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克伦佩勒

✍ dations ◷ 2025-07-01 22:06:55 #1885年出生,1973年逝世,指挥家,20世纪指挥家,德国作曲家,犹太音乐家,德国犹太人,弗罗茨瓦夫人,德国犹太裔美国人,联邦德国星级大十字勋章获得者

奥托·克伦佩勒(德语:Otto Klemperer,1885年5月14日-1973年7月6日),犹太裔德国指挥家、作曲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克伦佩勒生于弗罗茨瓦夫。他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开始学习,后来到柏林跟随普菲茨纳继续学习。当他于1905年指挥马勒第二交响曲时,结识了马勒。两人成为朋友,1907年经马勒推荐,克伦佩勒在布拉格成为德国地方剧院的乐队长。1910年他协助马勒首演了后者的第8交响曲。

后来他到了汉堡(1910年–1912年)和巴门(1912年–1913年)的市立剧院任职。从1914到1917年他是汉斯·菲茨纳在斯特拉斯堡的代理人。后来则成为科隆(1917年–1924年)歌剧院首席指挥。1919年他在科隆与歌手约翰娜·盖斯勒结婚。

在威斯巴登国立剧院(1924年–1927年)任职后,他接着就到了柏林的克罗尔歌剧院。克伦佩勒以演绎他同时代作曲家的作品出名,阿诺·勋伯格的《期待》,扬那切克的《死屋手记》,斯特拉文斯基的《俄狄浦斯王》和保罗·欣德米特的《卡地亚克》,但也曾指挥诸如巴赫的B小调弥撒等传统作品。

克伦佩勒是犹太人,1933年纳粹上台后,他逃往美国,到那里指挥洛杉矶交响乐团。在美国的岁月里,他演出的重点是德国古典音乐,如贝多芬,勃拉姆斯和马勒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返回欧洲并于1947年至1950年间成为布达佩斯国立歌剧院音乐指导。1953年,当他与蒙特利尔交响乐团还有三年合约在身时,迁往了伦敦,1959年成为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后支持爱乐乐团团员对抗里格的解散行动,组织新爱乐乐团,他担任艺术指导的职务。

晚年的克伦佩勒部分瘫痪,这是1939年一次头部肿瘤手术的后遗症。 除此之外,他患有狂躁抑郁症,此病经常发作,为此他不得不经常去医院接受治疗。即便如此,克伦佩勒仍活跃于乐坛。他于1971年退休,1973年逝世于苏黎世。

虽然作为作曲家的克伦佩勒不是很出名,但他写有大量作品,计有6部交响曲,一首弥撒曲,9首弦乐四重奏,大约100首歌曲和一部歌剧《目标》。

克伦佩勒早年即作为马勒的助手开始职业生涯,他对于马勒的作品,特别是马勒第二交响曲的演绎一直具有经典文献的地位;克伦佩勒二三十年代大力提携的一批现代派作曲家,特别是他们的歌剧作品,也一直以克伦佩勒的诠释为经典;五十年代早期,克伦佩勒也成尝试以古乐复兴风格演绎巴赫的作品;至五六十年代,克伦佩勒成为当时唱片业如日中天的百代公司的看家指挥,他对于德奥传统作品,即从巴赫,莫扎特,到贝多芬,及至门德尔松,舒伯特以后,再一直到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乃至马勒,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作品,都给出过权威性的诠释。

作为指挥家的克伦佩勒早年以积极支持现代派和先锋派作曲家而知名,二战后则成为德奥传统作品最著名的演绎者,这其中的转变,他自述只是随着听众兴趣的转移,但是研究者亦认为也包含了他自身兴趣的变化。与此类似的是,曾有人问克伦佩勒马勒与布鲁克纳的作品,形式风格都颇多类似之处,为何克伦佩勒专心于推广马勒的作品,克伦佩勒答曰,因马勒曾为其介绍工作。这样似是而非的答案隐藏了克伦佩勒真正的审美偏好。

克伦佩勒比之于同时代秉承德奥浪漫主义传统的指挥家,其风格以冷静客观著称。他晚年指挥的作品,大都缓慢凝重,织体清晰,特别是他训练的爱乐乐团的弦乐组尤其具有其个人风格。

虽然克伦佩勒曾在百代公司留下了许多大乐队演绎巴赫作品的经典录音,但是他在布达佩斯国家歌剧院期间,却是欧洲古乐复兴运动的先行者之一,倡导使用简化编制的乐队。

克伦佩勒推崇现场演绎,他曾斥录音室录音为无稽,但其身后却以大量的录音室经典录音而著名。

克伦佩勒于晚年获得以色列国籍。

他的妻子是歌唱家约翰娜·盖斯勒,儿子是演员威尔纳·克伦佩勒。

德国作家和文学理论家维克托·克伦佩勒是他的堂兄。

相关

  • 歌剧歌剧(意大利语:opera,opere为复数形)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歌剧在17世纪,即1600年前
  • 阿尔维德·卡尔森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语:Arvid Carlsson,1923年1月25日-2018年6月29日),瑞典科学家。他最著名的成就是对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研究以及该物质在帕金森氏症中的作用,他也因此成为2000年
  • 烹杀烹刑,或称烹杀,是一种酷刑。施刑者先将犯人的衣服脱光,并将犯人推入一个如成人般高的大锅,盛有油或水,放在柴火上烹煮。犯人大多数都因灼伤死去,有些最终全身烧焦。历史上的著名受
  • 关键种关键种或关键物种(英语:keystone species,又直译基石种或基石物种)是指对环境的影响与其生物量不成比例的物种。这些物种对保持生态群落(英语:Community (ecology))的结构起着重要
  • 清硬颚鼻音清硬颚鼻音是辅音的一种,常被用于一些口语中。在国际音标中,清硬颚鼻音并表示为⟨ɲ̊⟩或⟨ɲ̥⟩,表示轻音的小圆圈置于ɲ上方或下方均可。汉语学界通常使用符号“ȵ̊”来代
  • H·H·阿斯奎斯第一代牛津及阿斯奎斯伯爵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KG, PC, KC, FRS(英语:Herbert Henry Asquith, 1st Earl of Oxford and Asquith,1852年9月12日-1928年2月15日),英国自由党政治家,曾
  • 台南职业训练场台南职业训练场(简称台南职训场)是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云嘉南分署的职业训练场,目前位于台南市官田工业区云嘉南分署署址内,1985年成立。主要提供待业者职前训练、在职者的在职训
  • 天主教林肯教区天主教林肯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Lincolnensis、英语:Roman Catholic Diocese of Lincoln)是美国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属奥马哈总教区。成立于1887年8月2日。范围包括内布拉斯加
  • 查尔斯·约瑟夫·克拉克查尔斯·约瑟夫·“乔”·克拉克 PC CC AOE(Charles Joseph "Joe" Clark,1939年6月5日-),加拿大政治人物,1979年-80年间为第十六任加拿大总理。他于1972年首次出任加拿大国会下议
  • 恩西比底文字恩西比底文字是尼日利亚出现的古象形符号,很可能是一套语素文字。他有几千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