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浮屠寺庙群

✍ dations ◷ 2025-11-09 15:20:15 #婆罗浮屠寺庙群

婆罗浮屠寺庙群(印尼语:Kompleks Candi Borobudur)为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中爪哇省马吉冷县的佛教寺庙建筑群,包含婆罗浮屠、曼都寺、帕翁寺三座寺庙,均创建于8世纪至9世纪。“婆罗浮屠寺庙群”在1991年第1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印度尼西亚第一个世界遗产。

婆罗浮屠寺庙群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马吉冷县,在日惹西北约40千米(25英里),梭罗西方约86千米(53英里)处,位于两座双火山(Twin Volcano)孙多罗火山-松宾火山和默巴布火山-默拉皮火山,以及两条河流普罗戈河(英语:Progo River)和埃洛河(Elo)之间的高地,此地称为克都平原(英语:Kedu Plain)。根据当地神话,该地区因土壤肥力高而被称为“爪哇花园”,为爪哇人的圣地(英语:List of sacred places in Java)。

在20世纪初的修复中,发现该地区的三座佛寺位于一条直线上,由西至东分别为婆罗浮屠、帕翁寺、曼都寺,婆罗浮屠与帕翁寺距离约1,750米(5,740英尺),帕翁寺与曼都寺距离约1,150米(3,770英尺)。有研究指出这三座寺庙有彼此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推测可能是在前往婆罗浮屠之前,需在帕翁寺净化心灵。

婆罗浮屠为当中最最大,也最富盛名的寺庙。建筑的基座略呈正方形,每边长123米(404英尺),最高点距地面35米(115英尺),由九个堆叠的平台组成,其中下方六个约略为方形、上方三个为圆形,顶部有一座中央圆顶。曼都寺寺庙的基座须弥座为方形,每边长13.7米(45英尺),基座高3.7米(12英尺),基座上的寺庙高22.7米(74英尺),合计高度为26.4米(87英尺):88-96。帕翁寺为三者当中规模最小的寺庙,基座每边长10米(33英尺),高12米(39英尺):2-471。

第1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1991年6月至7月于突尼斯迦太基召开,由印度尼西亚申报的项目“婆罗浮屠寺庙群”经大会通过,成为印度尼西亚第一个入选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编号为592。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

“婆罗浮屠寺庙群”世界遗产包含3个项目:

婆罗浮屠寺庙群入选世界遗产的原因:首先,婆罗浮屠的设计采用阶梯金字塔的形式,顶部有一座钟形大佛塔,佛塔、寺庙与远处的山峰和谐融合,为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其次,婆罗浮屠寺庙群三座寺庙建于8世纪至9世纪,是印度尼西亚艺术和建筑的杰出典范,对该地13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的建筑复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再者,婆罗浮屠的建筑布置形式融合印度尼西亚土著祖先崇拜的传统与佛教涅槃概念,为供信众礼佛的佛教圣地,礼佛者从浮屠底部开始,沿着重重的楼梯与走廊到达顶端,象征通过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对应着菩萨成佛前必须达到的各阶段。

婆罗浮屠周边有两个博物馆:婆罗浮屠博物馆(英语:Karmawibhangga Museum)和萨穆德拉·罗萨博物馆(英语:Samudra Raksa Museum)。婆罗浮屠博物馆展出婆罗浮屠主佛塔未完成的佛像(英语:Unfinished Buddha)、主佛塔背后的华盖、1890年由卡西扬·切帕斯(Casijan Chepas)拍摄了一列浮雕的照片,婆罗浮屠零散结构部件等;萨穆德拉·罗萨博物馆则展出2004年从印度尼西亚航行到非洲、与实际大小相同的婆罗浮屠船(英语:Borobudur ship)复制品。婆罗浮屠船为参考婆罗浮屠建筑浮雕上描绘的图像,重现8世纪东南亚盛行的双舷外伸浮体船(double outrigger ship)。

