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猎犬2号

✍ dations ◷ 2024-11-05 17:23:36 #小猎犬2号
小猎犬2号(英语:Beagle 2)是一个由英国研发的着陆航天器,其研发目的在于搜索火星表面的生命迹象,是欧洲航天局2003年火星快车号任务的一部分。小猎犬2号的名字来自曾两次跟随达尔文远征的小猎犬号帆船(HMS Beagle),这两次远征促成达尔文日后得以完成并提出他著名的进化论学说。它从火星特快车上释放出来后的第六天,正准备按计划进入大气层时,失去所有联系。由于完全失联,因而曾被质疑其根本没登陆火星,而是被弹出大气层,进入环日轨道;或质疑其在降落过程中被大气燃烧殆尽;亦有其已抵达火星表面,却因与火星地表坚硬物体发生撞击而撞毁,或因其它错误而无法与地球联系的质疑。但是在2015年1月16日经多国研究人员确认,小猎犬2号其实已于2003年时成功登陆在火星表面,只是因故未能完成部署开始运作。“小猎犬2号”是由英国公开大学的科林·皮林格教授(Colin Pillinger)为首的英国学术小组与莱斯特大学合作构想出来的。名副其实,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搜寻火星生命信息,如皮林格教授所说:“小猎犬号在1830年代载着达尔文探索世界,并因此使我们对地球生命的认知获得了一个巨大的飞跃。我们希望小猎犬2也能在探索火星生命上取得如此成就。” 北纬10.6°,西经270°,依西迪斯平原一块巨大平坦的沉积盆地边界,火星原始高地和北部平原之间的交界处,被选定为着陆点。专家期望登陆器能持续工作180天,如果可能,持续一个火星年(687地球日)的工作。“小猎犬2”登陆器的任务是探明着陆地点的地质状况、矿产资源、土壤成分、氧化状态、大气的物理属性、表层土壤分层、收集火星气象学及气候学的相关数据等,并寻找可能的生命迹象。 皮林格为设计和建造“小猎犬2”成立了一个联合团体,主要成员及职责如下:2000年,主要研发工作开始启动,欧洲宇航防务集团负责项目管理,莱斯特大学负责任务管理,包括相关的发射后操作准备和操作控制中心。经过广泛的公众宣传并取得资金支持后,设计人员寻求并得到了英国艺术家的参与和认同。任务的呼叫信号由布勒乐队作曲;校准“小猎犬2”相机和光谱分析仪的'检测卡片'(校准用片)由达米恩·赫斯特绘制。登陆操作控制中心(LOCC)设在莱斯特大学的英国国家太空中心,从这里可以看到如何控制航天器,中心对公众开放参观。中心还包括控制“小猎犬2”的操作系统、程序流程分析工具和科学遥测,准备活动序列、通讯系统及地面测试模型所需的虚拟现实工具。地面测试模型由多种不同的“小猎犬2”系统建造,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登陆电子信息。地面测试模型几乎是不停的运行各种工程和科学命令,以此来检测着陆顺序,验证所搭载的软件。“小猎犬2号”有一个设计为着陆后可展开的机械臂作为可调承载台(PAW)。可调承载台包括一对立体相机、一个(6微米分辨率)显微镜、穆斯堡尔频谱学仪器、一台X光谱分析仪、一个收集岩石样本的钻头和照射灯。岩石样本由可调承载台送到质谱仪中,登陆器内置的气体色谱仪——气体分析仪(GAP),可以测量不同碳中同位素的相对比例。因为众所周知,碳是生命的基本元素,这些分析可以揭示样本中是否有生命曾经存在的迹象。此外,“小猎犬2”还配备了一个由机械臂放出的小鼹鼠(行星浅地工具,(PLUTO)),它安装了一个可压缩弹簧装置,可以让“鼹鼠”以每秒20毫米的速度在地表移动,探查地表,并用顶端的凹腔收集地表下的土壤样本。鼹鼠与登陆器之间通过有线电缆连接,并将所收集的样本通过电缆送回登陆器。登陆器的外形看起来像是一只很浅的碗,直径1米,深0.25米。登陆器的外表面是以铰接的形式折叠起来的,里面是一支超高频天线、0.75米长的机器臂以及科学设备等。主体里也包含了电池、通讯设备、电子设备、中央处理器、加热器和附加荷载设备(辐射和氧化探测器)等。登陆器的盖子是4片暴露在外未折叠的太阳能板。登陆器发射时总计69公斤,但实际登陆重量约33.2公斤。地面部分来自于欧洲航天局,软件核心是SCOS2000。为遵循低消费的原则,控制软件的原型来自于笔记本电脑。“火星特快车”在世界标准时间2003年6月2日17:45发射于拜科努尔。“小猎犬2号”装在火星特快车的顶端平台。2003年12月19日8:31,登陆器由快车发射至飞向火星的弹射轨道。12月25日“小猎犬2号”发射6天后,按计划,要以200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层。登陆器外覆盖着涂有NORCOAT(一种由EADS生产的烧蚀材料)的隔热罩,来抵御进入大气层时的热量。按火星探路者所经历的热流来说,火星大气层中炙热气体产生的辐射和压力最高点估计可达100 W/cm²左右。在火星大气层中降落后,降落伞被打开,到离地1公里的高度,巨大的气囊开始充气,将登陆器包起来,减轻着陆时的冲击力。着陆时间预计在世界时12月25日02:45(欧洲航天局时间12月24日21:45)。着陆后气囊减压,登陆器的顶部打开。此时,应该向火星特快车发一次信号,当地时间的早晨会再发一次,以此证明“小猎犬2号”成功着陆并渡过在火星上的第一个夜晚。立体相机和一个弹出式镜子将拍摄着陆地点周围的全景图像,然后登陆器的机械臂展开。机械臂会用各种装备采取样品并储存起来以便日后研究,“鼹鼠”也开始工作,在以登陆器3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扫描地面,挖取岩石下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英国政府在“小猎犬2号”上花费了超过2千2百万英镑(4千万美元),剩下的4千4百万英镑(8千万美元)来自私人投资。虽然“小猎犬2号”被成功的从母船火星特快车发射出来,但成功登陆的消息却一直没能得以证实。确认信息应该在2003年12月25号传来,“小猎犬2号”应当联系早已在轨道上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2001火星奥德赛号,然而接下来的几天,卓瑞尔河岸天文台的洛弗尔望远镜也没能收到“小猎犬号2”的信号。工作组说,他们仍然“满怀希望”的期待发现返回信号。2004年1月到2月,火星特快车一直多次试图联系“小猎犬2号”。第一次尝试开始于2004年1月7日,以失败告终。虽然一直进行频繁尝试,但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是1月12日那天,“小猎犬2”预设为会被刚好飞过正上方的火星特快车探测器发现。然而直到2月2日,探测器要转为自动发射的后备模式时为止,也未能同“小猎犬2”建立任何形式的通讯联系。 目标着陆地区的中心的照片显示此处有一个火山撞击坑,有人认为也许是登陆器的停靠地点刚好在撞击坑壁形成的阴影中,所以发射的信号无法传送,但后来的高精度照片否认了这一假设。2004年2月6日,“小猎犬2号”管理委员会宣布确认“小猎犬2号”失踪。2月11日,欧洲航天局宣布要对“小猎犬2号”任务的失败进行调查。火星任务失败以太空任务而言,并不罕见,以2006年与火星相关的发射任务为例,该年37次发射任务中,仅有18次任务成功。2004年5月,委员会将“小猎犬2”的调查报告提交给了欧洲航天局和英国科学大臣盛伯理勋爵。 最初,这个报告被列为机密文件,后经过19份书面申请要求,报告终于公布于众。欧洲航天局科学部负责人大卫·索思伍德(英语:David Southwood)教授提出了四种可能的失败原因:2005年2月,根据英国下议院科学与技术特别委员会(英语: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House of Lords))的建议,报告公布于众,莱斯特大学独立出版了任务细节报告,包括可能的失败模式,和一本《前车之鉴》的小册子。2005年12月20日,皮格林教授公布了一些来自火星全球探勘者号的图片,他认为“小猎犬2”落在降落点伊希地平原的一个火山口中,据称这张模糊图片上的主降落点有一个黑斑,不远处,“小猎犬2”的太阳能板已经展开,被一堆泄气的气囊包裹着。2007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所操作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MRO)上之高精度相机发现这块地其实是空的。2015年1月16日,一名欧洲航天局火星特快车计划的前成员麦可·克隆(Michael Croon)在分析由MRO上所搭载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学设备(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cience Experiment, HiRISE)拍得的照片资料时,发现停在火星表面上的小猎犬2号踪迹。之后由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小猎犬2号计划与HiRISE计划等单位所进行的一连串影像分析证实小猎犬2号并未在登陆的过程中烧毁或撞毁,11年来一直静止停泊在火星地表的伊希地平原(Isidis Planitia)。照片中显示小猎犬2号成功着陆但太阳能板未全部展开,主降落伞紧邻在一旁。因通信天线在太阳能板下面,故欧洲航天局无法和小猎犬2号建立通讯。相关单位并没有计划将它重新启动、与它恢复通讯,或者从它身上取得任何资料。小猎犬2号在电影《变形金刚》中出现,但电影中是美国发射的探测器。火星上的狂派变形金刚红蜘蛛因为小猎犬2号而得知地球位置。

