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洛拉石窟

✍ dations ◷ 2025-11-13 18:40:12 #Pages using infobox World Heritage Site with unknown parameters,印度世界遗产,印度佛教石窟,印度

坐标:20°2′49″N 75°10′54″E / 20.04694°N 75.18167°E / 20.04694; 75.18167

埃洛拉石窟(英语:Ellora Caves)位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重镇奥郎加巴德西北约25至30公里,境内有34座的石窟,佛教石窟共12座,印度教石窟有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长约2公里,是公元7世纪至11世纪时期,也就是早期遮娄其王朝、罗湿陀罗拘陀王朝时期的宗教建筑,埃洛拉以雕刻著称,形式上呈现大乘佛教末期的特征。其中第16窟凯拉萨神庙,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完美景致,堪称建筑艺术史上的绝色,令人叹为观止。

埃洛拉的佛教石窟共12座,编号第1至12窟。形式上创作沿袭阿旃陀的支提窟和毗诃罗窟,属于修行僧人的房舍一般。第10窟是支提窟(也就是佛殿),其余均系毗诃罗窟(僧舍)。但毗诃罗窟有时也混合了佛殿的味道,如第11窟就有明显佛殿的创作。一般而言,佛教石窟较印度教石窟朴实,但由于当时佛教已渐式微,不少佛教石窟已偏离了笈多时代的审美观,逐渐走向巴洛克式复杂华丽的迹象。

第5窟是最大的毗诃罗窟。

第10窟是维什瓦卡尔马窟(Visvakarma)。

第11窟称兜德勒,有3层。

第12窟称丁德勒。

初期的佛教石窟

中期 第12窟 印度教石窟

后期 凯拉萨神庙

埃洛拉的印度教石窟共有17座,编号为第13至29窟。

第14窟称罗婆那伽凯。

第15窟称德斯阿瓦特拉窟。

第16窟凯拉萨神庙,石窟高达33米,长50米,建于公元8世纪晚期,是埃洛拉石窟中最重要的一处,代表印度岩凿神庙的颠峰之作,堪称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处丰碑。凯拉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一座神山,传说是湿婆隐居的地方。凯拉萨神庙相传是古印度罗湿陀罗拘陀国王克利希那一世(Rashtrakuta king Krishna I)为纪念战争胜利,命令须弥山敕建了这座祀奉湿婆的神庙,以七千多名劳力,前后共费时150年,整个工程以镂空整块山岩凿成,修造过程中移走240万吨岩石。神庙的装饰雕刻鬼斧神工、壮丽豪华,代表作有《罗婆那摇撼凯拉萨山》、《阇陀优奋战罗婆那》、《舞蹈的湿婆》等。

第21窟称罗迈希瓦尔窟。

第29窟称杜马尔莱那或悉达伽那赫尼。

埃洛拉的耆那教石窟共有5座,编号第30至34窟,建于9世纪至13世纪。形式上仿印度教石窟,但规模不如其宏伟壮丽。

第30窟称秋达凯拉萨,是仿制第16窟凯拉萨神庙的作品,从天然岩石中凿出佛像作品,但规模小,雕刻缺乏前期的活力。

第32窟称因陀罗瑟帕,建筑雕刻最为精美华丽,在双层列柱大殿的壁龛中,雕刻有一尊高达17米的尼犍子石雕像,尼犍子即是耆那教创教始祖笩駄摩那的石雕,坐于莲花台,莲花台下有金刚座,为印度耆那教第22代祖阿利湿塔米内的作品。另外两位大教长——巴湿伐那陀和戈摩达希瓦尔的雕像是裸体像,腿臂上缠绕着藤蔓,长发披肩,象征着耆那教苦行不渝的精神。

