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帕夫诺维奇·斯维斯图诺夫(1830年2月14日-1903年3月18日之后;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 Свистунов),全名亚历山大·加里尔·康斯坦斯诺维奇·帕夫诺维奇·斯维斯图诺夫,特维尔公爵、政治家、俄罗斯帝国炮兵上将,出身于斯维斯图诺夫家族特维尔-迪尔马科申-维亚济马分支,亦因战功取代宗家成为斯维斯图诺夫家第十六代及未任家长。于克里米亚战争、高加索战争、第十次俄土战争、中亚征服中均有出战,除了在阿尔马河战役作为上尉执掌炮兵营时战败外,再无败绩。一生有二十年时间都在高加索地区服役,在平定1877年车臣及达吉斯坦起义后,1881年开始推动高加索地区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稳定了自1817年以来长达六十多年战乱不断的高加索地区。1856年7月娶远房表妹柳德米拉‧纳什金娜为妻,两人无生养子嗣。
1830年2月14日,斯维斯图诺夫出生于特维尔一个破落贫穷的贵族家庭,虽然父系和母系均为显赫的贵族家庭,但因为是旁支的原因,出身与一般小贵族差不多。在15岁前,他接受的是一般的沙俄贵族教育,但他比起书画和诗歌,他更热衷于历史和政治。因此在16岁时,被父亲安排至圣彼得堡的炮兵学院,在学院中因思想新颖、且反应敏捷而被提拔。1849年6月7日,年仅19岁已经修毕了所有课程从军校毕业,并前往军队服役。1850年,其父去世,斯维斯图诺夫并无钱财殓葬,仅与17岁的弟弟迪米德里一同挖洞将父亲遗体埋在家族坟墓旁边。1851年4月8日,单人匹马前往战事最剧烈的高加索战区服役,成为瓦哈奇哈拉驻屯司令,被晋升为准尉。斯维斯图诺夫不能忍受高加索地区官员的贪污腐败,决定另外挑选士兵训练,并遇上了当时也在高加索地区服役的科马罗夫,两人日后成为挚友。
斯维斯图诺夫亲自率领部下在高加索屯田,将瓦哈奇哈拉由一个不到八百人的小镇,发展成一座具有完整防御工事和炮兵掩护,民兵一千二百、居民四万多的大城镇,粮仓充实、更在城镇各处种满了可食用植物。挖了两千口井,以泵将水抽上地面,并统一供水。而南方二十五公里远的阿尔戈则形成强烈对比,遍地白骨、不见庄稼、一片荒凉,仅余下防御工事的残垣断壁。斯维斯图诺夫判断瓦哈奇哈拉迟早会被掠夺,因此把部队中仅有的130匹马分为两梯次,一梯次65匹马,共分13队斥侯被派往周边方圆十二公里地区探索和巡逻,并建立十二个哨站长期观察,将整个地区转化为一个巨大要塞。对周边流民和仍在城外者一律邀请进城,并不设关卡验明身份,也不收关税。瓦哈奇哈拉二十四小时皆门户大开,士兵如常站岗,商户如常营业,每晚灯火通明。其上司米卢廷对此举感到不满和震惊,指责斯维斯图诺夫等同让圣战军乘虚而入,威胁要将他撤换,斯维斯图诺夫不理会。
