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迦陀迦

✍ dations ◷ 2025-10-29 02:20:16 #约250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约500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印度帝国及王国,特伦甘纳邦历史

伐迦陀迦王朝(IAST:Vākāţaka)是3世纪至5世纪时存在于印度中部和南部的一个重要王国。

伐迦陀迦的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中央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部分地区(主要在德干)。他们是在南印强大的百乘王朝(统治中心在案达罗)分崩离析后趁势崛起的。有些学者认为,伐迦陀迦人可能是来自北方的入侵者塞人的后代。往世书提到伐迦陀迦政权的建立者叫文底耶沙克提,关于此人,历史学家掌握的的史料很少,只是在阿旃陀石窟的第16窟的铭文上提到他出身于婆罗门种姓,是“伐迦陀迦家族的旗手”。对于文底耶沙克提的继承者贵军一世,人们同样所知甚少。他似乎曾与纳加人交战过。由于他的征服活动,伐迦陀迦的领土扩张至北到本德尔肯德,南抵海德拉巴,是南印最大的国家。根据铭文和往世书里半历史半神话的描述,学者们推断在贵军一世死后,伐迦陀迦就分裂了。他的儿子和孙子们分成4个独立的支系。关于其中两个,人们一无所知。另两个支系,分别以其重要中心或都城命名,可称为补罗婆罗补罗-难提伐弹那支系和婆蹉瞿尔摩支系。补罗婆罗补罗-难提伐弹那支系是贵军一世的孙子楼陀罗西那一世建立的,统治中心包括补罗婆罗补罗(在今沃尔塔)和难提伐弹那(在今那格浦尔)。这个支系与北方强大的笈多王朝有联姻关系,这种联姻里最著名的是笈多王朝的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的女儿波罗婆嚩底笈多与伐迦陀迦的楼陀罗西那二世结婚。很可能,在这次联姻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伐迦陀迦失去了独立性,成了笈多帝国的一部分。补罗婆罗补罗-难提伐弹那支系的最终结局不明,可能是被婆蹉瞿尔摩支系吞并。婆蹉瞿尔摩支系的建立者是贵军一世的次子萨婆西那,其都城在婆蹉瞿尔摩(今沃希姆)。这一支系因与阿旃陀石窟的关系而出名。他们可能是佛教的庇护者,阿旃陀石窟(印度现存最宏伟的佛教石窟群)中有许多部分(第1、2、16和17窟)是在他们的资助下建成的;伐迦陀迦诸王的名字也大多发现于阿旃陀石窟。在5世纪末诃梨西那统治时期,该支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扩张,东西两侧都扩张到沿海地区,但似乎之后就立刻衰落了。婆蹉瞿尔摩支系灭亡于6世纪初,原因不明。

伐迦陀迦王朝的君主似乎都是印度教(尤其是湿婆派)信徒。他们举行过传统的马祭。然而从阿旃陀石窟的情况看,他们无疑也资助佛教,这说明他们采取的是一种兼容政策。伐迦陀迦诸王也支持梵语文学的发展,据说笈多时代最伟大的梵语诗人迦梨陀娑曾在他们的宫廷居住过。

相关

  • CD4+辅助性T细胞辅助T细胞(T helper cells, Th),又称为助手型T细胞,是一种T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它的表面有抗原受体,可以辨识抗原提呈细胞的MHC-II类分子呈献的抗原片段。一旦受到抗原刺激,Th细胞就
  • 1698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地方公共团体编号全国地方公共团体编号(日语:全国地方公共団体コード)是日本地方公共团体(都道府县、市町村、特别区、行政区、一部事务组合等)的5-6位数编码。又名JIS地名编号、地方自治体编号、
  • 阿彦达阿彦达(满语:ᠠᠶᠠᠨᡩᠠ,穆麟德:ayanda;?-1857年),字朗山,杭阿坦氏,蒙古镶黄旗人,清朝官员,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
  • 小千岛群岛小千岛群岛(俄语:Малая Курильская гряда,罗马化:Malaya Kuril'skaya gryada)是千岛群岛的一部分,由太平洋上的一系列岛屿构成,包括色丹岛、齿舞群岛和几个色
  • 张 强张强可以指:
  • 约翰·博伊德·奥尔约翰·博伊德·奥尔,第1代博伊德-奥尔男爵(John Boyd Orr, 1st Baron Boyd-Orr,1880年9月23日-1971年6月25日),是苏格兰教师、医生、生物学家和政治家,因为在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
  • 15-冠-515-冠-5是一种冠醚,化学式为C10H20O5。它是环氧乙烷的环状五聚体,可以与多种离子形成配合物,包括钠离子和钾离子,但与铅离子选择性结合。作为含特殊官能团的化合物,人们正在研究
  • 库斯卡坦辛戈库斯卡坦辛戈(西班牙语:Cuscatancingo),是萨尔瓦多的城镇,位于该国中西部,由圣萨尔瓦多省负责管辖,面积5.4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603米,2007年人口66,40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296.3人。
  • 陈康顺陈康顺(字思恩,1929年9月25日-2011年5月12日)),生于南京市。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今国立台北大学)地政系毕业,政治大学企管所,美国肯尼迪大学企管硕士曾任救国团台北学苑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