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 dations ◷ 2025-11-10 01:02:30 #主动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搜寻外星高智生命活动 (Active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是尝试寄发讯息给有智慧的外星人的活动,现行的搜寻外星高智生命讯息通常都是无线电的形式,不过实体的讯息,像是先锋饰板,也算是发给SETI的一则活动讯息。给外星高智生物的讯息 ( Messaging to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METI),也是搜寻外星高智生物活动的一种,通常被称为积极的SETI。相对于积极的SETI,一般所知的SETI只是搜寻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并没有尝试送出讯息。METI的定义由苏联的科学家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扎伊采夫主导,它明确的区分了SETI的活动和METI的差异:科学家所谓的SETI只是搜寻外星人的讯息,METI则是创造讯息发送给外星人,因此SETI和METI的拥护者有着相当不同的观点。SETI的科学家们只局限在是否有外星人在这个区域活动?。换言之,它是合理的,SETI若成功,只是翻译出外星人传送的讯息。相对于SETI的活动,METI不是局限在宇宙的一屿,而是更远大的目标 - 克服宇宙无尽的沉默,将我们的存在告知长久以来就存在的有智慧的邻居 - 期望告知你不是孤独的!缺乏确定的通讯协定是对METI的挑战。电波讯号的特性也是,像是波长、极化的形式和调变都需要考虑。这些计划对准了距离地球32光年至69光年的恒星,只有阿雷西博信息例外,它瞄准的是大约24,000光年远的M13球状星团。最早抵达目标的讯息将是宇宙的呼唤 2,预计于2036年4月送达仙后座Hip 4872。下面是讯息将被送达的恒星:对METI最沉重的批评是曝露地球的位置给企图不明的外星人风险,而且没有经过国际咨询的程序。但是斟酌一些不合理的迷信和恐慌,参见:Sending and Searching for Interstellar Messages引用国际航空太空学院SETI长期研究小组,在2007年采用一个新的分析工具 -圣马力诺标尺,讨论刻意传送讯息对地球所造成风险评量表。圣马力诺标尺是由伊凡·艾玛教授和H.保罗·舒绮教授以从地球传出的讯号强度和讯息为基础开发的。它认为所有被创造与传输的讯号都不会被公平的看待,因而每个SETI活动的讯息必须在国际之间进行逐案的检讨。一个向卡尔达肖夫指数中的I型文明发射100亿瓦星际SETI回应的提案被罗伯特A.弗雷塔斯Jr.以难以执行予以驳回 ,但是这建议是在1980年提出,假设全面性的发送当然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才建议只向能量耗用达到I型文明标准的空间发送。进一步使用只能照亮恒星,而不是在与它们之间的太空,以当前(2008年)的地球技术水准,将可以合理的降低能量的耗用与费用。一旦发现了其他有文明的地点,维护联络和交换信息的能量需求可以通过高度定向的传输技术而大幅降低。在1974年,阿雷西博信息传输至大约25,000光年远的M13球状星团。现在使用更大的天线或更短的波长,将可以用相同的能量将讯号传送到更远的距离,进行SETI活动的尝试。艾伦丘陵陨石77005(英语:Allan Hills 77005) · 艾伦丘陵陨石84001 · 平流层中的活细胞(英语:Chandra_Wickramasinghe#Detection_of_living_cells_in_the_stratosphere) · CI1陨石(英语:CI1 fossils) · 血锂蛋白(英语:Hemolithin) · 默奇森陨石 · 奈克拉陨石(英语:Nakhla meteorite) · 波隆纳鲁瓦陨石(英语:Polonnaruwa (meteorite)) · 喀拉拉红雨 · 休格地陨石 · 海盗号的生物学实验(英语:Viking lander biological experiments) · 雅马拓陨石593(英语:Yamato 000593) · 蓝道申森林事件 · 罗斯威尔飞碟坠毁事件等CTA-102(英语:CTA-102)(类星体) · PSR B1919+21(脉冲星) · LGM-1(脉冲星) · Wow!讯号 · KIC 8462852(不寻常的光波动) · EPIC 204278916(不寻常的光波动) · VVV-WIT-07(不寻常的光波动) · HD 101065(英语:Przybylski's Star)(元素丰度异常) · SHGb02+14a无线电信号 · HD 164595(强大的无线电信号) · 快速电波爆发木卫二(欧罗巴星) · 火星 · 土卫六(泰坦星) · 土卫二潜在适居太阳系外行星列表  · 葛利斯163c  · 格利泽581g  · 格利泽581d  · 格利泽667Cc  · 格利泽667Ce  · 格利泽667Cf  · HD 40307 g  · HD 85512 b  · 开普勒22b  · 开普勒61b  · 开普勒62e  · 开普勒62f  · 开普勒186f  · KOI-1686.01  · PH2 b  · 鲸鱼座τe  · 鲸鱼座τf红矮星系统适居性(英语:Habitability of