第32窟 耆那教教石窟 天花板为大型莲花形状雕刻

第32窟 色彩鲜艳的天花板绘画

第34窟 狮子坐姿的女神像

现代耆那教寺院
寺院外面可以拍照。中间圣域禁止拍照。微细的构造令人叹为观止。

231:红堡复合建筑 · 232:德里的胡马雍陵 · 233:德里的顾特卜塔及其古建筑(英语:Qutb Minar and its Monuments, Delhi) · 234:果阿的教堂和会院 · 239:帕塔达卡尔的古建筑群 · 240:克久拉霍的古建筑群 · 241:亨比的古迹组群 · 242:阿旃陀石窟群 · 243:埃洛拉石窟群 · 244:象岛石窟 · 246:科纳克的太阳神庙 · 247:拉贾斯坦邦的山地要塞(奇陶尔加尔城堡(英语:Chittorgarh Fort)、昆巴哈尔堡(英语:Kumbhalgarh)、伦塔波尔堡(英语:Ranthambhore Fort)、琥珀堡、贾沙梅尔城堡、加戈隆堡(英语:Gagron Fort)) · 249:默哈伯利布勒姆的古建筑群(英语:Group of Monuments at Mahabalipuram) · 250:朱罗王朝现存的神庙(英语:Great Living Chola Temples)(布里哈迪希瓦拉神庙、康凯康达秋里斯瓦拉姆神庙(英语:Brihadisvara_Temple,_Gangaikonda_Cholapuram)、艾拉瓦德斯瓦拉神庙(英语:Airavatesvara Temple)) · 251:阿格拉古堡 · 252:泰姬陵 · 255:法塔赫布尔西格里 · 524:桑吉的佛教古建筑 · 922:古吉拉特邦帕坦城的王后阶梯井 · 925:比莫贝特卡石窟 · 944:印度山地铁路(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尼尔吉里山铁路(英语:Nilgiri Mountain Railway)、卡尔卡–希姆拉铁路(英语:Kalka–Shimla Railway)) · 945: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原维多利亚终点站) · 1056: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建筑群 · 1101:尚庞–巴瓦加德考古公园 · 1338:斋浦尔的简塔·曼塔 · 1502:那烂陀寺考古遗迹 · 1321: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 · 1551:艾哈迈达巴德历史城区

335:楠达戴维和花谷国家公园 · 337:加济兰加国家公园 · 338:马纳斯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 340:凯奥拉德奥国家公园 · 452: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 · 1342:西高止山脉 · 1406:大喜马拉雅山脉国家公园(英语:Great Himalayan National Park)

相关

  • 身心障碍者T-4行动(德语:Aktion T4)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针对纳粹德国曾执行的、系统地杀害患有身体残疾或心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安乐死”计划所使用的称呼。在此计划中,有数以万计
  • 董纯才董纯才(1905年-1990年5月22日),湖北大冶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作家、翻译家、教育家、政治人物。担任教育部党组书记、副部长。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假面《假面》(Persona)是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作品,发行于1966年,由Bibi Andersson 和丽芙·乌曼主演。伯格曼本人对其极为看重;在回忆录《影像:我的电影生涯》中,他写道:“今天
  • 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是一所校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的英国诺丁汉大学独立校区,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外方大学,由于中国政策影响(
  • 陆基中段防御系统陆基中段防御系统(GMD)过去被称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在2002年为了和其他的反导弹计划有所区分而改变称呼,例如太空基和海基的拦截计划,以及再入大气层阶段与加速阶段弹道导弹的
  • 金正日将军之歌金正日将军之歌(韩语:김정일장군의 노래),是一首歌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袖金正日的歌曲,由申运浩(朝鲜语:신운호)作词,薛明淳(朝鲜语:설명순)作曲,于1997年4月9日公开发布。全曲结
  • 鲁道夫·鲍里索维奇·巴尔沙伊鲁道夫·鲍里索维奇·巴尔沙伊(俄语:Рудольф Борисович Баршай,1924年9月28日-2010年11月2日 ),俄罗斯指挥家、中提琴演奏者。巴尔沙是著名的包罗定弦乐四
  • 北姓北姓由来已久兼源头很多的姓氏,但大概有三种来源。现在北姓散居于河北曲阳、山西汾阳、四川德昌,内蒙古包头等地,唯人数不多。北姓源自复姓的来源
  • 洣江书院洣江书院位于湖南省茶陵县境内,创办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知州林延玉倡建。初建于茶陵城南郊狮口山(今茶陵一中内),清乾隆六年(1741年)迁城内南关,五十九年复迁旧址。院舍有堂5,两
  • 蔡鸿仪蔡鸿仪,清朝末年商人,光绪年间在上海创办蔡同德堂,时著名国药号。浙江四明人,今属宁波。字嵋青,又字眉青。工部郎中衔,李鸿章的得力幕僚。早年读私塾时对神农尝遍百草很感兴趣,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