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穹窿体
✍ dations ◷ 2025-10-29 20:39:51 #穹窿体
结构 / ECOD穹窿体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也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分子。该细胞器的功能尚不明晰。通过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穹窿体呈对称的穹窿状,各侧皆具有39褶结构。穹窿体出现在各种真核细胞并表现出高度的保守性。穹窿体一般悬浮于细胞质基质中,但也可以成在参与对抗病原体时成为脂质筏的一部分。穹窿体于20世纪80年代被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药学院的生物学家Nancy Kedersha及生物化学家Leonard Rome首次发现并成功分离。穹窿体与核糖体一样,是大型核糖核蛋白分子(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物),但穹窿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MDa,约为核糖体的3倍。通过不同方式测得的穹窿体的大小有一定差异:由于穹窿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所以利用传统技术对其进行染色有一定困难。穹窿体的蛋白质呈对称的桶状,两侧有等量的穹窿体主蛋白(Major Vault Protein,MVP)结合在一个穹窿体少数蛋白(minor vault protein)上。两个总共包含96个穹窿体主蛋白及16个长度约为86–141bp穹窿体RNA(vault RNA,vRNA)的部分结合后,最终形成完整的穹窿体。虽然穹窿体仍未被完全了解,但科研人员已发现其功能与核孔复合物的功能之间具有一定联系,这两种不同分子都呈八边形这一事实也支持该观点。已有结论说明穹窿体像核孔复合物一样,是被用于将如mRNA一类的大分子从细胞核中运输到细胞质中。另有观点认为穹窿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末,研究人员发现穹窿体(尤其是其中的穹窿体主蛋白)在被诊断出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的癌症患者的细胞中有过度表达的倾向,所以有观点认为穹窿体会阻断多种化疗手段。虽然上述现象并不能说明是穹窿体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癌细胞耐药,但它仍暗示了癌症与穹窿体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的关联。该发现为对癌细胞耐药机制的研究及抗癌药物的寻找提供了重要线索。穹窿体已在哺乳类动物、两栖类动物、鸟类动物及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等生物的细胞中发现并分离。同源蛋白家族数据库(Pfam database)已识别出穹窿体在第四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tetraurelia)、动质体、众多脊椎动物、剌胞动物(星海葵)、软体动物、丝盘虫(Trichoplax adhaerens)、扁形虫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及领鞭毛虫细胞中的同源物。虽然穹窿体已被在多种真核细胞中发现,但下列几个真核生物物种不含有组装穹窿体所需的蛋白质:这4个物种分别是植物、线虫、动物和真菌的模式生物。除了这4个例外,穹窿体在其他物种中的高度相似性喑示着该细胞器在进化过程中的某种重要性。
相关
- 奶嘴奶嘴,或奶咀,是由橡胶、塑料或硅胶造成,给婴儿或幼儿吸吮的用品。标准奶嘴的外观包括一个人造乳头,以及口盾和手柄。口盾或手柄应当足够大,以避免孩子窒息或吞咽的危险。
- 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环境署,又称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英语: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或 UN Environment),是联合国专责环境规划的常设部门。它的任务在于协调联合国的环境计
- 哲人古希腊哲学是古希腊的哲学古典希腊哲学对西方的哲学、科学和宗教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古典希腊哲学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在宗教方面,古典希腊哲学对
- 希氏脸希波克拉底面容 (拉丁语:facies Hippocratica)是指由于濒临死亡或长期患病、过度排泄、过度饥饿以及类似原因导致的面容改变。"容貌可以被描述如下:鼻子变尖,眼窝深陷,太阳穴下
- 本体论论证本体论证明(Ontological argument)是证明上帝存在的一种理论,属于先验性的证明方式。该理论最早由中世纪哲学家伊本·西那和安瑟伦提出。后世的哲学家,包括谢哈布丁·苏哈拉瓦迪
- 布若卡区布洛卡区(英文:Broca's area)也译为布罗卡区是大脑的一区,它主管语言讯息的处理、话语的产生。与韦尼克区共同形成语言系统。布若卡氏区与韦尼克区通常位于脑部的优势半脑(通常位
- 振兴复健医学中心振兴医疗财团法人振兴医院,位于台北市北投区,一般直称振兴医院或基于地理位置称作北投振兴医院或石牌振兴医院。创立于公元1967年,原为专门收容小儿麻痹的复健医院,现今则是以心
- 家族家族指基于血缘、婚姻、生命共同体构成的利益集团,通常表现为以一个家庭为主构成的中心,如东亚社会的财团,多以一个家庭为背景所形成的企业集团;有时帮派内的不同派系也以家族称
- 底片胶片,是一种制成影像物料。现今广泛应用的胶片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胶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所以又称胶卷,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
- 木酮糖-5-磷酸D-木酮糖-5-磷酸(英语:D-Xylulose 5-phosphate)是一个磷酸戊糖途径中的中间代谢产物,由酮糖核酮糖-5-磷酸而来。最近的研究表明,此物质在基因表达中也有重要作用,主要与转录因子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