1852年2月12日,伊玛目国哈桑‧穆拉德率四千八百人的军队北上至瓦哈奇哈拉,斯维斯图诺夫下令炸毁周边桥梁,并主动出撃,仅对镇民声称守城。山岗上的哨站以步兵炮轰击圣战军,圣战军攀上山岗时,炮撃班早已离去。并派骑兵于圣战军后方偷袭,随时从山谷中冲出砍杀。更预先锯断森林内的树木,在圣战军进入林区后,立即引爆在森林中的炸药,令巨木倒塌,引起森林大火,以圣战军的战法对付圣战军。哈桑‧穆拉德率部突出森林,在没遇上敌人主力部队的情况下,自军已经伤亡逾六百人。斯维斯图诺夫率九百名士兵于巴伦迪截撃,以二十六门四十六磅野战炮,十八门86毫米霰弹炮密集排射,一百余人的掷弹兵从两翼提供火力支援,加上八百人的散兵,构成足够杀伤大量敌军的密集火力。伊玛目国在前锋部队遭到伏撃后即退出森林,可是却在钳形攻势下再度被包围,最终被引到火力最为密集的一个山谷中,俄军展开单方面的杀戮,但因沙米尔亲自率领二千军队下山援救,俄军开始将火炮转向沙米尔军,并作有组织撤退。最终俄军解开包围后退,沙米尔军也不追赶,只接应友军撤退。伊玛目国死伤一千一百多人,而俄军仅伤亡八十二人,是为巴伦迪歼灭战。
巴伦迪之战令斯维斯图诺夫名声大噪,1852年3月30日被军方晋升为少尉。但也为他招来众多的妒忌,他拒绝逢迎上级、贿赂高官、挑战不合理指令的行为,使他即使有很大的军功,亦无法进一步晋升。1853年10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斯维斯图诺夫被高加索驻军大部分军官推荐前往最前线,时任驻军总司令葛拉必曾找他谈及此事,斯维斯图诺夫的回应如下:
葛拉必晚年的回忆录没有提及更多谈话内容,但他称赞斯维斯图诺夫为:“一位坚定勇敢的年轻人。”
有关斯维斯图诺夫在克里米亚行动的记载不多,仅知道他在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缅什科夫的旗下作战,1854年4月11日晋升中尉,1854年9月8日,晋升上尉,控管120门大炮,1854年9月20日阿尔马河战役俄军战败,斯维斯图诺夫被追究责任,降为中尉,但他仍在克里米亚留到1856年战争结束。因左肩受到永久性伤害,无法抬起,以26岁年纪申请退役,获准,并取得1,250卢布的一次性抚恤金。1856年4月回到家乡特维尔。
斯维斯图诺夫回家后,与多年不见的母亲和弟弟团聚。可是却因他的退役,家中生计大受影响,而抚恤金大部分皆用以偿还家中债务。斯维斯图诺夫缺乏谋生技能,更因左手受伤,在寻找工作上遭到困难。但由于斯维斯图诺夫识字,在出版社工作的弟弟介绍下,寻得一份印刷厂校字员的职务,但薪水微薄,仅每周3卢布,加上工作古板沉闷,斯维斯图诺夫难以忍受,工作了一个月后辞职。说服母亲和弟弟卖掉在市内的房子,搬到上沃洛乔克居住,以务农为生,闲余时间与弟弟一同校正出版书稿,勉强能够糊口。7月初,在母亲索菲娅‧纳什金娜的介绍下,迎娶了远房表妹柳德米拉‧纳什金娜,但由于贫穷,婚礼的筹措费用多来自好友科马罗夫(俄语:Комар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的借款及妻子的嫁妆。出席婚礼者仅有36位,且因为缺乏体面的服装,斯维斯图诺夫以军服出席婚礼。婚后,弟弟因舅舅介绍,前往圣彼得堡谋生。而新婚妻子也当一名家庭教师帮助增加收入,虽然夫妻两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活在贫穷中,但感情稳固。。
