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耕谷

✍ dations ◷ 2025-05-20 08:44:57 #刘耕谷

刘耕谷(1940年-2006年8月19日),台湾著名胶彩画家。1986年以一幅巨幅吾土笙歌的作品,荣获台湾省立美术馆大壁画首奖,成功挑战世界最大胶彩壁画,同时也是省展得奖免审出品作家。一生约上千幅作品及二十余幅七米以上的胶彩巨构。其女刘玲利亦投身胶彩画,现为大学副教授。

2006年8月19日因心导管手术失败,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66岁。

刘耕谷1940年出身嘉义,母亲刘吴钳,父亲刘福远为日治时代嘉义朴子地方仕绅,好诗词、墨竹,曾组“朴吟社”。刘耕谷受到家学熏陶影响,以及嘉义前辈画家陈澄波和林玉山等人的启发,鼓舞他日后决心投入艺术的行列。

刘耕谷幼时艺术天分即被发掘,1958年就读嘉义东石中学时,便以画作《庭园》获全国学生美展首奖。由于战后台湾经济转型,家中传统照相馆顿时陷入经济拮据,1959年高中毕业之后,他放弃继续升学,投入台北迪化街从事布花设计,以刘铁名号成为台湾最大布花市场的首席设计师。但他始终未放弃纯艺术的梦想,趁工作之余参加国内各美术竞赛,获当时评审委员们的赏识。

1980年,刘耕谷结识当时台湾北部活跃的胶彩大家林玉山、黄鸥波和许深洲等人,并拜入门下,开始接受汉文诗的指导,很快的改变他早期受吴梅岭指导的画路。在黄许二人的点拨,以对林玉山的学习请益下,刘耕谷在省展及台阳展逐年获奖。尽管连续获奖等于取得国家认证,但刘耕谷认为艺术的终极是由技入道,唯有透过心境、画题相互提升来自我锻炼,所以,他勤于创作写生、写诗、阅读古典诗词文学,广泛涉猎易老庄、汉赋,唐诗甚至王学。

八十年代中期他确立走上专业画家之路,同时也开始淡出布花设计,重新认识绘画本质之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八、九十 年代是他与画友相偕游赏台湾,九十年初,远赴中国厦门求学及黄山写生再造。

刘耕谷一生最喜爱两位画家横山大观和东山魁夷,他们不仅创造二十世纪日本文人画之雅净画风,同时也是现代日本样式的代表者,因为钦羡两位大师的原创作品,他多次来回日本帝展观摩学习,在材料上他更加考究,认为好作品需有好的材料为前题,故在他的《札记笔随》里经常提到,改革胶彩须先从人和材料入手,所以他一方面阅读古典诗词,一方面则再走访欧美参访美术名迹,他说,“艺术是一种天命,上天的交托,艺术家的一生应该为他的使命尽最大的力气,负起历史的使命,创造时代的特色,散发土地的情怀;作品是来献给人生最大的安慰,所以,作品就是艺术家的化身,作品的精神就代表人所展现的价值。”

七十年代初期他退伍北上就业,因为立业成家的经济考量,以刘铁之名在台北迪化街打响布花首席设计师的名号,赚钱养家之余,他没有忘记参展比赛,后来因为画友的机缘使他有机会正式受教于黄鸥波和许深洲门下,他一方面作画,一方面学习古诗词,经常与三五画友结伴同游台湾各知名景点。为找寻更多台湾之美,他上山下海不停地变换景点,从城市景观到林间草木。他把农渔民与大自然生存搏斗的画面转成他的美的图像,象征精神性的玉山,勤奋倹朴的牛群蔗田农夫造像,这些都是他的自然景观为创作题材的藉用,这样的画题也一直延续到后期的佛禅、圣主系列。

日治时期以后的台湾美术,基本上是世界美术的小缩影,以时代进程来说,约晚于世界美术十到十五年之间,也就是说,七八十年代刘耕谷的艺术走向是以传统乡土写实为基础出发,这在当时进入战后台湾美术的流派主导下,他走的反而是一种相反的策略。为了深刻了解中国文化,他阅读儒家经典如《阳明文集》、《楚辞》,其次,他也从《古文观止》、《老子》书、《庄子》书的阅读,获得很多创造的发想和启示性灵感。

刘耕谷的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进程有不同的阶段,在创作历程上汇整中西,内容上蕴藏人文意象、土地的和历史的情感。为求突破他曾向东西方艺术家学习,刘耕谷艺术的阶段性风格计分有:

