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土地面积仅700余平方公里,因此是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行政区),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简称(社理会)管理,其首长原为新加坡国会议员兼任之主席,2002年起首长改制为专职称市长,市长级别相当于部长。这五社区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
英国殖民政府于1950年将新加坡分成地理固定的01至28邮区;随着1979年7月邮政将28个邮区再细分至80个分区(后来加至82个),再于1995年9月使用现有的邮政编码后,28邮区区划经已失去了原来的邮政功能;然而现时新加坡人,仍然以28邮区作为租置私人房产、以至中小学选校的依据。
1948年新加坡举行议会选举后,政府遂以选区作为行政区划,每区由一位国会议员代表该区选民。从1990年代起,市区重建局将新加坡分为55个规划区。规划区是固定的,不会因各届选举导致的选区范围更动而改变。新加坡统计局于2000年人口普查中首次使用市区重建局的规划区进行调查。1999年新加坡警察部队对属下的邻里警局和警岗改组时,也改用规划区作为其警局负责的范围。
新加坡土地局则将新加坡分为64个调查区,包含34个巫金(MK)和30个镇(TS)。这原有的34个乡在上世纪初多为农渔业地区,但在发展的洪流中已逐渐变成了郊区或市区。即便如此,这制度依然是土地局进行地皮划分的依据。
新加坡社区发展理事会是在1997年大选之后成立的。原来新加坡全国有9个社区,2001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宣布把全国9个社区发展理事会合并为5个社区发展理事会,并且委任全职的市长来领导这5个社理会。这5个社理会是按照地区划分,定名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中区社理会。在新加坡,市长指的就是社区发展理事会的最高首长。
新选区地图于2011年2月24日公布,总共87个选区由12个单选区和15个集选区组成。
目前的单选区和集选区包括:
市区重建局将新加坡分为五个大区,其下包括了55个规划区和2个集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