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derius Erasmus

✍ dations ◷ 2024-07-03 00:27:17 #Desiderius Erasmus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鹿特丹姆斯(德语:Desiderius Erasmus Roterodamus;1466年10月27日-1536年7月12日),也译作伊拉斯姆斯、埃拉斯默斯、艾拉思姆斯、伊拉斯默斯,史学界通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Erasmus von Rotterdam),是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今荷兰和比利时)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为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谟是一个用纯拉丁语写作的古典学者,并曾撰文尖锐地批评罗马天主教会的骄奢腐败,引发了欧洲各地教会呼吁变革的声浪。尽管如此,他终生都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宗教改革运动爆发后并未支持改革派,同时对于天主教会内的“动乱”感到自责,甚至因此婉拒了教会授予的枢机职位。在《论死亡之准备》(Treatise on Preparation For Death)一文中,他声明了自己的观点——永生的保证不来自于教堂中的圣礼和仪式,仅在于对基督赎罪的信念。他被视为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人道主义者之一,终其一生都在为保卫天主教的福音传播构思而奋斗,并长期批评主教们及教廷的行为与传福音相违背的。伊拉斯谟整理翻译了《圣经·新约全书》新拉丁文版和希腊文版。他创作的作品有《愚人颂》、《基督教骑士手册(英语:Handbook of a Christian Knight)》、《论儿童的教养(英语:On Civility in Children)》等等。他在2004年票选最伟大的荷兰人当中,排名第五,次于排名第四的雷文虎克。伊拉斯谟原名Gerrit Gerritszoon(荷兰语:Gerhard Gerhardson),大众认为生于鹿特丹,但最近有研究显示他出生地其实在今天荷兰的豪达(Gouda)。尽管他的名字已经和鹿特丹这座城市密不可分,事实上,他只在那里生活了四年便离开了,至死没再回去过。后人只能从他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拼凑出关于他家庭和早年岁月的信息。几乎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私生子,并有一位兄长。他父亲后来成为了牧师,化名为Roger Gerard。关于他母亲的信息,人们除了知道她名叫Margaret,是位医生的女儿之外,便一无所知了。尽管是私生子,伊拉斯谟幼年仍然得到了父母的照料,直到他们在1483年暴发的鼠疫大流行中相继死去为止。在双亲过世后,伊拉斯谟与兄长被送入圣奥古斯丁修道会(英语:Order of Saint Augustine)中,少年时代的伊拉斯谟在修道院和半修道院式的学校里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有研究发现,伊拉斯谟曾在1487年深深迷上过一位被他称为“我灵魂之另一半”的男青年,名叫Servatius Rogerus。他曾对男青年写道:“我曾痛苦而不懈地追求过你。”1492年,25岁的伊拉斯谟成为被授予神父之职,并且正式宣誓成为修士。但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并未认真投身神职工作,反而将僧院制度作为了他批判教会统治中的主要抨击目标。在他从事神职工作后不久,就得到了一个离开修道院的机会。基于他精湛的拉丁语水平和闻名的作家身份,他被邀请担任康布雷地区主教卑尔根亲王亨利(Henry of Bergen)的秘书。1495年,在主教许可下,伊拉斯谟前往巴黎大学攻读神学博士学位,学习传统的经院哲学。当时的巴黎虽仍是传授苏格拉底思想学说的中心,但同时已被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思想所影响。读博士时期(1495-1499)的伊拉斯谟选择外宿,避免教会束缚他的思想自由及文学表达。精通拉丁文的他以兼任孩童家教来赚取生活费,在巴黎与英格兰都非常活跃。他多次旅居剑桥大学王后学院的时间里,伊拉斯谟除了亲身拜访外,也以通信的形式和当时的英国思想家们过从甚密,包括约翰·科利特、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里纳克尔(英语:Thomas Linacre)以及威廉·格罗辛等人。伊拉斯谟的作品很多,他的许多著作里,《愚人颂》是最受瞩目的。伊拉斯谟长期在欧洲各地旅行,尤其是在英格兰和在意大利期间,他发展了以基督为中心思想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使他的思想是十分接近路德,他却从不愿意成为新教徒或者是鼓励教廷改革的,更别说是在教会里分旁派系。自始至终,他都是十分忠诚于他心中所笃定的平静和和谐。除亲自撰写的作品外,由他主编的希腊文新约圣经亦被视为他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然在编撰时伊拉斯谟为了抢在西班牙主教之先,因此并没有做详细考据,只是把手上的希腊文手卷排出来,如有异文便选出最流畅的。而由于他找不到启示录的最后一部分,因此便用拉丁文武加大圣经倒译出来。此圣经后来被马丁·路德译为德文,成为宗教改革时期基督新教世界的第一本圣经。伊拉斯莫反对当时人文主义的末流─形式主义(西塞洛主义,文字主义 、文法主义),认为他们这种只重文字之美而不重实际,重表面不重实际,只是流于形式而已。这影响了16世纪的唯实论的产生(反形式主义),而人文理念也影响了他的教学方式,并对之后欧洲教育界的发展促成变革,列举如下:1. 反对体罚伊拉斯谟认为教育应该是配合本性的发展并应及早施行,主张儿童教育应始于胎教。并应当使用提升学生兴趣的方式来教学而非妄加处罚,“教育不应强迫,只应辅导”、“人不是生就的,而是造就的”是他的教育理念。2. 推崇西方传统的博雅教育伊拉斯谟以上层社会子弟的全体为授课对象,没有性别上的轩轾,授课内容以人文教育内容为主。以博雅学科为核心,他在课程中另外添加了包含古典语文、文法、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农学、科学、自然及军事科学等不少新知识。学生应该广泛的涉猎西方古典名著,领略西方哲人的伟大思想。教育不是仅仅是为个人的发展,教育也是为社会的进步而施行。“你们的孩子,不仅是为了你们自己也要为你们的国家;不只是为你们的国家而也是要为神尽其义务。”3. 重视师资培育他认为师资的专业培训必须加强,以提升学校教育的素质,而培训师资乃是社会大众的责任。4. 重视儿童教育对于幼童的教育方针,他认为必须顾及三个层次,分别为:“本性”(自然)是儿童的天赋,亦是教育上的资源。“训练”授与技巧、应用所学。“实习”(练习)借由活动来强化本性及训练所形成的能力上述概念与现今幼儿教育强调的尊重个别差异,重视多元智能发展的理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伊拉斯谟和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在同一个平信徒修院(Brethren of Common Life)和同一个修会制度(Augustinian Monastery)下修道,深受伊拉斯谟文章影响的路德对其相当钦佩、并渴望与伊拉斯谟结交。然而后来两人由于对自身性格、宗教理念的不同开始交恶、分道扬镳。此后伊拉斯谟公开指责马丁路德的文章为野蛮的书,马丁·路德则发表了《论意志之束缚(英语:On the Bondage of the Will)》一文进行反驳。伊拉斯谟虽然他对于当时教会的腐败感到不以为然,仍然选择偏向中立的言论,言论批评风格属于点到为止,而这一点与马丁路德的精辟讽刺手法大相径庭。愚人颂也就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产出的针砭教会腐败的文学作品。