1980年代前期美术,较多艺术家从乡土写实的阵营挣脱出来,当时社会潜藏着改革的氛围正在成形和转变之中。当时刘耕谷调整脚步先是投身于官办展览竞赛,逐年得奖后取得永久免审查的殊荣,他一方面到台湾各风景名胜写生,记录本土风情色彩,借着写生增强个人基本功力;一方面融入历史人文的阅读中,例如玉山、中横系列,此系列他力图作到面与线结合、形与神互摄,另外,在调整色面与线的造型结构能力后,作品中亦有人文情怀的诉求。

而随着八十年代他拜师胶彩画家黄鸥波门下钻研汉学,接受古典文学熏陶、另外他也入胶彩画家许深洲门下,学习吕铁州的色线一路细致的敷染功夫,经良师调教之后,有了正确的上胶上色的观念,取得免审查资格后,他多次参访日本帝展与采购颜料,开启宽广的视野。这时刘耕谷决心对台湾胶彩受限于小型格局的绢、纸媒材作出挑战,那时期,他对前辈林玉山、郭雪湖、陈进等三少年能做到和日本画家竞赛,甚至是林之助对胶彩艺术精纯的用色观都深受感动,随着访日之后,当时他对日系大师横山大观和东山魁夷的艺术一直心生向往,并立志为“跨时代的改革者”。

80年晚期一直到90年代初期,1986年八月以《吾土笙歌》大壁画建立他的艺术高峰期,这时期他已经超越了基础写生阶段,跨越传统、走向现代;在内容上,向东西文化去借取,在作品的内涵上,以哲学宗教文学为基础,从中国石涛学习“古为今用”“自用我法”的观念,追寻生之本源、宇宙初始,从两汉、先秦、商周青铜之美等传统加以借用。除了东方传统之外,他也跨到西方,他说:“艺术是人的因素大过地域和历史的因素,只要他有才气、勇气、毅力、决心,在时代到来的时候成就一番作为是大有可能的,多数人因为环境或个人选择放弃,而我总以为每个人都应该为时代和历史承担一点责任。”

这时期他主张:1、进出传统、迎向现代。2、以立志不作别人影子自励自许。3、黄山游历之后开起寻找生之本源的探寻。4、从土地认同到宇宙人文创作的视野开转。5、广纳中西形式转化为自我特色。6、建立从客观敷染到主观浪漫表现的宽宏与沉静之色彩观。

其后出任绿水画会会长、台阳展、省展国展评审、评议委员及顾问。

相关

  • 血脑屏障脑血管障壁(英语:blood–brain barrier ,BBB),也称为血脑屏障或血脑障壁,指在血管和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液进入大脑的“屏障”。19世纪末,保罗·埃尔利希在一个实
  • 五苓散五苓散,一方出自《伤寒论》,是祛湿剂中利水渗湿的方剂。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外散表邪的功效。可用来主治:伤寒太阳蓄水证以及水湿内停之水肿。见有症状: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
  • 脑容量脑容量是脊椎动物的颅骨内腔容量大小。早期人科:2003年西安大略大学的研究显示,东亚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83立方厘米,欧洲白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71立方厘米,非洲黑人的平均脑容量
  • 便携式防空导弹便携式防空导弹(英文:Man-Portable Air-Defence System,MANPADS),又称肩射防空导弹或地对空火箭炮,是可以由人员独自携带与发射的轻型面对空导弹。通常使用红外制导打击低空飞行的
  • 红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lld.) W. F. Wight红豆(学名:Vigna angularis)是豆科蝶形花亚科豇豆属植物,为常见的食材之,亦称小豆、赤豆。红豆属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高营养榖类食品,而
  • 莱斯利·穆雷莱斯利·阿伦·穆雷 AO(英语:Leslie Allan Murray,1938年10月17日-2019年4月29日),澳大利亚诗人、文学评论家。穆雷出生于新南威尔士州纳比亚克(英语:Nabiac, New South Wales),1957年
  • 第三次肇庆战斗肇庆战斗发生于1923年4月22日,地点则是在中国粤西一带。是北洋政府时期大型战斗之一。肇庆战斗的交战两方为新桂军与粤军之联军与桂军沈鸿英部。战斗过程中,本来桂粤联军占领
  • 葛红兵葛红兵(1968年11月-),中国江苏南通人,当代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大学副教授。著有《我的N种生活》、小说《沙床》等。2007年6月上旬
  • 平壤怪兽平壤怪兽(朝鲜语:불가사리/不可殺,英语:Pulgasari,或译为《不可杀》、《食铁怪兽》),是一部日本和朝鲜合拍的电影。制作本片的摄影和特效人员来自日本的东宝,他们曾负责《哥斯拉》系
  • 博德氏菌属博德特氏菌属(学名:)为生丝微菌目硝化杆菌科的一属好氧或兼性厌氧发酵型革兰氏阴性杆菌。微小的球杆菌。为哺乳动物的寄生菌和致病菌,在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