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国

✍ dations ◷ 2025-09-11 01:11:37 #宪政,法律哲学,政治哲学,法理,国家哲学

法治国(德语:Rechtsstaat)是一个欧陆法系里的法律思维的概念,源于德国法学。其核心理念是一个“宪政国家”在行使政府权力时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在普通法系里,与此相对应的观念是法治。

在一个法治国里,国家的力量受制于对当局任意行使公权力的约束,以达到保护公民的权利。法治国里的公民共享以法律为基础的公民自由,并可以使用法院。一个国家必须首先是一个法治国才能成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

德国学者一般认为推动法治国概念的运动始于哲学家康德。在学习和了解了18世纪晚期的美国和法国的宪法之后,康德提出了这个“宪政国家”的概念。康德的方法是基于一个国家的成文宪法至高性上的。这种宪法的至高无上性,必须建立在这样一个信念上:一个长久安宁的生活是人民幸福和他们的繁荣的基本条件。或者说,法律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管理国家,而是为了人民长久的福祉。康德的学说完全建立在宪政主义和宪政国家基础上的。也因此,康德指出了宪政的主要问题:“一个国家的宪法最终建立在其公民的道德上,而公民的道德则反过来又取决于这个宪法的好坏。”

法治国一词最早出现于1798年,但只到Robert von Mohl在1832和33年间的著作《Die deutsche Polizeiwissenschaft nach den Grundsätzen des Rechtsstaates》才广为人知。

重要的法治国原则包含:

相关

  • 德新社德新社,全称德意志新闻社或德国新闻社(德语:Deutsche Presse Agentur,简写为DPA),是世界大通讯社之一。建于1949年的西德,为国家通讯社,两德统一后,成为德国全境的官方通讯社。其总部
  • 西摩·本泽西摩·本泽(英语:Seymour Benzer,1921年10月5日-2007年11月30日),美国物理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行为遗传学家。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分子生物学革命的时期,最终在分子
  • 斯图亚特·L·施莱伯斯图亚特·L·施莱伯(英语:Stuart L. Schreiber,1956年2月6日-),就职于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及哈佛名下的博大研究所(英语:Broad Institute)。他引领化学生物学长达20余年。他的名
  • 纹猫(P. marmorata)Felis marmorata纹猫(学名 Pardofelis marmorata),又名云猫,是一种体型与家猫大小相仿的猫科动物,模式产地在苏门答腊 。纹猫的尾巴较长,并长有厚毛。纹猫一般栖息在树上,有类似大
  • 面部 (部首)面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七十六个(九划的则为第一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面部归于九划部首。面部只以左方、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
  • 李士豪李士豪(1900年-1972年),浙江诸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担任华东行政委员会水产管理局副局长,浙江省农林厅厅长。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萨诺特萨诺特(Sanoth),是印度德里North West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909(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909人,其中男性1534人,女性1375人;0—6岁人口449人,其中男253人,女196人;识字率72.46%,其中
  • 科达尔马科达尔马(Kodarma),是印度贾坎德邦Kodarm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7160(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7160人,其中男性9130人,女性8030人;0—6岁人口2858人,其中男1516人,女1342人;识字率62
  • 克里申吉克里申·吉 (Krishen Jit,1939年07月10日-2005年4月28日),马来西亚剧场导演(英语:Theatre director)、戏剧评论(英语:Theatre criticism)作者、历史学者。他数十年来活跃于马来西亚英语
  • SIMPLESIMPLE(SIP for Instant Messaging and Presence Leveraging Extensions),是一个基于sip协议的即时消息通信协议族。此协议由IETF的IMPP工作组提出,其草案及正式协议文档,进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