red dwarf systems) · 适居带 · 地球相似指数 · 行星适居性 · 天然卫星适居性(英语:Habitability of natural satellites) · 潜在适居行星 · 地外液态水 · 适居恒星表 · 地球模拟(英语:Earth analog) · 类地行星  · 星系适居带(英语:Galactic habitable zone)  · 双星系统适居性(英语:Habitability of binary star systems)  · 超级适居行星达尔文计划(英语:Darwin (spacecraft)) · ExoMars · 光子太空船3号(英语:Foton-M) · 生命星际飞行试验(英语:Living Interplanetary Flight Experiment) · 火星生物探测车  · 火星样本取回任务 · 火星科学实验室主动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 艾伦望远镜阵列 · 阿雷西博信息 · 阿雷西博天文台 · 布鲁斯威尔探测器 · 与地外文明通讯 · 高斯勾股定理建议 · 星际通讯 · 宇宙语言 · 宇宙语言学 · 先驱者镀金铝板 · 独眼巨人计划 · 奥兹玛计划 · 凤凰计划 · 搜寻来自近地外智慧生命群落的无线电波计划 · 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 SETI@home · setiQuest · 旅行者金唱片 · 水坑天体生物学 · 天体生态学 · 生命印记 · 布鲁金斯报告 · 星际政治 · 生态神学 · 外星人 · 嗜极生物 · 假定型生物化学 · 火星生命 · 金星生命  · 心理发生 · 行星防卫 · 圣马力诺指数 · 薛莫最后法则 · 黑暗森林假说 · 外星考古学 · 外星生物创造论 · 人与外星生物接触 · 麦田圈古代太空人 · 海月及蓝月 · 宇宙多元论 · 德雷克公式 · 外星人假说 · 费米悖论 · 返回污染 · 星际污染 · 大过滤理论 · 卡尔达肖夫指数 · 平庸原理 · 新灾变理论 · 泛种论(意导泛种论) · 天象仪假说 · 地球殊异假说 · 感觉商数 · 动物园假说SETI协会 ·

相关

  • RTA 2近端肾小管酸中毒(Proxim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pRTA、或"2型肾小管酸中毒(RTA 2)")是一种RTA的类型,由于近曲小管细胞从尿中再吸收"滤过的碳酸氢盐之失败所引起的,从而导
  • 苯海索苯海索(英语:Trihexyphenidyl;或 英语:Benzhexol,亦称为三己芬迪或安坦)是一种主要用来减轻帕金森氏症的药物,属抗蕈毒碱药物。著名品牌有“Artane”,其锭剂在台湾的中文名为“阿丹
  • 哥德尔库尔特·弗雷德里希·哥德尔(德语:Kurt Friedrich Gö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维也纳学派(维也纳小组)的成员。哥德尔是二十世
  • 安妮女王安娜·玛丽亚·莫莉西娅·德·哈布斯堡(西班牙语:Ana Maria Maurícia de Habsburgo,1601年9月22日-1666年1月20日),又称奥地利的安妮(法语:Anne d'Autriche)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王
  • 宫保鸡丁宫保鸡丁(英语:Kung Pao chicken或Kung-Pao Chicken),呈煳辣荔枝味,是源于黔菜、流传至鲁而后成于川菜的一道川味名菜。相传宫保鸡丁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署理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发明,是
  • 中性进化理论中性演化理论全称为分子演化的中性理论(英语: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简称为中性理论。是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在1968年早期所提出的一种演化理论。这个理论认
  • 不当换质换位换质换位律(contraposition, transposition),又称异质位换律、换质位法,是古典逻辑的一种结构变换推理,一般用于改变条件命题的结构。在直言命题中,换质换位律只能用于全称肯定型(A
  • 压缩性在热力学和流体力学范畴中,压缩性(Compressibility)或压缩率是一个对压强改变造成的相对体积改变的度量。以上V代表体积而P代表压强。在热力学中压缩性同时表示理想气体与现实
  • 波义耳定律波意耳-马略特定律(英语:Boyle's law,也称作Boyle–Mariotte law或Mariotte's law),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是由爱尔兰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1662年根据实验
  • 坪林区坐标:24°56′15″N 121°42′40″E / 24.937388°N 121.711185°E / 24.937388; 121.711185坪林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