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战术

✍ dations ◷ 2025-09-12 18:05:23 #战术,战争史

人海战术,是一种大批兵力以密集队形正面攻击对方战线的战术。具体形式是以大量密集步兵向对方冲锋,目的是冲入对方战线,以近战使得对方难以靠火力歼敌。

美国海军陆战队大学教授欧道德博士(英语:Edward C. O'Dowd)定义“人海战术”为“在没有掩护或伪装下,大量步兵以密集队形正面攻击对方战线。它的目的是冲入对方战线,使得对方难以使用火力歼敌,以近战击溃对方或迫使对方撤退。”

在近代战争中,由于自动武器、炮兵与空对地的优势火力,使得人海战术容易造成进攻一方伤亡惨重。人海战术要成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有很大比例冲入对方战线,才有足够的兵力进行近战。

“人海战术”并非正规的军事战术术语,是对近代历史上一系列以数量巨大的人员消耗换取其他方面优势,包括时间、空间、进攻或防守机会的战术的总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以多打少,以众欺寡。

冷兵器时代,交战双方对垒时主要依靠士兵,集中优势兵力,依靠数量的优势冲击对方薄弱环节取得突破点的做法是常规战术的一种。它的基础是集中优势兵力,以数量增加整体的实力,在军事上是一种常见和有效和战术。以较多的兵力冲击对方除了产生心理上的震慑以外,以较多的的兵力冲击能减少敌方反击的时间,加快敌方战斗人员减少的速度,从而减少己方伤亡。

十九世纪以后,随着热兵器的杀伤力飞速增强,战力与人数的相关性降低,而与武器装备以及弹药数量相关。现代火器的强大杀伤力使得采用人海战术时候的伤亡大增。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海战术可以使得战争双方每日死亡人数达到数万人。人们意识到人海战术的可用性在高效杀伤的热兵器时代已经开始降低。而重机枪的出现和步炮协同的作战方法也使得人海战术中的密集步兵冲锋逐渐改为小股单位分散冲锋,以达到更高效率。人海战术开始被用来特指在狭隘的战场中投放大量兵力,不惜伤亡达到战术目标的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少战役中仍然有人海战术的使用,也造成交战双方的重大伤亡。

20世纪初,日本在日俄战争时,发动旅顺战役,其目的就是要夺取作为制高点的203高地作为炮台,以轰击俄国舰队。日军没有像俄国那样精良的装备,在榴弹炮运来之前,只能用臼炮攻打俄军的防御工事,连机枪与手榴弹数量也远逊于俄军(日军的机枪已属旧式,俄军则有马克沁重机枪)。日本陆军将领大山岩、乃木希典等人为了及早攻破旅顺,前后投入约14万兵力进攻,结果日军伤亡达5万9千余人;俄军也伤亡惨重,而且在后续的会战中,双方都动员超过20万的兵力交战,且有相当惨烈残暴的刺刀肉搏。

人海战术从在第一次大战时开始没落。当时自动武器和轻型火炮的大量使用使得骑兵基本上失去了作用。作战双方基本上都是使用步炮协同的方式进行反复的拉锯战。尤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凡尔登战役,一日之内死亡人数达数万人,5个月内双方阵亡人数高达50万人,史称“凡尔登绞肉机”。

在第一次大战末期,德国曾经抛弃了步兵集团冲锋,而改用步兵渗透战术,一度突破协约国军队防线,但是由于步兵机动性受人的体力限制无法进一步扩大战果而失败。协约国也曾经使用坦克作为新式进攻武器,但也由于战术思想落后和机械技术不够成熟,并未取得战略上的突破。不过坦克的应用为第二次大战中的闪电战战术提供了基础。

一战过后,苏军发展出大纵深作战理论﹐将兵力分为数波宽数公里的散兵线,以大量连续、快速的攻势瓦解敌军防御,广义上也可看为人海战术的应用。代表性的有二战前的诺门罕战役,虽然在大清洗过后一度被束之高阁,不过在感到德国的威胁和苏芬战争后,发觉久无战争的红军隐藏的弱点后,再度成为苏军的主流陆军学说。自巴巴罗萨后经过大量战斗经验的完善,在东线战场中后期得到了巨大的成果,如于匈牙利与南俄的战争。