相关

  • 马凡氏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为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马凡氏综合征为体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生于FBN1基因(位于第15对,q21.1位置上),负责编码结缔蛋白原纤蛋白(fibrillin-1;一种
  • 谷氨酸谷氨酸(英语:Glutamic acid)是α-氨基戊二酸是组成生物体内各种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
  • 扬马延岛扬马延(挪威语:Jan Mayen)是一个位于北冰洋的火山岛屿,是挪威的领土。岛长约55 km(34 mi),面积约 377 km2(146 sq mi) ,贝伦火山附近约114.2 km(71.0 mi)被冰川所覆盖,约占岛上约1
  • US (消歧义)US可以指:
  • 香肠香肠(英语:Sausage)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食物生产和肉食保存技术,指将动物的血肉或是凝固的内脏,搅碎成泥状,再灌入肠衣制作而成。在中国一些地区,“香肠”专指腊肠。在闽南,广东地区,又
  • .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
  • 单配偶制单配偶制包含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种两两配对,每个个体只拥有单一配偶的关系,关系中两者一生中,或在生命中任何一个时间,只会与对方维持关系。单配偶制有别于多配偶制。单配偶制在动
  • 北大西洋漂流北大西洋漂流(North Atlantic Drift),又称为北大西洋洋流(North Atlantic Current)或北大西洋暖流,为墨西哥湾暖流向北大西洋东北伸延的一个强力温暖洋流。北大西洋洋流在爱尔兰的
  • 拉斯·冯·提尔拉斯·冯·提尔(丹麦语:Lars von Trier,1956年4月30日-)是一位丹麦导演与剧作家,他是前卫、激进电影拍摄运动道格玛95宣言的发起人之一,但他自己本身的电影拍摄手法则多变与不断实
  • 脒(Amidine)是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通式见右图,是羧酸的含氮衍生物。最简单的脒是甲脒,HC(=NH)NH2。常见的脒包括DBN、DBU和三氮脒等。低级的脒有毒。脒具碱性,可以和酸形成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