设计为主业、没有兼事雕塑和
  • 4d8 5s12, 8, 18, 16, 1蒸气压第一:719.7 kJ·mol−1 第二:1740 kJ·mol−1 第三:2997 kJ·mol主条目:铑的同位素铑(英语:Rhodium)(旧译錴)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Rh,原子序45。其为一
  • 钍-230钍-230是钍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原子核由90个质子和140个中子构成,是一种痕量同位素,半衰期约七万五千年,可以用来测定珊瑚和确定洋流流量。20世纪初美国放射化学家伯特伦·博尔
  • 科比尔卡布莱恩·科比尔卡(英语:Brian Kobilka,1955年5月30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教授和博士。他也是ConfometRx,一家专注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共同创办人
  • 埃及阿拉伯语埃及阿拉伯语又称埃及语,是埃及境内通用的一种口头语言,埃及境外也有少数人口使用。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埃及发达的电影电视媒体对整个阿拉伯世界播放,这使得埃
  • 张力维张力维(1954年11月17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大陆女演员,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93年荣获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 奇山所奇山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6年12月7日,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
  • 后秦后秦(384年-417年,或称姚秦)是十六国时期羌人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前秦苻坚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都北地(今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