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

✍ dations ◷ 2024-12-23 06:19:20 #东欧剧变,革命浪潮,1989年政治事件,1990年代政治事件,1989年欧洲,1990年代欧洲,20世纪的革命,反共主义,资本主义,去共化,苏联外交

东欧剧变(又称苏东剧变、东欧革命、东欧剧变、苏东波,西方社会称之为1989年系列革命)指在1990年前后东欧和中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发生反对派推翻共产党政权的急剧政治变化。1989年2月,波兰团结工会取得合法地位后,剧变开始。

剧变其后扩展到匈牙利、东德、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出现大范围反对当局执政的抗议活动。1989年6月4日,波兰团结工会在议会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执政党波兰统一工人党。同月,匈牙利亦开始拆除其部分边境设防,大量东德居民经由该国流入西德。这加剧了东德内部的不稳定情绪,莱比锡等地出现了大规模群众示威,最终致使柏林墙倒塌,两德合并。而苏联在八一九事件后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分裂。

东欧剧变最终以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1990到1992年间,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相继成为独立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在1993年分裂。

苏联域外的贝宁人民共和国、刚果人民共和国、安哥拉人民共和国、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和索马里民主共和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阿富汗民主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柬埔寨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相继宣布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在东欧剧变后,西方许多左翼政党指导意识形态转变为社会民主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联盟亦向东欧扩张,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也因而大大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早在1944年,苏联红军解放了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及捷克斯洛伐克等前纳粹德国的东欧盟友或占领地,在苏联扶植下于战后成立了共产政权。1949年,美国主导的北约成立,大力扶植反苏政权(暂不论是民主或专制体系)。另一方面,苏联则加强其对东欧各国实行军事占领,推行共产主义并扶植亲苏的共产党政权。1955年,华沙公约组织成立,除了南斯拉夫外,所有东欧国家均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东欧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美苏两国之间的政治集团于欧洲展开全面对峙,历史进入“冷战时期”。

冷战后期,东欧各国在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内因上:在经济方面,东欧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准仍然很低;在政治方面,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因为缺乏监督和选举,贪污腐败、践踏法律和人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在外因上: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同时戈尔巴乔夫采取“辛纳屈主义”减少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可以说,东欧剧变是东欧各国在冷战期间长期积累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国家在这些地区推行和平演变政策并协助其民主化。

1981年
波兰华沙

1986年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由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国家的媒体仅为执政党的宣传工具,完全被政府用以控制资讯流通和人民思想,各种资讯的传播遭到当局严厉地控制,因为知识的流通可能导致高压政权的党国体制瓦解。

尽管共产党当局的强势管制,西方国家的媒体传播工具还是靠着各种管道与媒介进入东欧的铁幕中,而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反对者常借由地下秘密出版的文宣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政治方面,东欧各国最高领导人大多为“终身制”,恩维尔·霍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掌权时间达到惊人的40余年,托多尔·日夫科夫在位35年之久,卡达尔·亚诺什执政超过31年,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统治他的国家近25年,瓦尔特·乌布利希和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担任最高领袖有20年,古斯塔夫·胡萨克和埃里希·昂纳克的时代都达到18年,就连安东宁·诺沃提尼和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任职也都超过了14年,随之带来的则是严重的老人政治、个人崇拜、政治腐败和各种亲信政治、裙带关系。

经济方面,东欧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准仍然很低,日用品等产品严重短缺,在商店门前排队购物是很常见的场景。

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是社会主义国家非常普遍和严重的问题,而空气污染、地下水污染、性能极差的托拉邦小车和切尔诺贝利事件已变成代表社会主义的标志。

东欧剧变前,东欧共有8个共产主义国家:

这些国家在1940年代中后期都曾遭苏联强势镇压反对势力,且都在八十年代时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政治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被迫放弃社会主义的道路,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其奋斗目标,放松了对社会实施的高压统治,实行政治多元化,减弱了对反对派的打压,反对势力大增,通过大选建立新政权。在德国的柏林墙倒下后,东西德经历45年的分裂后重新统一。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亦一分为五,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及南联盟(2003年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解体,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未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实为一分为七),而捷克斯洛伐克则于1993年分裂解体为捷克及斯洛伐克,最后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亦于1991年12月25日解体,十五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成立,部分加入独联体。