斯维斯图诺夫回家两年后,沙皇之弟康斯坦丁大公视察高加索,在瓦哈奇哈拉听说斯维斯图诺夫的事迹,向兄长亚历山大二世举荐。两人找来弟弟米哈伊尔大公商量,最终决定让斯维斯图诺夫作为米哈伊尔大公的幕僚。1858年6月17日,斯维斯图诺夫以幕僚身份再度从军。1858年8月30日,参战伊玛目国平定战,要求上级拨付一队500人的部队参战,米哈伊尔大公不准,并擢升为高级幕僚。1859年3月6日,因提出伊奇克里亚歼灭战四攻一守战略,同时由格罗兹尼、基留纳、阿干提、伊奇克里亚四个地方进攻,并守住山脉南侧的阿纳齐-沃里卡申线。令俄军成功包围歼灭伊玛目国最后一支常备军,大公因此提拔他为上尉。在沙米尔投降,伊玛目国灭亡后,因功被沙皇破格连升三级至上校,并同时授与勋章,米哈伊尔大公将其任命为首席幕僚长。斯维斯图诺夫对此并不满足,他较热衷亲上前线指挥战争,而不是坐在后方大本营遥控。斯维斯图诺夫多次向米哈伊尔大公要求带兵出战,大公一律不许。大公为了能让斯维斯图诺夫留下,下令为斯维斯图诺夫家整修房子,并购下三百公顷土地,连同六百名农奴,赠送予斯维斯图诺夫。大公仍担忧可能有所不足,上奏亚历山大二世,因斯维斯图诺夫出身显赫贵族,以他亲自开发的瓦哈奇哈拉为封地,请封为瓦哈奇哈拉伯爵。斯维斯图诺夫除了房子已整修不得不要外,其他都拒绝接受。签了六百张解放农奴的文件,让他们成为自由民,将三百公顷的土地平分给他们。并引用阿穆尔斯基伯爵穆拉维约夫功高封爵之事,认为自己未曾为国扩土,贡献亦不大,因此拒绝受封伯爵。
1864年3月18日,高加索战争结束,斯维斯图诺夫被派往华沙,协助战争后华沙重建。大公命其友科马罗夫作为副官跟随,从此之后,科马罗夫一直担任斯维斯图诺夫副官长达二十年。
高加索战争结束后,斯维斯图诺夫因其民政上的才能,前往一月起义后受损严重的华沙重建,受司令官伊里奇‧亚宾斯基少将指挥,负责重建华沙。并与好友科马罗夫在华沙大学进修,向斯宾尼维斯基(英语:Felicjan Sypniewski)、孟德尔等学者学习,并结识了当时前往华沙进行学术交流的巴登心理学家,后来的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之父威廉·冯特,以及未来的部下米哈伊尔·斯科别列夫。科马罗夫指斯维斯图诺夫无法融入校园生活,经常与教授、同学间冲突,屡屡在辩论中人身攻击他人,多次以俄语宣扬精英主义,令他遭受同学厌恶。但其生活作息严谨,清晨六点即起床锻炼,办理公务后即埋首学习,在图书馆写下大量笔记,半夜才睡。更常于星期日假期与科马罗夫四处游览,二人为了省钱,交通方式以步行为主。1864年10月,二人被召回高加索地区,结束了华沙之行。
1865年4月26日,斯维斯图诺夫率领一支由山民和俄罗斯人混杂的3,000人军队,跨越里海登陆阿克套。参加俄罗斯对浩罕的征服(俄语:Русско-кокандская война),由于其军多为步兵,因此设计出一种一平方米的接合板,每次驻扎和遇敌时可迅速组装。平常以方阵行军,将火炮和非战斗人员、牲畜、粮食、马车等置于正中保护,由哥萨克斥侯四出巡逻保护,一旦遇敌突袭,即组成阵地抵御。在前进的前十天内,遇上乌兹别克和塔吉克的骑兵小分队日夜袭扰,斯维斯图诺夫军虽一一撃退,可是却被迫长期结阵于草原上,他下令将战死马匹全数造成肉干,以应对粮食问题。敌军看见此情景,则不再袭击,此时斯维斯图诺夫再向前前进,敌军再攻,则再结阵,射杀战马取肉。在历经风沙和烈日侵蚀下行军十四日后,与希瓦汗国军队接战,对方将领曾在战前喊话,因军中无人理解对方语言,直接开战。全体哥萨克下马以排枪射击,步兵结成六十个方阵,由三方面向敌军射击。敌军一万骑兵呈三方向合围,斯维斯图诺夫下令六十个方阵向心收缩,呈凹字形移动,让火炮朝向敌军展开,切断了敌方骑兵的密集冲锋。敌方骑兵终止了直接冲锋,而是迂回于俄军阵地以弓箭射击,斯维斯图诺夫因此左肩中了一箭。但他却下令部队呈锥形前进,攻打对方过度展开的右翼,敌军将领再度集结骑兵,并向俄军后方包抄。但斯维斯图诺夫下令断后部队对敌军开炮,敌军将领被一颗炮弹所杀,敌军因此终止了冲锋,并向后撤退,战斗结束。
