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厚度

✍ dations ◷ 2025-04-04 20:48:34 #光学厚度
光深度是透明度的测量,在定义上是辐射或光在传输路径上被散射或吸收的比率。为了让光深度更加形象化,可以想一想雾。在观测者和物体之间的雾会立刻使得你前方的光深度为零。当物体远离时,光深度将会增加,直到该物体远至不能被看见为止。光深度表现的是光束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上被散射或吸收而被移除的量。如果 I 0 {displaystyle I_{0}} 是辐射源的强度, I {displaystyle I} 是通过路径后,观测者测到的强度,则光深度 τ {displaystyle tau } 被下列的方程式定义为:在核子物理,原子云的光深度可以从原子的量子力学特性来计算。它的形式是:τ = d 2 ν N 2 c ℏ ϵ 0 A γ , {displaystyle tau ={frac {d^{2}nu N}{2chbar epsilon _{0}Agamma }},}此处 d {displaystyle d} 表示跃迁偶极矩, γ {displaystyle gamma } :转换的自然线宽, ν {displaystyle nu } :频率, N {displaystyle N} :原子的数量,和 A {displaystyle A} :射束的截面在大气科学,经常提到的光深度路径是垂直于地球表面并直至外太空;在其他的场合则是由观测者的高度直至外太空。因为 τ {displaystyle tau } 是参考垂直的路径,对歪斜路径的光深度即为 τ ′ = m τ {displaystyle tau '=mtau } ,此处的 m {displaystyle m} 称为气体质量因子,对一个相对于大气层的平行平面是: m = 1 / cos ⁡ θ {displaystyle m=1/cos theta } ,此处 θ {displaystyle theta } 是天顶距,对应于给予的路径。因此:大气的光深度可以分解成几个部分:瑞利散射、悬浮微粒和气体的吸收。大气的光深度可以用日照计(sun photometer)测量(参考比尔-朗伯定律(Beer's law))。另一个例子是天文学上对光球厚度的定义,是从表面至光深度表面2/3处。这意味着光球散发出的光子在到达观测者之前平均被散射的次数少于一次,在光深度为2/3之处的温度,恒星辐射出的能量(原始的推导是源自太阳)相当于观测到的总辐射能量。要注意的是对一个被测量的介质,不同颜色(波长)的光会有不同的光深度。对行星环,当它阻挡在光源和观测者之间时,它的光深度是环所阻挡掉的光的比率,通常是来自掩星观测所获得的资料。

相关

  • 悬浮偶极悬浮偶极(Levitated dipole)是一种核聚变实验,将超导圆环设置于反应器内部。超导圆环将产生轴对称磁场,类似于地球或木星的磁层。据信这样的装置可以比其他聚变反应器设计更有效
  • 天冬氨酸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可简写为Asp或D)是一种α-氨基酸,其化学式为HOOCCH2CH(NH2)COOH。天冬氨酸的L-异构物是20种蛋白氨基酸之一,即蛋白质的构造单位。它的密码子是GAU和GAC。
  • 日耳曼语强变化动词在日耳曼语言中,强变化动词是指借由源自印欧元音变换的母音变化来构造时态的动词。像英语的“sing-sang-sung”即其一例。英语的“Strong verb”一词译自德语的“Starkes Ver
  • 埃涅阿斯记《埃涅阿斯记》(拉丁语:Aeneis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
  • 克劳斯苯克劳斯苯(Claus' benzene)是描述苯的分子结构的一种假设,由德国化学家克劳斯(英语:Adolf Karl Ludwig Claus)于1867年提出。这种结构又称对位键结构式,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相邻两个
  • 背散射电子背散射分析是指通过探测大角度散射离子能谱来确定靶物质特性的分析方法,一般角度介于165°~170°之间,主要应用于分析靶物质成分。背散射分析有许多的优点,例如快速、定量、无损
  • 杜贝莱约阿希姆·杜·贝莱(英语:Joachim du Bellay, 1522年-1560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诗人。他为七星诗社的成员,1549年发表最早的法语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其著作包括拉丁语诗歌和讽刺
  • 欧西坦人欧西坦人(奥克语:Occitans),是分布于欧西坦尼亚说罗曼语的拉丁民族。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西北部有十万至八十万人说奥克语。自2006年起,奥克语成为加泰罗尼亚的一种官方语言。欧西
  • 胡贝尔罗伯特·胡贝尔(英语:Robert Huber,1937年2月20日-)生于慕尼黑,德国化学家,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姆齐 | 1905年:拜
  • 果冻果冻(又称啫喱、明胶点心、吉利丁点心,英语gelatin dessert,jelly)是一种西方甜食,呈半固体状,由食用明胶加水、糖、果汁制成。市面出售的果冻有已经凝固成形的,也有需要食用者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