波兰是第一个发生革命的国家,1980年11月,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成立,这是东欧国家第一个独立的工会。1981年底至1983年7月,全国实行战时状态,取缔团结工会。1988年5月再度爆发大规模工潮,1989年2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和团结工会举行圆桌会议,达成了团结工会合法化、改行总统制和议会民主等重要协议。

1989年6月4日举行大选,改选议会的部分议席,团结工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获得改选的35%和99%的席位,选举首位非共产党总理。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并更改国徽。1990年1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宣告该党停止活动,该党后来演变为今天的民主左翼联盟。同年的总统选举,瓦文萨成为首位民选总统。

1989年匈牙利政治局面发生剧烈变化,极不稳定,就在当年的2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公开宣布:放弃执政位置,开始多党政治。接着,党内矛盾开始逐步进入公开化,导致党的最终彻底分裂。

1989年10月6日,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在提前召开的第十四次(非常)代表大会上,决定将社会主义工人党易名匈牙利社会党,并且把党的意识形态转变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体制意向。

1989年10月23日,新的民选国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易名“匈牙利共和国”,决定取消为集体国家元首的共和国主席团,开始总统制;确立多党制和议会民主的法治国家;取消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的政党在国家机构中领导作用的原规定。虽然如此,原宪法不少条文仍然适用,直至2011年4月18日颁布新宪法为止。

1989年民主德国(东德)政局严重变化。自当年5月开始,利用匈牙利开放奥匈边境之机,民主德国大批公民移至联邦德国(西德)。10月份,多城市爆发了规模不一的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闻自由的限制。

10月18日,东德领导人、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倒塌。

11月28日,西德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德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2月,德国统一社会党改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后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翼派系合并,演变为今日的左翼党。

1990年2月13至14日,东德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西德。3月18日,东德人民议会举行首次自由选举,东德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德梅齐埃任总理,两德统一的步伐急剧加快。

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

9月24日,东德国家人民军退出华沙条约以及相关若干组织。10月3日东德加入西德。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前14专区为了适应西德建制改为5州,一并进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德至此统一。

1980年代后期在苏联开始的新思维也给保加利亚带来了影响。保加利亚共产党和党第一书记日夫科夫都逐渐无法抵抗要求改革的呼声。1989年11月,在索菲亚发生了关于环境问题的示威,示威后进一步扩大至要求全面政治改革。保加利亚共产党一些人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对此反应迅速。1989年11月10日,日夫科夫被迫辞去第一书记的职务。1990年2月,共产党自行宣布放弃一党专政体制,党名也改为保加利亚社会党。同年6月,保加利亚举行了1931年以来首次自由选举,保加利亚成为多党制国家。同年11月,国名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发生举世瞩目的天鹅绒革命。超过九成的捷克斯洛伐克民众在全民公决中要求开放言论自由,组党结社自由,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在捷克斯洛伐克民众的强大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被迫答应举行选举。选举的结果是,由社会不同人士组成的公民论坛大获全胜,刚刚出狱才42天的瓦茨拉夫·哈维尔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新总统。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遭受惨败,无力继续操纵军队警察和其它国家机构,被迫交出政权,在选举半年后停止一切活动,宣布解散。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在此之前已组成斯洛伐克民主左翼党和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

