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耕谷

✍ dations ◷ 2024-12-22 20:48:36 #刘耕谷

刘耕谷(1940年-2006年8月19日),台湾著名胶彩画家。1986年以一幅巨幅吾土笙歌的作品,荣获台湾省立美术馆大壁画首奖,成功挑战世界最大胶彩壁画,同时也是省展得奖免审出品作家。一生约上千幅作品及二十余幅七米以上的胶彩巨构。其女刘玲利亦投身胶彩画,现为大学副教授。

2006年8月19日因心导管手术失败,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66岁。

刘耕谷1940年出身嘉义,母亲刘吴钳,父亲刘福远为日治时代嘉义朴子地方仕绅,好诗词、墨竹,曾组“朴吟社”。刘耕谷受到家学熏陶影响,以及嘉义前辈画家陈澄波和林玉山等人的启发,鼓舞他日后决心投入艺术的行列。

刘耕谷幼时艺术天分即被发掘,1958年就读嘉义东石中学时,便以画作《庭园》获全国学生美展首奖。由于战后台湾经济转型,家中传统照相馆顿时陷入经济拮据,1959年高中毕业之后,他放弃继续升学,投入台北迪化街从事布花设计,以刘铁名号成为台湾最大布花市场的首席设计师。但他始终未放弃纯艺术的梦想,趁工作之余参加国内各美术竞赛,获当时评审委员们的赏识。

1980年,刘耕谷结识当时台湾北部活跃的胶彩大家林玉山、黄鸥波和许深洲等人,并拜入门下,开始接受汉文诗的指导,很快的改变他早期受吴梅岭指导的画路。在黄许二人的点拨,以对林玉山的学习请益下,刘耕谷在省展及台阳展逐年获奖。尽管连续获奖等于取得国家认证,但刘耕谷认为艺术的终极是由技入道,唯有透过心境、画题相互提升来自我锻炼,所以,他勤于创作写生、写诗、阅读古典诗词文学,广泛涉猎易老庄、汉赋,唐诗甚至王学。

八十年代中期他确立走上专业画家之路,同时也开始淡出布花设计,重新认识绘画本质之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八、九十 年代是他与画友相偕游赏台湾,九十年初,远赴中国厦门求学及黄山写生再造。

刘耕谷一生最喜爱两位画家横山大观和东山魁夷,他们不仅创造二十世纪日本文人画之雅净画风,同时也是现代日本样式的代表者,因为钦羡两位大师的原创作品,他多次来回日本帝展观摩学习,在材料上他更加考究,认为好作品需有好的材料为前题,故在他的《札记笔随》里经常提到,改革胶彩须先从人和材料入手,所以他一方面阅读古典诗词,一方面则再走访欧美参访美术名迹,他说,“艺术是一种天命,上天的交托,艺术家的一生应该为他的使命尽最大的力气,负起历史的使命,创造时代的特色,散发土地的情怀;作品是来献给人生最大的安慰,所以,作品就是艺术家的化身,作品的精神就代表人所展现的价值。”

七十年代初期他退伍北上就业,因为立业成家的经济考量,以刘铁之名在台北迪化街打响布花首席设计师的名号,赚钱养家之余,他没有忘记参展比赛,后来因为画友的机缘使他有机会正式受教于黄鸥波和许深洲门下,他一方面作画,一方面学习古诗词,经常与三五画友结伴同游台湾各知名景点。为找寻更多台湾之美,他上山下海不停地变换景点,从城市景观到林间草木。他把农渔民与大自然生存搏斗的画面转成他的美的图像,象征精神性的玉山,勤奋倹朴的牛群蔗田农夫造像,这些都是他的自然景观为创作题材的藉用,这样的画题也一直延续到后期的佛禅、圣主系列。

日治时期以后的台湾美术,基本上是世界美术的小缩影,以时代进程来说,约晚于世界美术十到十五年之间,也就是说,七八十年代刘耕谷的艺术走向是以传统乡土写实为基础出发,这在当时进入战后台湾美术的流派主导下,他走的反而是一种相反的策略。为了深刻了解中国文化,他阅读儒家经典如《阳明文集》、《楚辞》,其次,他也从《古文观止》、《老子》书、《庄子》书的阅读,获得很多创造的发想和启示性灵感。

刘耕谷的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进程有不同的阶段,在创作历程上汇整中西,内容上蕴藏人文意象、土地的和历史的情感。为求突破他曾向东西方艺术家学习,刘耕谷艺术的阶段性风格计分有:

