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骨不全症
✍ dations ◷ 2025-04-24 21:36:35 #成骨不全症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简称OI,又称脆骨症,是一种主要影响骨骼的遗传性疾病。它导致骨骼容易骨折。严重程度可能从轻微至严重。其他症状可能包括蓝巩膜,身材短小,关节松动(英语:Hypermobility (joints)),听力受损,呼吸问题和牙齿问题。若是严重的成骨不全症,可能轻微的碰撞就会造成严重的骨折,因此这类的病患被称为“玻璃娃娃”或“玻璃骨”。根本的机转通常源自结缔组织-缺乏I型胶原蛋白(英语:Type I collagen)。在超过90%的病例中是由于COL1A1(英语:COL1A1)或COL1A2(英语:COL1A2)基因的突变。这些遗传问题通常以体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方式或经由新的突变发生。至少有八种类型,其中I型最不严重,II型最严重。通常经由其症状确诊,并可通过胶原蛋白检测或DNA检测确认。成骨不全症目前没有治愈方法。借由运动来维持健康的生活形态及避免吸烟有助于预防骨折。治疗可能包括骨折照护,止痛药,物理治疗,支架或轮椅以及手术。一种将金属棒穿过长骨的手术可能可以强化长骨。目前试验性的证据支持使用双磷酸盐(英语:Bisphosphonate)类药物。大约15,000人中会出现一例成骨不全症的病例。结果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大多数人预后不错。自古以来就描述了这种情况,术语“成骨不全症”于1895年开始使用,意味着结构发育不完全的骨骼。。成骨不全病,俗称“玻璃娃娃”或是“陶瓷娃娃”。
一共有四大类型,最常见的是第一型,其次是第四型、第三型和第二型。第一型是由体染色体显性遗传造成,患者有蓝眼珠,齿质不良,部分患者伴随听力障碍。骨骼脆弱的原因来自正常的胶原纤维不足。这型的患者可能是由于体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所致,常在子宫内时就有多发性骨折的现象,在出生前或生产过程中就死亡,依其症状还可分四种亚型。形成原因可能是体染色体发生突变所致,这个突变使第一型胶原蛋白的结构不正常。这类的患者多半体型短小,脸型呈倒三角形,生长迟缓,有些阅读能力会比一般人好,蓝色眼睛。和第一型一样,是由体染色体显性遗传造成,骨骼脆弱的原因来自胶原纤维的前驱物α键过短。成骨不全症的发生几率为万分之一以下,被列为罕见疾病,在台湾,每二万至三万人就有一名玻璃娃娃,全台湾目前发现有167人患有成骨不全症。成骨不全症多采用支持性疗法,降低患者发生骨折的机会。患者多需长期服用增加骨质的药物,例如抑钙激素(calcitonin)、氟剂、活性维生素D3、钙片和双磷酸盐化物(bisphosphonate)。
相关
- 职业性职业病是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这一概念不仅限于生产性质的企业,也包
- 运动医学运动医学(英文:Sports Medicine)为医学的一个分支,为复健医学的一个次专科,范畴为研究体适能、防止及处理与运动及体能锻炼相关的创伤。20世纪后期,运动医学才从医疗卫生中分门别
- 辣椒辣椒(学名:Capsicum annuum),又叫牛角椒、长辣椒、莶椒仔(台语)、莶椒(潮汕话)、辛椒、番椒、番姜、番仔姜(台语)、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1900万年前,番茄和
- 气体分压气体分压(英语:partial pressure)指的是当气体混合物中的某一种组分在相同的温度下占据气体混合物相同的体积时,该组分所形成的压力。比如将一瓶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
- 皮胆虫门皮胆虫(学名:Picozoa,Picobiliphytes或Picobiliphyta)是一类水生单细胞异养真核生物,尺寸小于约3微米。第一种被明确归为此类的生物是Picomonas judraskeda。 他们可能属于原始色
- 细胞色素P450结构 / ECOD细胞色素P450(英语:cytochrome P450)超家族(官方缩写为CYP)是一大类多种多样的酶。大多数细胞色素P450酶的功能是催化氧化有机化合物。细胞色素P450的受质包括有:如脂
- 卡罗尼亚卡罗尼亚(意大利语:Caronia),是意大利墨西拿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226平方公里,人口3463人,人口密度15.3人/平方公里(2009年)。ISTAT代码为083011。
- 肠吸虫布氏姜片虫(学名:Fasciolopsis buski),简称姜片虫,是一种外观极像薄切姜片的中、大型寄生虫。为完成一代生活,这种虫必须在环境适当的淡水螺体内发育,再以常见的水生植物作第二轮的
- 胃肠道基质肿瘤胃肠道基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简称GISTs),为最常见的消化道间质肿瘤。GIST源自于卡氏间质细胞等平滑肌节律细胞。本疾病一般是因为KIT基因(英语:KIT (gene))突变
- 精氨基琥珀酸尿症精氨基琥珀酸尿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使氨积聚在血液内。由于氨是有毒的,尤其对神经系统造成破坏,精氨基琥珀酸尿症在出生数天便会发现。患有精氨基琥珀酸尿症的初生婴儿会昏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