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真人
✍ dations ◷ 2025-04-25 18:56:33 #女真人
女真(女真文:,转写:.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dʒuʃə;满语:ᠵᡠᡧᡝᠨ,穆麟德:jušen;汉语拼音:Nǚzhēn),又作女直与女贞,一般认为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至唐时期称靺鞨,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辽朝女真开始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到明朝仍称为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野人女真部分南迁长白山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即野人女真)、扈伦(即海西女真)四大部分。1636年皇太极称帝,将族名改为满洲,即今日中国大陆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满族,改名当日农历十月十三日成为满族的传统节日颁金节。“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依接近汉化程度及活动区域南北:多汉化程度、南境者为熟女真,少汉化程度、北境者为生女真。女直之名,见于《辽史》者,“又有北女直、南女直、长白山女直、鸭绿江女直、濒海女直,黄龙府女真,曷苏馆女真,顺化国女真,回跋女真,盖各就其地名之。”《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其中粟末靺鞨成为渤海人的主要组成。“渤海盛强,黑水役属之。渤海灭,复役属契丹。在南者系籍,号熟女直;在北者不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也。”而也有观点认为生女真和熟女真的方位不是一北一南,而是一东一西。《大金国志》云:“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下;南邻高丽,北接室韦,西界渤海,东濒海。”按照《大金国志》的记载,完颜阿骨打所在的生女真的方位为朝鲜史所载的东女真(又称为东北女真)大致相同。女真人的族源为肃慎,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的靺鞨(或称勿吉),共分七部。《旧唐书·靺鞨传》记载了黑水靺鞨等靺鞨各部的情况,“其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或附于高丽,或臣于突厥。而黑水靺鞨最处北方,尤称劲健,每恃其勇,恒为邻境之患。……其白山部,素附于高丽,因收平壤之后(平定高句丽),部众多入中国。汨咄、安车骨、号室等部,亦因高丽破后奔散微弱,后无闻焉,纵有遗人,并为渤海编户。唯黑水部全盛,分为十六部,部又以南北为称”。11世纪时,女真向辽称臣。辽将南部包含灭渤海国后强制迁移至辽东归入女真的以粟末靺鞨为主的渤海人在内,较为强大的部众编入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称这些人为“熟女真”。另一部分以黑水靺鞨为主的,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之东,不编入辽籍的这些人就是“生女真”。后来建立了金朝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生女真分为几十个部落,其中完颜部较大。11世纪初,完颜绥可定居在按出虎水(今哈尔滨东南阿什河)其子石鲁作酋长后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联盟。石鲁之子乌古乃又合并了许多部落。1019年,3000名女真人海盗曾袭击高丽,后入侵日本,在日本进行洗劫并掠夺人口。1113年,乌古乃之孙完颜阿骨打继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国号为“大金”,史称金。
国号来源有人说是来自发源地金水(阿什河),也有说是为取金不腐不坏之意。起先,女真人保持着在现代中国的东北的狩猎的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除此之外,在都市里保持着军队的生活方式。最后被准许和其他种族通婚。而金朝的统治者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金建国后,就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攻打下了辽国的北方首都上京。然后与宋朝建立海上之盟共同对抗辽国。1125年,灭辽成功后获得辽国的大部分土地,由于燕云十六州的张觉事件,金国与宋国的联盟破裂。金大举攻宋,并在宋朝北部建立了齐,楚等傀儡政权。稍后,北方这些土地都纳入金的路州制度中。1126年,金人占领了宋朝的首都开封,并且一度把宋朝军队赶到了长江以南。两国军队经常对峙于淮河一带。1189年之后,金朝面对于北方的蒙古人和南方的宋朝两面作战,在蒙古人的攻击下,在1215年不得不把首都金中都(现代北京)迁移到了开封。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在元朝,彭大雅称呼女真为水鞑靼女真。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设斡朵里、火儿阿(胡里改)、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五万户府,管辖当地女真水达达。后来,元朝政府为了筹粮,强迫他们改渔为农,在当地实行屯田。此外,征调一部分女真人和水达达到浦岭路和肇州屯田。至治元年(1321年)三月,元朝政府明令“罢女直万户府及狗站”。明朝初年,火儿阿部首领阿哈出与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接受明朝招安而率部南下归顺,后来明朝以之为基础成立建州三卫。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为了延续前金之优势,国号也称为“大金”,因为要和完颜阿骨打的金有所区别,所以史称后金。他原先的故乡是费阿拉,建立后金之后定都辽阳。1626年努尔哈赤疽病身亡,其八子皇太极即位汗王。1636年皇太极称帝,将国号改为大清,行中央集权,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女真社会早在五代时期,即其被中原称为女真人的时间前后,就已产生了私有财产,并已经进入了父系社会,脱离了群婚与对偶婚,实行一夫一妻制。