1989年12月16日,罗马尼亚西部重镇蒂米什瓦拉发生匈牙利人骚动,即蒂米什瓦拉事件。罗马尼亚共产党政府曾一度以武力镇压手段平息了骚动,并有传蒂米什瓦拉死伤人数近万的传闻,纵使如此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当时还出访伊朗,事实上局势并未有因此而平息,反而一发不可收拾。在12月21日当齐奥塞斯库总书记在罗马尼亚共产党总部讲话时突然有民众叫嚣,随后台下原本被动员到场支持罗共政权的民众也大喊“打倒齐奥塞斯库!”口号,这场面被罗马尼亚电视台意外拍摄下来,又被全国观众看到,画面随即被中断(呈红色画面)。局势逐渐失控并引起全国国民参与反齐奥塞斯库的罗马尼亚革命。独裁统治多年的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终在12月22日倒台。曾表示军队属于人民的国防部长米列亚突然死亡,这导致罗马尼亚人民军队与齐奥塞斯库决裂,随后双方军队不断爆发激烈枪战。此时齐奥塞斯库曾乘直升机逃亡,但场面已被倒戈的自由罗马尼亚电视台(TVR)全部拍摄。随后在布加勒斯特北郊降落时即被救国阵线成员违捕。最后在圣诞节当日下午被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军队缉拿审问和判处死刑,其后齐奥塞斯库与其夫人埃列娜于罗马尼亚南部登博维察县一个军营空地枪决,罗共政权正式消亡。

塞尔维亚人抗议者在前往斯洛文尼亚时被克罗地亚阻止一事,使得1990年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会议上出现了政治危机。塞尔维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总书记、后来的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支配下的塞尔维亚强烈主张塞尔维亚人在联盟的特权,在共产主义者联盟的会议上要求实施党员一人一票的制度。

由于塞尔维亚人在人数上占据优势,实施一人一票制度将对塞尔维亚非常有利,并使塞尔维亚长期支配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反对这一方案,塞尔维亚和黑山的代表对斯洛文尼亚施压,威胁将对所有斯洛文尼亚提出的改革案投反対票,试图使其赞成新的投票方式。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代表们拒绝了要求,宣布退出共产主义者联盟。在此之后,共产主义者联盟崩溃,南斯拉夫所有的构成国都实施了多党制。

1990年之后,南斯拉夫的各加盟共和国都举行了基于多党制民主选举,共产党未能在选举中取胜,失去了执政地位。在几乎所有的共和国,代表民族主义势力的执政党都取而代之掌握了政权。各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后来也改组为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

1991年年初,和克宁危机进展的同时,波黑、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都通过选举选出了倾向独立的共和国政府。斯洛文尼亚根据公民投票的结果,要求独立。1991年5月,在克罗地亚实施了决定是否独立的公民投票。大多数克罗地亚人支持从南斯拉夫独立,而居住在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人抵制投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国都在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其后南斯拉夫发生多次独立战争,包括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及科索沃战争。战争进行逾十年才结束。

1991年,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总书记阿利雅也宣布开始实行多党制,国家走上政治多元化和议会民主的道路,放弃“社会主义专政”,军队、公安、司法、外交等重要部门实行非政治化和非党化。同年发生三次阿国公民大规模出逃到意大利、希腊等西欧国家的事件,总人数达15万,占全国人口的5%。3月31日举行首次多党民主选举,产生了第一个多党议会,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原执政党也由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改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并作出改组,而前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党员也集体退党。但实行民主化初期并不顺利,阿尔巴尼亚政局仍然动荡不安,犯罪率高企,而执政党阿尔巴尼亚民主党也有操控选举行为。1997年因执政党阿尔巴尼亚民主党领袖萨利·贝里沙主导的庞氏骗局令不少阿尔巴尼亚人积畜一日间蒸发,结果发生内战,令非法枪械一度广泛流出市面(后来阿尔巴尼亚政府成功收集大部分非法枪械并销毁)。直至2000年后至今阿尔巴尼亚政局和社会才转趋稳定,近年阿尔巴尼亚犯案率大减,民主制度已趋于完善,经济和社会也持续稳健发展。

如欲改善与西方世界的政治及经济关系,要面对最大的障碍仍然为东欧的铁幕,只要苏联军队会从中干涉的阴影还存在,便很难从西方吸引经济支持和资助国家重建。戈尔巴乔夫力求东欧各国模仿他的改革开放。当匈牙利和波兰的改革派在自由化的激励之下变得更活跃,但其它东欧集团的国家仍然公开对改革表示疑虑而规避,过去经验已表示虽然苏联的改革是可受到控制的,但东欧国家内部求变的压力可能会剧烈到让改革失控。这些政权从产生到生存都完全依赖于苏联的军力和援助以支撑,而产生类似苏联的集权统治。部分东欧的共产党统治者们认定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将不长命,如波兰的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匈牙利的卡达尔·亚诺什、东德的埃里希·昂纳克、保加利亚的托多尔·日夫科夫、捷克斯洛伐克的古斯塔夫·胡萨克,特别是罗马尼亚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都顽固地忽略了要求变革的呼声。前东德政治局的一位成员宣称道:“你的邻居换新墙纸,并不意味着你也要换。”。