在与敌人正式交战后,斯维斯图诺夫改变过于被动的战法,设计出三种阵型,以对付神出鬼没的敌军骑兵。1865年6月4日,军队走出了克孜勒库姆沙漠,到达了努库斯,其部下因在沙漠长征一月有余,打算进城抢劫,斯维斯图诺夫严令禁止,但仍有人抢劫。因此他公开吊死抢劫的五名士兵,亲自进城安抚居民,问居民有何城镇不服俄国。镇民向他指出若干城镇,他便率军出征将那些城镇屠掠一空,掳走妇女儿童,周边城镇因而望风而降。俄军将战利品与亲俄镇民共享,镇民感激,愿意协助出兵,并提供军队懂俄语的向导和翻译。在扬根克镇(俄语:Янгиарык)屠掠时,斯维斯图诺夫遇上努库格‧亚默汉,他为了夺回自己妻儿与俄军格斗,连杀二十多个哥萨克骑兵。斯维斯图诺夫下令活抓他的家人,并要求他加入俄军,他会放归他的妻儿,并让他管理自己部族的妇女儿童,不然一律杀光,努库格‧亚默汉投降同意加入成为专属的骑兵指挥。此时斯维斯图诺夫军组成复杂,由六个种族组成且没有统一语言,下命令必须经过二至三重翻译。
1865年7月14日,斯维斯图诺夫得知俄军已经于塔什干之战(俄语:Завоевание Ташк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ей)攻下塔什干,并正对布哈拉汗国作新一轮侵略,于是率军北上参战。1865年9月22日,斯维斯图诺夫与米哈伊尔大公的主力在纳沃伊会合,被编排至远房堂兄阿列克谢‧斯维斯图诺夫麾下。此时因斯维斯图诺夫军经过之地俱为俄军管辖,不能抢掠,因此他积欠其部下总值逾57,200卢布的工资,相当于他年薪的400多倍。他向大公和堂兄申请借贷,两人借给他大约200,000卢布的军队票单,用于支付日常开支。斯维斯图诺夫还要求堂兄多拨给他1,000骑兵作为先锋部队,获许,次日即率军出发,西进泽拉夫尚河一带大掠。1865年10月3日,兵围吉日杜万,城民坚决拒降,斯维斯图诺夫下令8,000友好部族的士兵将吉日杜万团团包围,更截断水源。10月8日,俄军在城垣外轰出一个决口,对方以步兵堵塞,数度被炮火攻击而后退。14日晚,俄军臼炮炮弹打中城中粮仓,一夜烧去积存多时的粮食。11月6日,城中大饥,人相食,俄军开始强攻,以优势火力压迫城民。晚上,俄军攻入镇公所,发现八百名妇女儿童尸体,全城无人投降。
1866年8月20日,俄军在伊尔贾尔之战(俄语:Ирджарская битва)大破布哈拉军队,标志着俄军对于布哈拉全面征服的开始。9月26日斯维斯图诺夫于外里海州再度领军入侵布哈拉汗国,并沿沃伊布万、加拉提直攻首都布哈拉,布哈拉汗国最终投降。割泽拉夫尚河、卡塔库尔干、撒马尔罕至乌尔古特的土地予俄国。1866年11月8日,因功晋封少将。1867年11月12日,因其母去世,离开中亚。余部由副官科马罗夫率领。