1940年代,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对美军发起的人海攻势,齐声大喊万岁后开始冲锋闻名,被称为万岁冲锋。

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利用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国内政局动荡之际,调集三路大军向伊朗发起进攻,短期内攻占伊朗大量地区。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由于准备不足和伊朗国内大批职业军官遭到迫害等诸多因素使得伊朗军队在前线频频失利。为了反击伊拉克军队,由“伊斯兰革命卫队”大批伊斯兰教徒和青年学生组成的伊朗军队在“为真主打赢圣战"的信念鼓动下,以大批步兵以自杀式冲锋的方式,踏过伊拉克军队设置的雷区,攻坚伊拉克阵地。即使伊拉克军队使用毒气也在所不顾,最终造成双方巨大的伤亡。在巴士拉近效的战斗中,由于战争已进入伊拉克领土,因此,伊拉克士兵作战十分勇敢,陆海空协同作战水平也大大提高。因此,双方士兵的伤亡十分惨烈。中国的战地记者在他的书中是这样描写的,“阵地上大量的尸体一堆堆,一片片。偶尔坐到一个土堆上,直觉得底下软乎乎的,低头一看,土堆边露出几个人指头。”

海湾战争的经验表明随着科技的进步,武器的威力越来越大,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新的军事理论的出现和大量精确制导武器和投入战场,传统的机械化巨型兵团已逐步失去发挥的空间。但美军在2001年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结果表明,陆军依旧是在最后决定胜负的关键。因此,现今军事强国的陆军非常重视陆军的空中化建设和远程投送能力。他们对自己军队在未来战争对军队的基本要求,就是数字化和快速反应及远程投射能力。

有观点认为,现代战争中人依旧是左右战争的关键,因为无论多么先进的武器,最终都操作在人手中。在双方军队的技术(数字化)水平持平的情况下,数量优势(技术装备)依是左右战争的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关

  • 松二糖松二糖(Turanose)是一种还原性二糖。自然界中的松二糖基本都是D构型的。其系统名为“α-D-吡喃葡萄糖-(1→3)-α-D-吡喃果糖”。松二糖除了与植物的信号转导有关外,还可被一些
  • 异构酶异构酶(英语:isomerase)是一种催化同分异构体转换的酶。异构酶因而催化以下的反应:异构酶是以“(底物)异构酶”这种格式来命名,如脂酰辅酶A脱氢酶。或是以“(底物)(异构酶种类)”
  • 屈冬玉屈冬玉(1963年10月-),湖南永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现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2019年6月23日举行的第41届粮农组织大会上获得了第一轮投票的提名,获得了191个
  • 效度有效度(法语:Validité; 英语:Validity;德语: Validität)是研究方法中关于测量方式能否如实反映所欲测量的能力。一项有效度高的衡量较一项有效度低的衡量更为准确。譬如以一个国
  • 董纯才董纯才(1905年-1990年5月22日),湖北大冶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作家、翻译家、教育家、政治人物。担任教育部党组书记、副部长。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吴 军吴军可以指:
  • 内纳德·克尔斯蒂奇内纳德·克尔斯蒂奇(塞尔维亚语:Ненад Крстић,1983年7月25日-),塞尔维亚篮球运动员,曾效力于美国NBA联盟。他在2002年的NBA选秀中第1轮第24顺位被新泽西篮网选中。
  • 亚利桑那州过渡地带亚利桑那州过渡地带(英文:Arizona transition zone或Transition zone)是一个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中部,自东南延伸至西北的一个地带,是由亚利桑那州东北部海拔高的科罗拉多高原过渡
  • 圣杯神器:骸骨之城《天使圣物:骸骨之城》(英语:)是于2013年上映的动作冒险奇幻加拿大、德国电影,根据2007年的卡珊卓拉·克蕾儿《骸骨之城系列》第一本小说改编。导演是哈拉尔德·兹瓦特,由莉莉·柯
  • 金声路金声路(英语:Kim Seng Road)是新加坡的一条街道,位于红山与中区边界的最东端部分,为纪念峇峇娘惹慈善家陈金声而命名。2018年,将有新加坡地铁汤申-东海岸线行驶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