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汉思(英语:Hans Hermann Frankel,德语:Hans Hermann Fränkel,1916年12月19日-2003年8月26日),德裔美国籍犹太人,著名汉学家、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精通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汉语等多国语言。
他的中文名原为傅汉斯,傅汉思是由其妻张充和所起,“汉”意为汉朝,“思”意为“思想”。他的姓氏原为Fränkel,在前往美国后,他将元音ä上的变音符号去除,成为了Frankel。
傅汉思出生于德国柏林,1935年19岁时举家搬迁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此前,他在就读于古典语言文学专业。来到美国后,继续在斯坦福大学就读古典语言文学专业,并于1937年毕业。之后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分别于1938年和1942年获西班牙语硕士学位和罗曼语博士学位。二战期间,他曾在战时新闻处(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和战略服务处(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工作。
二战后,受胡适邀请,傅汉思来到中国担任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主任。在此期间,他得以与冯至、沈从文、金堤等中国文化名人交往,并结识了沈从文的小姨、他未来的妻子张充和。1948年两人成婚,1949年他携妻子一同回到美国,改而研究汉学,并先后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担教。1961年,他来到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任职,而妻子张充和则在同校的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和昆曲。在此工作26年后,傅汉思于1987年71岁时退休。2003年,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县北黑文市去世。
在来到中国之前,傅汉思主要研究的是罗曼语族的语言,主攻方向为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语文学,他的博士论文写的就是研究西班牙诗人、小说家克维多 (Francisco de Quevedo)的《克维多正经诗中的喻像语言》(Figurative Language in the Serious Poetry of Quevedo: A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Conceptismo)。然而,在中国期间他对汉语与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兴趣,回到美国后便改变了研究方向,一直从事汉语言文学、特别是汉赋乐府的研究,代表著作为研究中国中古诗歌的《梅花与宫帏佳丽》。同时,他也将之前对于罗曼语言的了解带入了对汉学的研究,如在《梅花与宫帏佳丽》中,他就经常将中国诗歌同西方诗歌、特别是西班牙和德国诗歌作比较研究。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教授张孙康宜(Kang-I Sun Chang)就曾评价他的杰出在于“将西方文学中的相关理论与汉学研究相结合”,还认为《梅花与宫帏佳丽》一书已成了这一领域的标准教材。史景迁也说他“在中国传统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但同时也对西方文学有着惊人的理解力”。
他还曾将南北朝叙事诗《木兰诗》翻译为英文,并被用作1998年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的官方翻译。
傅汉思凭借自己的成就得到过许多荣誉,其中包括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人文学科国家基金(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的表彰,并得到过古根海姆基金奖(Guggenheim Fellowship)。同时他还任过汉堡大学、波恩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慕尼黑大学的傅尔布莱特客座教授(Fulbright Lecturer)。历史学家史景迁、汉学家宇文所安、康达维(David Knechtges)都曾是傅汉思的学生。
傅汉思在汉学界有着很高评价。在其逝世时,耶鲁大学的讣告中评价他“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以及汉语的研究为人所熟知”。
他的学生宇文所安称他是一位“良师益友”并说其在“在学术、教学等许多方面都给了我无私的指导”,史景迁称其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师”,而孙康宜则把他称“毫无疑问是这个国家(指美国)中国文学领域的先锋”。
傅汉思的妻子张充和是合肥四姐妹之一,故他也是昆曲名家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和知名作家沈从文的连襟。他与张充和育有两个子女,女儿名为爱玛·弗兰克尔(Emma Frankel,中文名:傅以谟),儿子名为伊恩·H·H·弗兰克尔(Ian H. H. Frankel)。
他们还有三个孙辈,分别是马科西·梅茨勒(Max Metzler)、威尔·梅茨勒(Will Metzler)与小伊恩·H·H·弗兰克尔(Ian H. H. Frankel Jr.)。
他的家庭也是一个语言学世家。他的父亲赫尔曼·弗兰克尔(Hermann Fränkel)和祖父马科西·弗兰克尔(Max Fränkel)都是知名的希腊语学家。赫尔曼的内弟爱德华·弗伦克尔(Eduard Fraenkel)则是著名的拉丁语学家、研究古罗马抒情诗人贺拉斯的权威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