婆罗浮屠为印度尼西亚佛教圣地,每年的卫塞节期间,印度尼西亚的佛教徒会在婆罗浮屠、帕翁寺、曼都寺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卫塞节是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般涅槃的节日,为公历五月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农历十五日),自1983年起为印度尼西亚的国定假日。印度尼西亚各地佛教徒聚集于此朝圣,朝圣群众由曼都寺出发,一路诵经、经过帕翁寺至婆罗浮屠,在婆罗浮屠举办庆祝仪式。每年卫塞节有例行的宗教仪式,从天芒宫县(英语:Temanggung Regency)的均普里特(Jumprit)泉水汲取圣水,以及从格罗博根(Grobogan)村中的永恒之火(英语:Mrapen)点燃火炬,用以作为祝福。圣水与火炬在游行前会放在曼都寺中,在朝圣游行时携带。仪式结束后,在帕翁寺、曼都寺、婆罗浮屠施放成千上万的天灯,象征对大千世界的开悟。

婆罗浮屠外观

在婆罗浮屠的卫塞节仪式

帕翁寺外观

曼都寺外观

曼都寺一佛二菩萨石雕像

592:婆罗浮屠寺庙群(婆罗浮屠 · 曼都寺 · 帕翁寺) · 593:桑义兰早期人类遗址 · 642:普兰巴南寺庙群 · 1194:巴厘省文化景观:以苏巴克为三界和谐哲学的载体1610:沙哇伦多的翁比林煤矿遗产

608: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 · 609:科莫多国家公园 · 955:洛伦茨国家公园 · 1167:苏门答腊热带雨林(古农列尤择国家公园 · 布吉克尼西士巴拉国家公园 · 巴瑞杉西拉坦国家公园)

相关

  • 不可观测性不可观测性(英语:unobservability),是一种物理特性。人类不可直接观测其存在、本质、特性、质地,或交互作用的事物就称为不可观测的事物。在科学哲学中,不可观测的事物的典型例子
  • 古特·布洛伯尔古特·布洛伯尔(德语:Günter Blobel,1936年5月21日-2018年2月18日)是一位德裔美国生物学家。因为发现信号肽被授予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地址标签”信号肽引导新合成的
  • 遁天神盗《遁天神盗》又名《幻影车神》是2004年的印度电影,可以说是一部武打剧情片。此片当年在印度获得成功,两年后还续拍了《遁天神盗 2》。本片开头,一群强盗竟斗胆在光天化日之下搶
  • 陆 林陆林(1966年9月-),安徽安庆人,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1989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现华北理工大学)。1999年,在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获
  • Personhood人格性(英语:popo)你是个好消息。这样才华横溢于言表,你要怎么处理他说这些央行。
  • 出柜出柜(英语:Coming out,又称Coming out of the closet)为LGBT人士表达自己为同性恋、双性恋或跨性别者的行为,源自于LGBT人士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被发现,或者不必要隐藏时的自愿披露
  • 氨基钠氨基钠是一个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NH2。室温下纯品为白色固体,试剂常带金属铁而呈灰色。氨基钠与水强烈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强碱。氨基钠可由钠与氨气反应, 或硝酸铁催化下
  • 弗里蒙特-维纳玛国家森林坐标:42°36′N 121°12′W / 42.600°N 121.200°W / 42.600; -121.200弗里蒙特-维纳玛国家森林(英语:Fremont–Winema National Forest)是一座美国国家森林,2002年由弗里蒙特国
  • 陈之华陈之华(?-),台湾女性作家,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视觉传播硕士。曾旅居英国、美国、尼日利亚、芬兰、澳大利亚等国。作品主要探讨芬兰教育。
  • 曹明正曹明正(1953年11月12日-),台湾政治人物,国民党籍,原籍台湾彰化县员林镇,曾任第14、15、16届彰化县议员曹明正曹明正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