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号反坦克手榴弹,俗称黏性炸弹(英语:Sticky Bomb),是一款英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设计和生产的手榴弹。它是其中一种为英国陆军和国土警卫队而开发的反坦克武器。由于英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失去了大量的反坦克炮,它此时便成为一项替代品,以解决反坦克炮数量不足的问题。
74号反坦克手榴弹由第一防卫司(MD1)设计,它内部有一个盛载硝酸甘油的玻璃球,其表面被糊上了强力黏合剂,用以固定于金属外壳上。当用户拉出手榴弹手抦上的针,外壳会一分为二而露出玻璃球,另一支针将启动爆炸机制。用户然后需要将它放上敌方坦克或其他载具,亦必需用少许力以打破玻璃球。它黏附上载具后,启动其手抦上的杠杆会启动一个5秒的爆炸倒数,5秒后硝酸甘油就会爆炸。
该手榴弹的设计有几处缺陷。测试时,它不能黏附布满灰尘和泥土的坦克。再者如果用户不小心拉出它手抦上的针的话,玻璃球很容易就会黏上制服。陆军部军械局没有批准英军使用它,但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介入并批准其生产。由1940年到1943年,其生产商,凯氏兄弟公司大约生产了250万个74号反坦克手榴弹。它的主要用户是国土警卫队,但在北非的英国和英联邦军队亦有使用,在新几内亚战役亦有被澳大利亚陆军采用。法国游击队亦有使用。
随着法国战役结束和英国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离,德国可能会入侵英国本土。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英军并没有足够能力保卫本土。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几星其后,英国本土只有27个师的兵力。 他们特别缺乏反坦克炮,由于有840门在撤退时遗在法国,所以本土只剩下167门,而弹药也有匮乏的迹象,以致法规禁止任何炮弹被用于训练目的。
基于以上问题,导致较先进的武器被优先分配给英国军队,国土警卫队被迫使用一些过时的武器和弹药。
第一防卫司的两个成员米利斯·杰弗里斯少校 和史图瓦·麦克雷少校,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们的主意是制造一种在抛出后会黏附上敌方坦克的手榴弹。在试验时,麦克雷试着用橡皮泥填充进自行车橡胶内胎,但不但不够准确,黏力也不足。 他认为球状是最好的投掷物形状。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此时关注着英国本土的反坦克防御状况,他得悉此款手榴弹的研发工程后,开始敦促其开发和生产。 在1940年6月,测试正式开始,手榴弹已被正式命名为“74号反坦克手榴弹”,然而测试结果并不理想,因为它不能黏附布满了灰尘和泥土的坦克。 因此,军械局并没有批准将它成为制式装备。 然而,丘吉尔下令进行下一步测试,而下一步测试在同年7月进行,他也亲自观看了演示,之后更下令将它投入生产。 他在1940年10月的备忘录写着“黏性炸弹。生产一百万个”。 它的生产由一间在斯托克波特的化学品制造公司,凯氏兄弟公司负责,它负责提供黏合剂,并装上炸药和雷管。 由1940年至1943年,该公司大约生产了250万个74号反坦克手榴弹。
手榴弹内部有一个玻璃球,其中载有约1.25磅(约0.57千克)的硝酸甘油。玻璃球被一层弹力织物包着,弹力织物外层还涂上一些黏鸟胶。因为使用了黏鸟胶的缘故,它才得到“黏性炸弹”的绰号。 它的外壳由两个空心的金属半球体制成,玻璃球接着就放入外壳,外部有木制手柄固定它的位置,里面还有一个5秒的导火线。 木制手柄上还有两支针和一个杠杆,第一支针拉出时,外壳脱落,而第二支针则启动它的引爆机制。这令它进入待爆状态,杠杆同时下坠,确保引信成功,然后用户将跑到坦克附近和把它黏到其装甲上,用户需使用适当力度打破玻璃球,以便将硝酸甘油淋上装甲表面。 用户亦可从远处把它扔上坦克车体。
该手榴弹的设计有缺陷,用户被建议移动到坦克附近,并把它黏到其装甲上,而不是从远处抛上坦克车体。因在投掷的过程中,黏鸟胶很容易黏上用户的制服。 此外,当它存放了一段时间后,硝化甘油开始变质而变得不稳定,令使用的难度提高。 由于74号反坦克手榴弹是一种短距离武器,用户需匿藏在战壕里或其他隐蔽的地方,直到坦克开近他们的藏身处,然后才能把它黏上坦克后方,因坦克后方的装甲是最薄弱,是致命要害。 第二代的设计采用了塑料外壳,以及使用了雷管。
该手榴弹在1940年首次分配予国土警卫队。 尽管军械局没有批准正规部队使用它,一批74号反坦克手榴弹以训练为理由被分配予国土警卫队。 它也在北非战场被英国和英联邦军队用作反坦克武器。在1943年2月,当非洲军向塔莱进军时,他们利用它摧毁了6辆德国坦克。 澳大利亚陆军也获配一些74号反坦克手榴弹,在瓦乌战役 和米尔恩湾战役使用。 其中一部分更提供给法国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