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伊山石棺墓

✍ dations ◷ 2025-07-21 14:55:23 #江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连云港文物保护单位,连云港墓葬,灌云文化,青莲岗文化,东夷文化遗址,中国建筑之最

坐标:34°19′15″N 119°14′08″E / 34.32083°N 119.23556°E / 34.32083; 119.23556

大伊山石棺墓位于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北郊任庄村大伊山东麓青风岭上,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伊山石棺墓于1981年被发现,仅存西北角,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1985~1986年考古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62座,全部采用天然石板镶砌而成。大伊山石棺墓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石棺墓,属青莲岗文化类型。

大伊山石棺墓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原伊山乡)任庄村大伊山东麓青风岭上。 由当地砖瓦烧制厂工人取土时偶然发现。1981年发现时遗址仅存西北角一部分。现存遗址东西长70、南北宽45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距今6500年,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石棺墓。

1985年2—4月进行抢救性发掘,1986年3—4月进行第二次发掘。两次发掘共揭露面积55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62座,岳石文化和西周时期灰坑各1个,汉代墓葬10座。文化层厚约1米,地层堆积清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石棺墓61座,全部采用大伊山上自然石板镶砌而成。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170余件。石器均磨制,少数留有打制痕迹,器形有斧、锛、铲、凿、杵、研磨器等;骨器有针、锥;玉器有璜、块、耳坠等;陶器以夹砂红褐陶、泥质红陶为主,均为手制。常见器有釜、鼎、钵、盆、壶、瓶、支座、锉等。纹饰主要有附加堆纹、窄堆纹、乳丁纹、刻划纹。墓葬中随葬陶器以釜、钵、罐或鼎、钵、盆为基本组合,鼎釜多带腰沿,钵多为平底,部分为盖在死者头部的“红顶钵”,其中6件底部有刻划符号。

大伊山石棺墓晚于北辛文化,早于大汶口文化;由于它处于南北文化交汇区,因而既具有黄河下游新石器文化特征,又具有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自身文化因素,属青莲岗文化类型。1995年4月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 Ultrasound超声波(英语:Ultrasound),是指任何声波或振动,其频率超过人类耳朵可以听到的最高阈值20kHz(千赫)。超声波由于其高频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情报等众多领域。某些动物,如犬
  • 遣新罗使遣新罗使是日本派遣新罗的使节,特指公元668年以后派往统一新罗的使节。779年(宝龟10年)为最后派遣。日本与朝鲜半岛早期的交流资料不充分,仅可由史书等材料中的若干线索推测。广
  • 单原子氢单原子气体是物理及化学上的名词,是指只由一个原子组成的气体,所有的化学元素在相当高温下都是单原子气体。单原子气体的运动只需考虑移动(电子激发在室温不需考虑),因此在绝热过
  • 波特兰都会区波特兰都会区(英语:Portland metropolitan area),或称大波特兰(Greater Portland)地区是以波特兰为中心,由一系列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主要包括俄勒冈州的波特兰
  • 乔治·杜穆里埃乔治·路易·帕尔梅拉·布松·杜穆里埃(法语:George Louis Palmella Busson du Maurier,1834年3月6日-1896年10月8日),法裔英国籍漫画家和作家,画作主要发表在《喷趣》(punch)杂志上,
  • 哈基里亚哈基里亚(HaKirya,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
  • 杨坊杨坊(1810年-1865年)字启堂,又字憩棠,浙江宁波鄞县人,清朝官吏。曾命美国人华飞烈组织常胜军,抵抗太平军。杨坊早年在宁波当绸布店店员,后入教会学校习英语,继因赌博欠债流浪到上海,18
  • 郭拉洽郭拉洽(梵文:Goraksha),印度大乘密宗人士,八十四成就者之一。瑜珈的实际创始者,并且留下了第一本拙火瑜珈的纪录,一说其上师为马琴德拉纳特。郭拉洽是卖香人的儿子,一日阿金达尊者
  • 明尼苏达双城      明尼苏达双城(Minnesota Twins),是美国职棒大联盟里面的一支球队,主场位于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在美国联盟的分区中,属于美国联盟中区,在1961年-1981年的主场为大都
  • 阿尔文·托夫勒阿尔文·托夫勒(英语:Alvin Toffler,1928年10月8日-2016年6月27日),出生于美国纽约,未来学家,社会思想家之一。纽约大学毕业,1970年出版《未来的冲击(英语:Future Shock)》,198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