相关

  • 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指数(英语:Air Quality Index, 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非线性无量纲指数。其数值越大、级别和类别越高、表征颜色越深,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
  • 格陵兰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9估计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1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1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立国历史格陵兰(格陵兰语:Kalaal
  • 地佐辛地佐辛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精神药物,一般在临床上采用肌肉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施药。常用于手术后镇痛以及由内脏、癌症引发的疼痛。该药剂药效比哌替啶强、成瘾性小、注射后十
  • 丁腈手套丁腈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是一种合成橡胶,由丙烯腈与丁二烯单体聚合而成的共聚物,耐油性(尤其是烷烃油)极好、耐磨性较高、气密性好、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耐老化
  • 漂白红砂土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土壤资源参考基准中漂白红砂土的定义是,土壤连同薄而深色的外表层在缺乏光亮层(一个白土层)呈舌形突出成为黏土淀积层。粘土淀积层有一个不规则或损坏造
  • INK4a/ARF细胞周期(英语:cell cycle),是指能持续分裂的真核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生长,再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循环过程。细胞周期的长短反映了细胞所处状态,这是一个细胞物质积累与细胞分
  • 霍华德·泰勒·立克次霍华德·泰勒·立克次(英语: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年2月9日-1910年5月3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芬德利(Findlay),著名病理学家,为立克次体的发现者。他最早在西北大学研究芽生菌病
  • 阿克塞尔·乌尔里希阿克塞尔·乌尔里希(德语:Axel Ullrich,1943年10月19日-),出生于德国西里西亚Lauban(1945年以来属波兰),德国癌症研究员,1988年以来任Martinsried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分子生
  • 脱落酸脱落酸(英语:abscisic acid),简称ABA,也称离层酸、S-诱抗素、逆境激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1963年,Ohkuma、 Addicott、 Eagles Wareing在不同国家分别从棉花幼铃及槭树叶片中分离出天
  • 隋森芳隋森芳(1945年2月-),中国生物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原籍山东黄县。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1981年获该校工程物理系硕士学位,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