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

✍ dations ◷ 2025-11-11 21:57:39 #表面化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胶体化学,催化

吸附是指某种气体,液体或者被溶解的固体的原子,离子或者分子附着在某表面上。这一过程使得表面上产生由吸附物构成的膜。吸附不同于吸收,吸收是指作为吸附物的液体浸入或者溶解于另一液体或固体中的过程。吸附仅限于固体表面,而吸收同时作用于表面和内部。

吸附也属于一种传质过程,物质内部的分子和周围分子有互相吸引的引力,但物质表面的分子,其中相对物质外部的作用力没有充分发挥,所以液体或固体物质的表面可以吸附其他的液体或气体,尤其是表面面积很大的情况下,这种吸附力能产生很大的作用,所以工业上经常利用大面积的物质进行吸附,如活性炭、水膜等。吸附过程有两种情况:

还有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操作的分子筛,物料连续进入填充床,分子筛可以只吸附固定体积的分子,再释放,而将体积过大的分子拦住,石油气和天然气的分离经常采用这种方式。

吸附作用是催化、脱色、脱臭、防毒等工业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

相关

  • 修道院病毒科修道院病毒科是一种由粉介壳虫和蚜虫传播的植物病毒。修道院病毒包括甜菜枯黄病毒(英语:Beet yellows virus)、莴苣传染性枯黄病毒(英语:Lettuce infectious yellows virus)、葡萄
  • 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剂,属于巴比妥酸的衍生物,其应用范围可以从轻度镇静到完全麻醉,还可以用作抗焦虑药、安眠药、抗痉挛药。长期使用则会
  • 祖语祖语(英语:proto-language)又称原始语、基础语或母语,历史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指同一系属中若干相关语言的共同祖先——一种古代语言,或者是处于语言起源的某一阶段的尚不能称作“语
  • ΦPhi(大写Φ,小写φ,中文音译:佛爱、斐),是第二十一个希腊字母。希腊小写字母 φ {\displaystyle \varphi \,\!} ,左
  • 小红帽小红帽(英语:Little Red Riding Hood)是关于一个年轻女孩“小红帽”和一只大灰狼的欧洲童话故事。《小红帽》异本诸多,情节有时差异较大,以下仅概述较为常见的版本。在一个乡下,有
  • 哈马黑拉岛哈马黑拉岛(Halmahera Island),又名济罗罗岛(Jilolo或Gilolo),是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主岛,属北马鲁古省管辖。全岛面积17,780平方公里,人口162,728人(1995年),八成居民为穆斯林,其余两
  • 索拉诺索拉诺县(Solano County)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县,位置大约在旧金山和萨克拉门托之间连线的中点上,是官方上的旧金山湾区九县之一,同样也是北湾四县之一 。该县县治费尔菲尔德
  • 保罗·巴兰保罗·巴兰(英语:Paul Baran,1926年4月19日-2011年3月31日),生于波兰格罗德诺(现属于白俄罗斯),移民美国,拥有美国公民权。电机工程师,提出了分组交换的概念,曾参与ARPANET的建立,对电脑
  • 韩式炸酱面韩式炸酱面(韩语:짜장면),是一种韩式中华料理(英语:Korean Chinese cuisine),在面条淋上由春酱(一种咸黑豆酱)、猪肉粒和蔬菜粒、有时还有海鲜制成的浓酱。这种酱称为炸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