1868年3月4日,斯维斯图诺夫因战利品成功还清天文数字的债务,将上沃洛乔克庄园出售,并搬回家乡特维尔,向新任家长堂兄阿列克谢申请将父母改葬家族墓地,获准,并被承认为家族一分子,在1869年再度搬家至圣彼得堡。1870年2月19日,获亚历山大二世封礼(俄语:Акколада (церемония))册封为少将。1870年8月30日,获封高加索军区总参谋长,职位仅次于总司令米哈伊尔大公。1873年4月5日,斯维斯图诺夫向米哈伊尔大公提倡以其旧部为骨干,在高加索组成由俄军、捷列克哥萨克、山民混合的新式常备军,方便专门出动镇压叛乱。战争部部长迪米德里‧米卢廷(俄语:Милютин, 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斥责此行为“疯狂”、“培养私人军队”、“军阀化”、“反对战争部”,上书亚历山大二世反对,更发动一众高官前往冬官,称决不可开此先例。亚历山大二世在压力下决定否决斯维斯图诺夫的提案,但由于高加索长年动乱难以平定,因此决定让斯维斯图诺夫自行以他旧部的4,000人训练新军,但不准扩编至5,000人以上,高加索驻军仍由中央政府调度。
1875年4月17日,斯维斯图诺夫率领5,000人新军到达高加索,就任捷列克州州长,对高加索开始了平定。斯维斯图诺夫刚到任时的高加索,按其部下勃鲁西洛夫的说法:“简直就是一个点燃的火药桶。”当地有22个部族叛乱,特别是四处游撃的车臣人,四出无差别杀害俄国人,在城市各处都爆发了暴动。斯维斯图诺夫刚到弗拉季高加索时第一道命令就是解雇地方政府厅级以上所有官员,必须再次考核,不合格者一律降职。他又发现政府库房账目虚假,仓库近乎空虚,抓来会计审问,最终取得名单,并派人前往充公以充实库房。官员们群起向亚历山大二世申诉,但斯维斯图诺夫自辩指这些官员才是真正令高加索未能稳定的原因,为了不再出现像伊玛目国的重大叛乱,必须得将他们全数除去。18日晚,斯维斯图诺夫被人暗杀未遂,枪伤左手前臂。19日清晨,他将34位贪渎的官员全数吊死,并如常观看死刑执行。死刑执行后,他下令不再追究所有中下级官员以前贪渎的行为,但严禁再犯。也同时宽恕暗杀自己的杀手,担忧他被灭口,称其自首必定无罪。当日中午,枪手自首,牵连出一干与山民有勾结的官员。斯维斯图诺夫认为情节并不严重,仅处决刺杀主谋。下令一律许可官员与山民合作,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互相沟通。
20日晚,斯维斯图诺夫率军撤离,并公告所有事情都已经解决。因此全州陷入无政府状态,但人民生活不见影响。26日晚,斯维斯图诺夫攻入格罗兹尼,扑灭了反抗势力,并于该地设立临时政府,颁布约章。他下令将格罗兹尼要塞化,目标是应对众多在山上仍然作乱的部族,仍然认同自身为沙皇臣民的山民,军队一律保护其生命财产安全。由17日起算,仅用9日即平定民众骚动。斯维斯图诺夫下令,在一个月内投降的部族,一律免死,否则全族屠灭,决不宽赦。14个部族同时投降,仅山地车臣人、阿尔卡内人、阿凡人、达吉斯坦人、切尔卡斯人、卡巴尔达人、阿巴扎人、阿迪格人为主的八个部族并不投降,斯维斯图诺夫因此分别出兵攻灭,根据不赦免原则,一律屠杀。直至1876年1月,已杀超过6万多人,掠夺的财物全数充公。并鼓励山民自发狩猎游撃队,一颗游撃队人头可换15卢布、头目100卢布、大头目300卢布。1876年8月14日,全部16位大头目、85位小头目被杀、共杀70,000多人,高加索大致平定。斯维斯图诺夫让退役军人和哥萨克自行寻找空地,作为居所定居,更引入大量俄罗斯移民填补空隙,从此俄罗斯人成为北高加索的主要民族至今。