1980年代前期美术,较多艺术家从乡土写实的阵营挣脱出来,当时社会潜藏着改革的氛围正在成形和转变之中。当时刘耕谷调整脚步先是投身于官办展览竞赛,逐年得奖后取得永久免审查的殊荣,他一方面到台湾各风景名胜写生,记录本土风情色彩,借着写生增强个人基本功力;一方面融入历史人文的阅读中,例如玉山、中横系列,此系列他力图作到面与线结合、形与神互摄,另外,在调整色面与线的造型结构能力后,作品中亦有人文情怀的诉求。

而随着八十年代他拜师胶彩画家黄鸥波门下钻研汉学,接受古典文学熏陶、另外他也入胶彩画家许深洲门下,学习吕铁州的色线一路细致的敷染功夫,经良师调教之后,有了正确的上胶上色的观念,取得免审查资格后,他多次参访日本帝展与采购颜料,开启宽广的视野。这时刘耕谷决心对台湾胶彩受限于小型格局的绢、纸媒材作出挑战,那时期,他对前辈林玉山、郭雪湖、陈进等三少年能做到和日本画家竞赛,甚至是林之助对胶彩艺术精纯的用色观都深受感动,随着访日之后,当时他对日系大师横山大观和东山魁夷的艺术一直心生向往,并立志为“跨时代的改革者”。

80年晚期一直到90年代初期,1986年八月以《吾土笙歌》大壁画建立他的艺术高峰期,这时期他已经超越了基础写生阶段,跨越传统、走向现代;在内容上,向东西文化去借取,在作品的内涵上,以哲学宗教文学为基础,从中国石涛学习“古为今用”“自用我法”的观念,追寻生之本源、宇宙初始,从两汉、先秦、商周青铜之美等传统加以借用。除了东方传统之外,他也跨到西方,他说:“艺术是人的因素大过地域和历史的因素,只要他有才气、勇气、毅力、决心,在时代到来的时候成就一番作为是大有可能的,多数人因为环境或个人选择放弃,而我总以为每个人都应该为时代和历史承担一点责任。”

这时期他主张:1、进出传统、迎向现代。2、以立志不作别人影子自励自许。3、黄山游历之后开起寻找生之本源的探寻。4、从土地认同到宇宙人文创作的视野开转。5、广纳中西形式转化为自我特色。6、建立从客观敷染到主观浪漫表现的宽宏与沉静之色彩观。

其后出任绿水画会会长、台阳展、省展国展评审、评议委员及顾问。

相关

  • 安迪·葛洛夫安德鲁·史蒂芬·格罗夫(英语:Andrew Stephen Grove,1936年9月2日-2016年3月21日),原名安德拉什·伊什特万·格罗夫(匈牙利语:András István Gróf),昵称安迪·格罗夫(Andy Grove),又译
  • 车前子车前草(学名:Plantago asiatica)为车前草科车前草属的物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蕮(音同“惜”)、车轮菜子、猪耳朵棵子、五更草、田灌草、牛舌草子、车轱辘草子,诗经中称之为
  • 似驰龙似驰龙属(学名:Dromaeosauroides)是驰龙科恐龙的一属,被认为是生存于下白垩纪的欧洲。它们可能是下白垩纪欧洲的唯一驰龙科;侦察龙可能也属于驰龙科,但目前还无法确定。它的化石只
  • 伊凡·阿森二世伊凡·阿森二世(保加利亚语:Иван Асен II;?-1241年6月24日)是保加利亚帝国的沙皇。在位期间为1218–1241年。伊凡·阿森二世是伊凡·阿森一世的儿子。1207年,博里尔登上皇
  • 卡尔·福格特卡尔·克里斯托夫·福格特(德语:Karl Christoph Vogt,德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
  • 熙宁变法熙宁变法,又作王安石变法、熙丰变法,指北宋大臣王安石推动的、并由宋神宗推行的新政,旨在消除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库的收入,但是在施行过程中
  • 林极限林极限是在给定的质量被压缩成恒星时的半径最大值。当一颗恒星达到完全的流体静力平衡时—情况是向内的重力和等离子体向外的压力是相配的,这时恒星的大小不会超过林极限所定
  • 李祖训李祖训(1849年-1908年),字恢业,号警樵,台湾竹堑北门(今新竹)人,清朝政治人物,岁贡出身。李祖训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
  • 赵正赵正(1937年-2006年),笔名黎泉,男,甘肃山丹人,中国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 王春正王春正(1938年9月-),辽宁辽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供职于国家计划委员会。1990年,升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并选举其出任第六届全国委员会顾问。2003年,改任中央财政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