夫妻都有固定称谓:“夫谓妻为‘萨那罕’,妻谓夫谓‘爱根’。”女真人“以部为姓”,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姓。《金史》中有关女真人早期婚姻的记载,配偶双方多是相同的姓氏,也存在一些部落间通婚的情况。后来辽灭渤海国,女真族被迫南迁的过程加速了氏族部落组织的分化,女真人开始逐渐接受不同氏族间不同部落间频繁的通婚。鉴于金朝建立初期,有些地方的生、熟女真人仍然延续部落内婚姻的旧俗,金朝廷下诏,禁止了同姓的部落内婚姻,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规定。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除女真族的直系后裔满族外,尚有:甘肃省泾川县泾河北岸尚存一女真族后裔群聚村落,全村约有3000余人,绝大部分姓完颜。村民都自称自己是女真人完颜部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传统女真习俗,例如每逢年节都要集体到完颜宗祠祭祖、跳萨满舞等。据甘肃省政协主席张怀群和泾川县完颜满族联谊会会长完颜斌表示:据考证800多年前的金熙宗时期,泾川一带就是宗弼的领地。完颜宗弼死后,海陵王就杀了完颜宗弼之子完颜亨。亨的家人迁居在九顶梅花山下。金朝末代皇帝完颜承麟的墓也在那里。河南共有5000多名姓完颜的女真后裔,分布在马铺、老庄、太清、贾滩、杨湖口等五乡九村,共750余户,近3000人。汝州市完颜庄、许昌县完门村尚有2000余人,是从鹿邑迁入的。鹿邑女真后裔本为完颜氏,后改姓完氏。据《完氏宗谱》记载,他们是明朝万历年间从安徽肥东迁徙而来的。元末明初,宗弼后代完颜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因战功被封为“女真将军”,封地在潞州(今安徽肥东,现有完颜牌坊村)。明万历年间,完颜佩的10世孙完颜必重由肥东赴京赶考中得探花,为官河南,落户鹿邑。台湾有女真族的后裔,在彰化县福兴乡的“粘厝庄”,是台湾唯一的“生女真族”,但已全部汉化,仅祭祖时祭拜女真祖先。彰化县福兴乡“粘厝”居民,经台湾省文献委员会证实,是由东北吉林附近,金国时代开始向南迁,最后至台湾垦荒。目前在福兴乡粘厝村的四、五百户人家,其中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粘姓,因此外人称为“粘厝村”,或“粘厝庄”。粘姓的始祖为粘罕,国立台湾大学教授王德毅博士说:女真部族入侵中原后,逐渐汉化,纷纷改姓,“完颜粘”这一支系,却以名为姓,此为粘姓的由来。这支粘姓女真族原先住在东北吉林附近,金国时代迁到河南宜阳,山东莱阳一带到了第八代,其中一支为了逃避元末战乱‧始迁到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衙口镇一带,与清初名将施琅的先世宗族,比邻而居,粘、施两族因而通婚,一直到18世纪,清廷鼓励移垦台湾,粘姓二十二代子孙粘萼,率领部分族人东迁台湾鹿港西南海边,当时一片荒凉,后来子孙繁衍,粘姓多了,就以村中居民姓氏,命名为粘厝,而今分为“顶粘”和“厦粘”两村。当然,台湾境内也有许多非粘姓的女真族后裔,也自认非满族的女真族后裔,以及非满族的锡伯族后裔。韩国高丽大学文学博士王永一教授说,北朝鲜边境鸭绿江与豆满江在明初时期有称为西北面与东北面,即为女真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其后裔大都融入为朝鲜民族,如韩国青海李氏始祖李之兰就是女真族酋长之一,曾在高丽末期率领一群女真族各部落酋长们投效李成桂阵营,协助朝鲜王朝建国。王永一教授在韩国研究朝鲜王朝与女真族关系时,也曾经于2002年访问韩国青海李氏宗亲会及其李之兰后孙,获得许多相关史料与支援。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朝鲜王朝实录》和《龙飞御天歌》是记载女真族的历史发展最详尽的史书。
相关
- 皮肤系统外皮系统包覆在生物体的表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的分界,并且保护生物体免受外来物的侵犯。以单细胞生物而言,外皮即是细胞膜及黏附在胞膜外的分泌物,然而,细菌则有细胞壁来维持细
- 专性厌氧生物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是一类仅能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法在正常大气(氧含量21%)等富氧环境下存活的微生物。这类生物对氧气的耐受力不同,部分专性厌氧菌可以在氧含量达8%的
- 演化网络演化网络(英语:Phylogenetic network)是以图来表示生物的核酸序列、基因、染色体、基因组、和物种之间演化的关系。演化树(英语:Phylogenetic tree)的树状结构不足以表达生物演
- 大卫·珀杜小戴维·艾尔弗雷德·珀杜(英语:David Alfred Perdue, Jr.;1949年12月10日-),是一位美国共和党政治人物,现任乔治亚州美国参议院议员。珀杜在2014年5月20日的共和党初选(英语:United
- 海拔海拔(英语:altitude),对应英语术语还可翻译为高度或深度,这个术语的定义基于了所用语境(航空,几何,地理考察,体育,大气压力,等等)。作为一般性定义,高度就是一个点或物体与一个参考基准面
- 菊类植物菊类植物(学名:asterids)是在APG 分类法、APG II分类法、APG III分类法及APG IV分类法所确立的被子植物分支之一,是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个植物类群,和蔷薇分支一起组成双子叶植物纲
- 五蕴蕴(巴利语:khandha;梵语:स्कन्ध,转写:skandha;孟加拉语:স্কন্ধ,转写:skandha),又译为阴或聚,有积增聚合的意思,佛教术语,意指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佛教将蕴分析成五种基本元素,
- 内弗尔霍特普一世内弗尔霍特普一世(英语:Neferhotep I),埃及第十三王朝国王。在位约11年。他把欧西里斯雕像重新在阿比多斯立起,并且为几座古埃及神庙捐献了多座雕像。
- 学券制学券制,又称为教育券制。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倡的一种政府教育补贴制度。与直接给公立学校发放教育经费不同,政府向家长发放教育代金券。主要目的在于,在维持政
-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英语:United States national missile defense)指美国的用于在整个国家范围抵挡外来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反弹道导弹系统,目前计划已经改名为陆基中途防御系统。