1877年4月27日,第十次俄土战争全面爆发,当时斯维斯图诺夫将政府刚迁回弗拉季高加索,但他率军58,000人南下支援俄土战争。5月1日,在哈萨维尤尔特得知1877年车臣及达吉斯坦起义的爆发,因此于5月10日率军西上攻打起义军,12日攻下查伯莱纳,15日,得知沙米尔次子加齐帕夏(俄语:Гази-Мухаммад (сын Шамиля))率11,000军队在阿布哈兹登陆,判断并无威胁,因此转进达吉斯坦平定乱事。5月31日,设立战争指挥部,由斯维斯图诺夫指挥全军。6月20日,将车臣人团团包围在查希纳山谷中。6月28日,斯维斯图诺夫得知加齐帕夏撒退的消息,率亲兵3,000,急行军于叶兹德追上,双方参加叶兹德战役(俄语:Баязетское сидение),在战场右方的巴泽雅山会战。由骑兵指挥努库格‧亚默汉突破奥斯曼左翼迂回,而斯维斯图诺夫主军则占敌军后方的巴泽雅山,对敌军形成后半包围状态,骑炮兵冲破敌军先锋部队。步兵形成前半包围阵线,加上俄军使用的可是后膛撞针枪,功率远胜奥斯曼的前膛枪,加齐帕夏麾下的车臣军只得进行白刃战,可是却无法冲出重围,甚至无法攻击俄军阵线。巴泽雅山的火炮架设完成后,向奥斯曼军开炮,在全方位包围下,奥斯曼军四散逃跑,却被俄军步骑兵以白刃战迎撃,努库格‧亚默汉以三队骑兵预备队密集冲锋,土军大溃。战斗进行7小时,俄军杀4,800多人,仅阵亡238人、伤1,238人。从此奥斯曼高加索军队再没有攻进大高加索山脉。
8月14日,俄军攻入查希纳山谷中的但扎克地区,城民据山丘固守,遭到四千多颗炮弹轰击,地道被炸倒塌,斯维斯图诺夫共调用350门火炮地毯式轰炸,包括25门阿姆斯特朗炮、18门64磅64担炮(英语:RML 64 pounder 64 cwt gun)。除迪米德里‧巴格拉季昂亲王在战前抗命救出380名妇女儿童外,但扎克部落完全溃灭。战后巴格拉季昂亲王率军清理战场,只见上千个坑洞,尸体焦黑且尸块遍地,难以找到完整尸体。仅在狭谷中寻获两位幸存者,一位右腿被炸去的少年已经精神失常、另外一位少女则被炸去下体,两人抢救后均告不治。巴格拉季昂亲王因此上书亚历山大二世,斯维斯图诺夫犯下战争罪。但因斯科别列夫等人上书申辩,亚历山大二世判断不必追究。迪米德里‧巴格拉季昂亲王率军独立行动,拒绝再接受斯维斯图诺夫指挥,获准。24日,攻陷起义军根据地贝洛瓦,屠灭110户人。车臣起义军从此只能待在哈希布特森林坚守,斯维斯图诺夫下令再次大规模轰炸,放火烧林,压迫敌军,增兵18,000人。起义军放出20,000妇女儿童向巴格拉季昂亲王军求援,斯维斯图诺夫下令炮火密集攻击逃走之妇孺,妇孺被迫由山丘顶端跳下逃生。但因巴格拉季昂亲王事先将阵地挪前五公里,成功救回上万人。斯维斯图诺夫勒令巴格拉季昂亲王交出难民,巴格拉季昂亲王拒绝,并一律封为亲王国臣民,给予他们身份证明。更对斯维斯图诺夫表示,倘若仍要强抢,麾下22,000格鲁吉亚军将一同抗命,斯维斯图诺夫最终让步。10月5日,俄军撃破所有车臣地区起义军。11月3日,俄军攻进达吉斯坦索卡蒂村,突袭起义军最后的营地,掳获众多起义军首领。11月8日,虚授中将,并获授二等带剑圣弗拉基米尔勋章。11月27日,起义军头目阿里贝克投降,因为他没有攻击车臣村庄,因此和十名部下一同判处较不痛苦的绞刑。
12月1日,斯维斯图诺夫下令特赦所有仍在反抗的车臣人,并称他们为真正的勇士。车臣人最终成为了俄国的国民。斯维斯图诺夫下令善待一切车臣人,因为他们已经流了足够的血,战争结束,不需再拿起武器。他们受伤生病由国家医护、饥饿寒冷由国家照顾,国家是为了包括车臣人在内的全体国民服务。斯维斯图诺夫提出慷慨的条件予车臣人,并命车臣人使节四出宣布:和平将降临高加索,俄军会保障他们的安全。
