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植物标本馆

✍ dations ◷ 2025-11-05 21:49:20 #国立台湾大学博物馆群,台湾科学博物馆,1929年建立,标本馆

坐标:25°00′59″N 121°32′07″E / 25.016473°N 121.535191°E / 25.016473; 121.535191

国立台湾大学植物标本馆创立于1929年12月27日,位于一号馆后方。建筑基地面积727平方米,户外面积1057平方米。致力于收集台湾及邻近地区如东南亚、太平洋岛屿之植物标本。

台北帝国大学时期,曾规划有植物园,其范围大约是现今傅园、一号馆后方、女一舍、女五舍、研究生宿舍及地质系一带。当时分为研究部门与工作部门。研究部门成员包含讲师、助教、研究生等等以进行研究;工作部门则包含植物标本馆本身的技工、技师,进行的工作主要是标本之制作、典藏、上柜、交换,以及植物园的经营管理等等。后来由于植物标本馆收藏丰富,所以标本馆还编制了所属的图书馆员进行管理。帝大时期的植物园,其规划据推测应该是趋向研究性质的。除了研究台湾的植物外,其另一重要目的就是要协助南进政策,所以研究范围也扩及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屿。若采集到罕见而难分类的植物,也会携带回植物园进行种植,这就是为什么现今的台大校园也可以见到一些稀有植物的原因。国民政府时,植物园中的植物分类学被划入了植物系的领域,植物园的管理中心成了植物系附属的标本馆。另外,到了90年代时,原本存放的许多书籍也被搬到新总图书馆。渐渐的,植物园管理中心的重要性被人淡忘,甚至面临被改做其他用途的命运。后来因为主任及馆长努力与去多方协调,终于得以被保存。

建筑内部可见到二战时留下的痕迹,包括被子弹打穿的楼梯扶手、以及一些木制标本柜中所残留的弹孔。

为了有效利用与管理所收藏的标本,植物标本馆着手进行数据库之数字化,并将之纳入网站。如此一来,重要标本的资料得以永久保存,而研究人员或教学者也可在网站上运用及观看标本馆所拥有的资源,增加了学术上的便利性。整理的内容包括学名、中文俗称、英文俗称、日文俗称、原住民称呼、影像资料、物种分布地区、物种属性等等;此外,也进一步依照标本采集地点制作出物种分布图。

行政办公室与标本阅览:周一至周五,上午八点至下午五点。展示厅: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周二及国定休假闭馆)。

相关

  • 系统发育树系统发生树(英语:phylogenetic tree)又称演化树或进化树(evolutionary tree),是表明被认为具有共同祖先的各物种间演化关系的树状图。是一种亲缘分支分类方法(cladogram)。在图中,每
  • 尿素酶脲酶(Urease,EC 3.5.1.5)是一种含镍的寡聚酶,它催化的是尿素水解为二氧化碳和氨的反应:脲酶存在于细菌、酵母和一些高等植物中。1926年,詹姆斯·巴彻勒·萨姆纳得到脲酶的结晶,并用
  • 亚硒酸钠亚硒酸钠是具有化学式式Na2SeO3的无机化合物 。该盐是无色固体。五水合物Na2SeO3·5H2O是最常见的水溶性硒化合物。亚硒酸钠通常通过二氧化硒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备:加热至40
  • 今天《今天》(英语:Today),也被称为《今日秀》(The Today Show),是一档美国的晨间新闻和脱口秀节目。每个工作日的晨间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播出,于1952年1月14日首播。《今天》是首档
  • 前436年曾子
  • 林西莉塞西莉亚·林奎斯特(瑞典语:Cecilia Lindqvist,1932年6月4日-),汉名林西莉,是一位瑞典汉学家。林西莉于1932年出生于瑞典隆德,小时候曾学习过钢琴。 1952年高中毕业,曾在斯德哥尔摩大
  • 芋圆芋圆是一道著名的台湾传统甜点。芋圆是在1946年被研发出来的,创始者为蔡林保云,居住在瑞芳。蔡林保云于1938年嫁到瑞芳,帮忙婆家经营杂货店,一开始在门口卖梅子清冰供路人止渴,后
  • 贾科莫·恰米奇安贾科莫·路易吉·恰米奇安 (Giacomo Luigi Ciamician,1857年8月27日-1922年1月2日),亚美尼亚裔意大利光化学家、参议员 ,最早进行光化学反应研究者之一,太阳能板之父。恰米奇安于18
  • 美白美白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使自己的皮肤变白,常见的美白方法是防晒或涂抹有美白效果的护肤品等。因为很多亚洲国家的传统审美观念认为肤白的女性比较美,比如中国有“一白遮三丑”的
  • 魏学濂魏学濂(1608年-1644年),字子一,号容斋,又号内斋,浙江嘉善县人。明末进士。魏大中次子。崇祯十五年(1642年)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不久,李自成攻入北京,魏学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