80年代末,由于苏联从南也门撤军以及东欧共产政权的相继垮台,实行多年社会主义的南也门迫于经济形势和外交孤立局面,最终寻求和亲美的北也门统一。90年4月南北也门元首在阿拉伯也门的塔兹签署《统一协定(草案)》。1990年5月22日也门共和国宣告成立,由北也门总统萨利赫担任总统。

1990年1月12日发生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的一起政治事件。这起事件最终使得蒙古修订宪法,实行政治民主化。。

法、意、西等国的共产党自苏东剧变至今,党员人数逐步减少,在议会选举中的选票不断下降,党报发行量也大幅下降。不少原共产党支持者转而支持社会民主党。

1989年12月3日,美苏两国领袖在马耳他的高峰会上宣布结束冷战。1990年7月,西德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说服戈尔巴乔夫不反对德国在北约组织下实现统一,以作为德国持续经济援助苏联的回报,清除了两德统一的最后障碍。

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在布拉格的会议中宣布正式解散。在同月的高峰会上,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老布什建立美苏战略伙伴关系,使冷战走向终结。布什总统称在波斯湾战争中,实现美苏合作,从而在处理双方及世界问题上打好基础。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度假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联盟中央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俄罗斯总统叶尔钦下令宣布苏共和俄罗斯共产党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建议”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让下属各党组织自寻出路。很多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或自行解散,或更改党名为“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等,这就标志着立国69年的苏联解体。

相关

  • 苏木精苏木精, 或 C.I. 75290,无色或淡灰黄色粉末,本身不是一种染料,由采木的心材提取。氧化形成苏木红,后者与某些特定金属离子(主要为Fe(III)与Al(III))结合形成有色复合物。 用来给细胞核
  • GPCR结构 / ECOD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这类受体的共同点是其立体结构中都有七个跨膜α螺旋,且其肽链的C端和连接第5和第6个
  • 戈登县戈登县(Gordon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西北部的一个县。面积927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4,104人。县治卡尔霍恩 (Calhoun)。成立于1850年2月13日。
  • 结石结石指人或其他动物在体内器官空腔或导管腔中形成的块状固体物。常见的结石有肾结石、胆结石、肝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结膜结石、唾液线结石等。结石的常见成分为钙
  • 炼金术师炼金术是中世纪的一种化学哲学的思想和始祖,是当代化学的雏形。其目标是通过化学方法将一些基本金属转变为黄金,制造万灵药及制备长生不老药。现在的科学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不通
  • 等容过程等容过程(也叫等体过程)是体积不变的热力学过程。如果使用理想气体,且气体的质量不变,则能量的增加与温度和体积的增加成正比。例如加热密封、坚固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和温度会增加
  • 玉蟾岩遗址坐标:25°36′24″N 111°28′58″E / 25.60667°N 111.48278°E / 25.60667; 111.48278玉蟾岩遗址位于中国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01年被列为第
  • 教宗若望十二世教宗若望十二世(拉丁语:Ioannes PP. XII;937年-964年5月14日)本名奥塔维亚诺(Ottaviano),于955年12月16日至964年5月14日岀任教宗。他于十八岁便即位,至今为止仍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
  • 浙派浙派,是一个泛化了的概念,凡与浙江及其人物群体有关的学术或艺术派别,通常会冠之以“浙派”。现今较为经常提到的有: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明代中后期浙
  • 无为金丹道无为金丹道,前身为圣贤道,是二十世纪中期活跃于中国山东省北部的一个会道门,该会道门声称“末劫年”即将到来,并吸引大量农民入教。1951年8月,该会道门在博兴县发动武装暴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