1878年1月5日,斯维斯图诺夫在安定达吉斯坦后,率15,000军队经巴统南下支援俄军攻打埃尔祖鲁姆,参加1878年埃尔祖鲁姆战役。并在1月23日在卡尔斯得知战争已经结束。俄土双方已于1月21日签订停战协定,于是取道格加尔库尼克北返,并在途中参观了塞凡湖。2月24日,北返至格罗兹尼,获晋升为上将。3月3日,第十次俄土战争结束。4月12日,斯维斯图诺夫下令北高加索军队复员,仅保留20,000常备军,分别驻扎于弗拉季高加索、格罗兹尼、斯塔夫罗波尔、马哈奇卡拉、五山城作为快速应变部队,由四位指挥官和他本人分别率领,以下为列表:
1879年,斯维斯图诺夫获得全高加索军区总司令、全高加索行政首长的身份对于一个自1817年战乱不断的地区,斯维斯图诺夫使用简便公正的政策,以下为部分节录:
斯维斯图诺夫以极端的铁腕政策打压反对者,他为了平息车臣人对俄国贪官污吏的愤怒,按习惯法将四位被定罪的贪官交给车臣行刑者处死。在他治下,道路之间往来袭撃行人的强盗绝迹、来往商队络绎不绝、部落之间没有再互相攻击,人民富足,不再担忧吃不饱饭。城市一个接一个地在高加索地区建立起来,山民们离开了他们赖以维生的森林、住进了城市;放弃了传统医学,改为接纳现代医学。
1880年7月5日,其堂兄特维尔公爵阿列克谢无嗣而逝,亚历山大二世下令斯维斯图诺夫袭爵,过继予迪尔马科申分支,成为斯维斯图诺夫家第十六代家长。1881年大力推动工业化建设,推动矿物以及石油的开采。1881年6月17日,由基辅直抵斯塔夫罗波尔的铁路开通。1883年1月1日,亚速至杰尔宾特的铁路开通。斯维斯图诺夫由1875年4月17日起,至1883年1月26日离开高加索,除偶尔前往中亚参战外,仅用七年时间将高加索由战乱频仍、破败不堪的地区,转变为统一使用俄语,人民生活富足安康,并开始了早期工业化。直至俄国内战为止,高加索地区享有了长达四十多年的和平。
1883年4月12日,斯维斯图诺夫在经过12年后再度回到首都圣彼得堡,获得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册封和授勋。将其12年内获得之头衔、勋章一并颁发,仪式长达9小时,因此分成三部分进行。1883年至1887年,斯维斯图诺夫与妻子定居于圣彼得堡,担任参谋。
1885年,获授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1887年7月26日,担任华沙总指挥司令。1889年4月9日,以领主身份回到家乡特维尔。1889年8月30日,获加授钻石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为俄国军人中最高荣誉。1891年被任命为炮兵总监。1892年11月23日,斯维斯图诺夫因为与部下发生冲突,辞职回家。此时斯维斯图诺夫已届62岁高龄,与其老妻共同生活于庄园中。斯维斯图诺夫晚年的记载甚少,因此他的卒年不详。1903年3月18日,斯维斯图诺夫作为高加索战争老兵及钻石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得主前往圣彼得堡出席纪念,可以推断他73岁时仍然健在。但在1904年高加索战争结束40周年纪念上,斯维斯图诺夫并无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